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英最热方向同申:CMU, Oxford, Berkeley,都来了!

2023-10-09 11:34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基本背景

本科: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

GPA:3.7+/4.0

申请结果:CMU MSCV, Oxford MSc CS, UC Berkeley Master EECS, Uchicago MPCS,Brown MSCS, UCSD ECE …


前言

我很早就树立了出国读研的目标,并且从大二下开始就确定自己要转专业申请计算机,但在这之前也会对是否出国和专业方向产生迷茫。尤其是专业方向,因为我自己本身对cs十分感兴趣,却又担心非科班的身份很难申请到好的学校,所以就此问题产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纠结。最后我还是拾起信心,毅然决定开始自己的转专业申请之路。



标化成绩

对于申请硕士项目来说,无论是否是转专业,GPA & 排名都非常重要。在能力范围内越高越好,个人觉得它的重要性仅次于大牛强推并且约等于一篇顶会文章。对于一些比较拔尖的项目,招生委员会首先筛选的可能就是GPA成绩。


所以若是想申请好学校,GPA自然是申请前所有学期都须牢牢抓稳的重中之重。虽然我们都知道努力学习、认真准备考试是获得高绩点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是说选课就完全不重要。在很多学校或专业里,大三下到大四毕业这三个学期的课程量其实是比较少的,把不重要的专业选修、政治课或是通识课放到最后一个学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另外,对于某些自己感兴趣却对申请无帮助的非修读计划课,完全可以选择旁听,而不要直接在系统中选课。但是,我个人不鼓励都去选修课表中的“水课”,一方面这对个人能力的发展不利,另一方面,许多重要课程一定都很硬核,错过这些课程也可能对申请不利。
就我个人而言,大一大二时,我几乎是顶着一专学分上限修课,外加还有两三门的二专课程,这使得我在当时的学业压力过大,很难在学期结束时都取得A档的绩点。已修的高学分数也使我后期继续提升绩点的可能性变得很小。
语言成绩包括GRE、TOEFL,在我大二时候就看到许多学长学姐叮嘱下届同学要尽早考掉,然而可能每一届的许多同学都要自己撞向南墙才知道尽早考完语言考试的重要性,这其中就包括我自己。我在大一下时为了申请交换就考过一次托福,之后一年没有再考。时间一眨眼来到大三下,自信地认为GT都能一次过,然而大三时考的GRE成绩不太如人意。暑假期间,暑研老师布置的科研任务缠身又让我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在7,8月准备考试,所以又一次搁置,直到大四上GT都各考了2次后,才在11月中旬取得了还能看的成绩。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到这样的操作非常危险,一旦11月底再没有好的成绩,就容易赶不上个别比较的好的学校的ddl。
关于GRE、TOEFL的准备,我相信很多同学在各种地方都能找到准备资料和经验总结,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当你开始认真系统地准备了,多考几次,总能过的。



申请交换

在大三上,我有一段ucla的学期交换,总共上了5门cs基础课,也拿到了不错的绩点。我个人推荐有条件的大一大二同学可以考虑通过学校交换项目或是自费申请来获得一段学期交流。原因有以下几个:1)在国外大学上课得到高GPA可以更好地证明你的学习能力。2)国外本科的cs教育优于国内,对个人能力提升帮助非常大,很多课程十分注重实践。3)拿到国外老师推荐信的几率增大;进入国外老师lab的几率也会增大。


回顾我个人ucla的交换经历,依然觉得非常有收获。我虽然是以机械工程的专业身份进入ucla交换的,但是ucla交换生的选课几乎不受限制,只要课程有余量,就能向老师或院系教务老师申请。在那段时间,除了专业学习,我还旁听了若干讲座,参与了一个社团的学术活动。总之,只要你愿意去探索学习或科研的资源,你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大牛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和交流,甚至进入实验室直接开始做科研。



科研 & 实习

对于科研来说,拥有一段或以上本校科研和一段暑期科研对硕士申请非常重要。本校科研的目标是获得本校老师的强力推荐信,并且为申请海外暑研做好准备充实简历。暑期科研则几乎成了标配:一封海外老师的推荐信有时候能决定你的申请结果。如果是大牛海外老师的强推,那很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把你送进更好一档的学校。

我个人是从大二下左右正式开始进入本校的实验室,认真做科研的。开始进入实验室的时间依据每个人的实际学习情况会有所不同,但越早开始科研训练总是不差的,只是要保证自己的课业学习。在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甚至成果后,大三时申请暑研就会有更多的竞争力。因为暑假只有短短不到三个月,对方老师也更愿意接收那些可以直接干活的同学,而不需要花时间精力手把手教基础。
暑研的寻找要下功夫多发邮件,老师们的回复概率往往很低 (我个人大约是3/150),除了自己联系外还有就是一些学校有官方暑研(ucla csst,stanford ugvr,cmu ri项目等等很多)。自己联系暑研时尽量有针对性地寻找和自己科研经历匹配的教授,并且邮件措辞上需要表达极大的兴趣。在做好了以上两点后,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海投简历,直到有老师回复。


我自己在CMU的SCS有一段暑期科研,在去之前我就开始读组里方向的paper甚至提前远程科研。我认为一旦开始做暑研了,就真的要认真对待,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老师出具的高质量推荐信,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出paper是最好的。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和本科生的有限科研经验,我认为不必把发文章看作是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只要能在过程有所收获并积极向老板展示出来自己的阶段性成果,就已经达到了基本要求。


实习对cs硕士申请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提升软背景的方式。但就我个人感觉,科研的性价比相对实习更高。对有充足时间或是对科研完全不感兴趣的同学,有一段及以上的实习经历并拿到leader的推荐信对申请也非常不错。科班cs的同学找实习并不困难,复习好基础知识并刷一些题即可。


我在大三下时有一段开发实习,在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业界经验和开发习惯。这段经历也给自己的简历增添了一些项目经验,也许在申请中能得到不错的印象分。最后在申请时,实习中带我的老师也给了我一封极具干货的推荐信。但其实非科班的同学找实习相对困难,首先容易被简历拒,其次许多课程没学过需要大量时间自学复习,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判断。



GGU给我的帮助

我选的是GGU的半diy项目。GGU会分派一位咨询师和一位mentor,mentor通常是你申请领域ms或phd的学长学姐。在申请时GGU的帮助包括但不仅限于:时间节点的提醒、个性化建议、RESUME与PS的修改、申请课程(申请所有环节的指导)等。其实关于套瓷、申请等事项中处处存在着坑,咨询师和mentor可以给你快速反馈(节省大量时间搜索资料),避开这些问题,不要犯前人犯过的错误。有时候一个小错误就会浪费一个机会。另外GGU有非常多整理好的资料信息和面试经验等等。



在我自己的申请过程中,与咨询师和mentor就有着数不清的交流与讨论。从我大三上申请暑研时,她们就开始不断地与我在CV、PS、套瓷信等内容做修改和讨论。在申请的那两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有问题抛出,而咨询师也会不断地提醒我该注意的内容,甚至我经常在晚上11点后打扰老师(当然不鼓励,只是有些问题担心第二天忘记)。另外,我的mentor是CMU MSML就读的研究生学姐,她的很多申请和学习经验也让我受益匪浅,甚至在CMU内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也对我选校提供了很大帮助。


申请留学不止限于PS、CV等内容的撰写修改,过程中碰到的无数零碎问题都有咨询师和mentor及时的回答和建议,这些细节不仅让我在申请中节省了时间,也让我的心态保持稳定,从而使申请过程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总结

我的申请结果对于我的背景来说已经超出自己的预期了,我非常感谢在申请路上帮过我的老师、家人、学长学姐,也很感谢与我并肩同行的室友和同学。在疫情当下,希望我们都能顺利入学!最后祝愿之后申请的学弟学妹心想事成,都能收获自己梦校的offer。


美英最热方向同申:CMU, Oxford, Berkeley,都来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