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降温南下 北方局部已发寒潮预警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
9月19日凌晨起,副热带高压达到了近期的极盛状态,5910线深入南方,5880线抵达淮河-长江上游一线,与此同时西南季风大举北上。正因为此南方出现大范围桑拿天,9月19日早晨,湖南湖北等的最低气温超过28度,到了下午,南方高温的范围超过8月下旬,四川古蔺达到39.3度,是彻底的盛夏水平。

不过,强大的冷空气已经大举南下,在冷暖激烈对撞中,河南、山东等省出现了9月少见的暴雨大暴雨,河南罗山的暴雨打破了9月记录。而江苏出现了一次龙卷风爆发。9月19日下午,宿迁的南蔡乡和大兴镇发生了EF2级龙卷,推测当地曾出现了15级阵风;而夜间盐城阜宁县的板胡镇出现了更强的EF3级龙卷,有砖瓦建筑被完全摧毁,推测当地曾出现17级阵风。另外,淮安涟水、连云港灌云等地也有类似龙卷风的破坏,可能也有级别不低的龙卷风发生。

在一系列激烈碰撞之后,冷空气持续南下。9月19日黑龙江多地发布寒潮预警,当地出现了8-10度降温,9月20日内蒙古图里河降到-10度左右,哈尔滨长春降到10度以下,而河北南部出现了24小时15度以上的同比降温。9月20日降温中心南下到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重庆等降温迅速,其中湖北荆州、湖南桃源等24小时同比降温也达到了15度以上。

接下来,随着冷空气的继续南下,除了华南和福建外,北方的南部,以及南方的大部都要降温,大范围高温将先大幅减弱缩小,然后转移到广东福建境内,秋天将向南扩展。不过一方面,9月23日起,副热带高压将再度大举西伸北抬,湿热空气将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出发,再度蔓延到江南。

中秋前福建广东广西热的比较稳定,而江南在降温后还会再热一次。另一方面,冷空气将和暖湿气流在西部交汇,陕西、重庆、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河南西部等地将持续阴雨,尤其是陕西,将持续阴冷,西安连续多日最高气温低于20度,需要注意御寒。

9月下旬,我国多地气温骤降,仿佛进入了寒潮的季节。

9月19日上午,从风云四号卫星云图上可见,今天我国青藏高原以东、长江以北地区大范围的阴雨云系意味着我国天气形势的转变--随着副热带高压强势崛起,大举挺进我国南方多地,今天不仅在南方多地形成了大范围的晴热高温区,也正引动水汽进入南方,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由此大范围的降雨正在展开,这段时间困扰南方不少地方的高温局面正在改变。

一、北方多地发寒潮预警
实际上,在南方多地天气形势正在转变之际,更强烈的天气变化正在北方发生:9月19日11时,从24小时气温变化图上看,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东北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降温区。在这当中,华北、东北多地的降温更加显著,部分地区24小时降温幅度超过10度,这正是一股比较强势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

例如黑龙江佳木斯,监测数据显示昨天中午佳木斯气温一度超过了25度,清淡从下午开始气温开始明显下降,今天午后佳木斯气温仅近10度出头,对比昨天午后降幅超过10度度,昨天还有暖暖的感觉,今天就明显要转凉不少了。

显著的降温显示出了这股冷空气的强盛威力,以至于北方部分省区都开始挂起了寒潮预警。比如黑龙江,哈尔滨市气象台9月19日8:00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48小时内,哈尔滨主城区及各区、县(市)最低气温将下降8~10度,20日最高气温降至15~17度,夜间最低气温2~6度,山区、半山区可能出现轻霜;同时19日全市风力较大,平均风力4~5级,阵风6~7级,这是下半年首次寒潮预警。

此外,在冷空气影响下,今天清晨,我国华北地区的张家口北部多地,气温也下降到个位数,甚至跌破5度,开始向0度线靠近,同样显示出这次冷空气除了影响东北外,也在其他地方带来显著影响,此前,河北张家口也一度挂起了寒潮预警。

二、今年寒冬来得特别早?
那有的网友要问了:现在不是才9月中旬,怎么现在就来寒潮预警?今年冬天要冻哭吗?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寒潮。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分类标准》,寒潮是指在冬季或初春,由于冷空气的影响,导致气温骤降、风力加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灾害性天气过程。一般来说,寒潮蓝色预警意味着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度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度,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8度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度,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这次冷空气虽然南下幅度不深,强度也不算很强,但在北方部分省区,确实能达到这种标准,因此发出寒潮预警其实也是正常现象。

此外,北方多地的寒潮预警并非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国家级寒潮预警,适用的范围是不一样的。从天气形势分析图上看,这次冷空气南下是西风带中一道西风槽的形成所致,9月19日上午,强盛的西风槽从我国东北地区扫过,它南下幅度也并不大,引动的冷空气南下幅度也并不深入,并不会掀起全国级的寒潮天气。

那么,今年寒冬会来得特别早吗?这其实很难说,因为这两天的天气甚至不能代表整个秋天的状态,更无法由此判断接下来冬季三个月(12月-2月)的天气。比如说,虽然看起来寒潮预警很厉害,但在长城以南的更多省份来说很难达成寒潮预警标准。例如华北平原北部的北京,在冷空气影响下也就略微下降,最低气温还在15度上下,是完全达不到寒潮预警标准的。因此,由此判断寒冬提前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三、观察厄尔尼诺
至于今年冬季怎么样,还是需要关注不少气象机构今年冬季天气的预测。比如目前9月最新的国家气候中心模式 http://cn.wlchinahf.com/mobile/news/ 预测上看,12月-明年2月我国大部气温偏低的可能性其实是比较低的,更多的地方还是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也就是说暖冬可能性更大。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并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的一种自然现象。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http://b2b.shop.wlchinajn.com/mobile/news/ 持续时间从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目前,国际上认为,太平洋已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在北半球秋冬季存在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厄尔尼诺会干扰我国的冬季风,从而让冬季天气趋向偏暖。

但厄尔尼诺也不和暖冬直接对应,厄尔尼诺只是影响我国的天气要素之一,北极海冰、青藏高原积雪等其他因素也十分关键。总之,今年的寒潮预警并不算非常异常,也不一定代表寒冬提前到来。大家还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注意防范低温冻害。
转载于:
http://www.wlchinahn.com/news/hangyezixun/202309/33960.html
http://b2b.wlchinahf.com/news/sf1442727.html
http://chanpin.lvda56.com/24.html
http://56news.ffsy56.com/news/sitemaps.php
http://mip.wlchinahf.com/21-0-1442727-1.html
http://news.wlchinahnzz.com/x1782472.html
http://hot1.ffsy56.com/sitemaps.php
http://quote.tianlu58.com/x878387.html
http://www.wyjyhs.com/quote/show/2580/
http://quote.tianlu58.com/sitemaps.php
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773437.html
http://cn.tianlu58.com/news/sitemaps.php
http://news.tianlu58.com/181381.html
http://m.lvda56.com/news/181381.html
http://bm.wlchinahc.com/news/sitemaps.php
http://m.wyjyhs.com/news/show/139921/
http://cn.tianlu58.com/mobile/news/wfmy185465.html
http://cn.wlchinahf.com/news/sitemaps.php
http://b2b.shop.wlchinajn.com/news/slh1586303.html
http://cn.wlchinahf.com/news/sf972128.html
http://b2b.wlchinahf.com/news/sitemaps.php
http://8g.ffsy56.com/21-0-1773437-1.html
http://b2b.shop.wlchinajn.com/sitemaps/
http://56news.ffsy56.com/mobile/news/wl109914.html
http://bm.wlchinahc.com/news/wfmy751625.html
http://www.wyjyhs.com/spread/
http://www.wlchinajn.com/mobile/news/slh1554985.html
http://www.wyjyhs.com/news/show/139921/
http://cn.tianlu58.com/news/wfmy185465.html
http://cn.wlchinahf.com/mobile/news/sf972128.html
http://www.wlchinajn.com/sitemaps/
http://b2b.shop.wlchinajn.com/mobile/news/slh1586303.html
http://56news.ffsy56.com/news/wl109914.html
http://bm.wlchinahc.com/mobile/news/wfmy751625.html
http://www.wlchinajn.com/news/slh155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