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技术演绎人声——FiR Audio M4

2020-07-23 23:12 作者:Jas0n_Z  | 我要投稿

1999年,日内瓦车展上一个诞生于意大利北部小城摩德纳的汽车公司让整个跑车领域为之震颤,银色的喷漆搭配超前的流线型碳纤维车身,帕加尼Zonda横空出世,其背后的设计师Horacio Pagani在那时还不为人熟知,但他杰出的才华其实早已绽放在车坛,多少男孩将卧室海报中他设计的兰博基尼Diablo作为自己的梦想之车,也是他推动了碳纤维材料在超跑追求极致过程中的发展。帕加尼没有太多车型,但每一次升级都突破着极限,将艺术和性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堪称一绝。


时间一转,2018年,FiR Audio在美国成立,2019年就推出了三款耳机——M3、M4、M5,简单粗暴地用单元数量进行命名区分。瓶子是新的,但酒却是陈年佳酿,FiR Audio的创始人Bogdan Belonozhko是64 Audio的前CEO,研发团队中也有经验丰富的来自64的成员。明星阵容组团单飞,不搞出点大动作实在对不起牌面,再加之FiR Audio兜里绝活满满,就如其品牌logo——太空兔所象征的对新事物新领域的不断探索,而大大的兔耳也寓示着将给用户带来绝佳的听觉盛宴。而这也是让我将FiR和帕加尼联系在一起的契机,类似的出生背景,同样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也同样不断追求着作品的创新和卓越。


这次拿到的是FiR家的次旗舰M4,就如前面提到的,“4”代表着一圈三铁的配置(动圈负责低频,2动铁负责中频,1动铁负责高频),相较参考级真旗舰M5少了一个极高频的静电单元。M系列全系都使用了无管式设计,这对于单元摆位以及相位的处理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都采用了第三代的ATOM舒压技术,能够使得长时间聆听更加舒适,不会产生压迫感,声音更加自然宽广。


至于公模的外形只能说比较中庸,铝合金外壳,香槟金面板上镭雕出logo和型号,佩戴上腔体和耳廓结构的贴合感不是很强,但通过耳套还是能得到较好的稳定性和隔音性。插针方面公模采用了mmcx,原线插针处还带有保护圈设计,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弯折损坏的可能,私模则是使用的是自家推行的RCX插针,杜绝了mmcx在使用中旋转的情况,更加适合舞台使用,但坏处就是普通用户想换线的时候插针是个难题(jh表示不服)。


包装配件简单明了,包装盒内含有一份厂家的说明,一张贴纸以及一个皮质收纳盒,各类耳套和清洁刷巧妙地安置在收纳盒中。


在谈M4的声音之前,我想先说一说定位参考级的M5,因为第一次与FiR的相遇就是在去年12月砖吧的展会上,那时还根本不了解这个品牌,就见他放在乐图的展台边也没有厂商人员坐镇,这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极为出色的高低频延伸,对于乐器高度的还原以及整体声音的规整清晰度令人咂舌,不同于gen3给人带来的那种“不像塞子”的动态声场,M5在劲的同时将HiFi味演绎到了现阶段我听过耳塞中的极致。而当我这次戴上M4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性格。如果说M5是武装到牙齿的赛道利器Zonda R,那M4就像Huayra,收起了张扬的大尾翼,以更加流畅优美的身形呈现给世人,但也丝毫不掩饰内在强劲的性能。


拿到M4直接插上小墨菊没挑歌直接播放《Beat it》,最近听Michael的歌注意力并不是放在人声上,而是会被背景声里Jonathan Moffett的架子鼓吸引,底鼓的敲击凝聚有力且弹性十足,不会显得生硬,虽然不是强调下潜的类型,但对于量感和残响的把控十分出色,给人足够的低频氛围,配合独特的腔体设计更是将空间感的感知提升了一阶,尤其是换到像《鼓诗》这种打击感强烈声压起伏较大的器乐,场面之盛大让人直呼爽快,动态瞬态出色,但真要挑刺的话向下的延伸还是缺少一丝舒展。Hi-hat的打击细节十分丰富,无论是对于基频丰满有力程度还是其泛音的光泽度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干净不尖噪。在中高频的解析上M4确实有两把刷子,并且贵在对于细节的表达不是一股脑的堆叠,彼此之间层次分明(对于万元赛来说做好人声器乐的分离应该是基本功了)在耐听度上比较友好,就个人的喜好来说,过亮和延伸过强的高频不是我的菜,毕竟老hufi党了,而M4恰好在这点和我对上了眼,真要拿它来感受飘逸的小提琴就显得不太对路了。当然如果是私模版本应该会在两端延伸上有所改善。


上文也提到M4是一条性格比较明显的塞子,它更加偏向于流行人声的表达,而个人认为M4在回放高质量的live现场或者原本混音时声场处理比较宽广(或是说本身乐器之间摆位清晰分离明显)的流行歌曲时又会有额外的加成。当声场被撑开时忌讳的就是整个声音变得空洞凹陷,在M4上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便是在原线单端下已能呈现出开朗规整的扇形声场,张学友与汤宝如合唱的《相思风雨中》两人深情对唱,人声结项距离稍靠后并通过适当的混响对人声尾音衰减放缓,将整个舞台感衬托出来。


M4在人声的处理上表现的比较中性百搭,我想将它的风格概括为活泼动感又不失细腻,与我手头同为人声塞的森韵幽灵相比,与幽灵着重对于中低频饱满度刻画并带有明显流行音染的风格相比,M4的人声会更加鲜活明亮,并且干脆地跳脱于背景,比如邓紫棋的《摩天动物园》或是《潜意识的残酷》这样背景中低频元素丰富的歌曲,得益于圈铁单元的组合,动圈能将鼓点的能量和其带来的氛围很好地在耳边包围,而人声依然能清晰呈现,不显浑浊。这里不得不提一下M4对于人声细节的处理,其厚度是比较适中的,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歌者都有不错的包容性,无论是像Claris这类ACG女声还是李克勤那种深情款款的男声都是驾轻就熟,同样在演绎陈佳《又见邓丽君》的细腻优美和林肯公园的炸裂律动也是张弛自如。人声线条感在M4上并不明显,大概就像是比较出色的“人像模式”,抠像完整又保留了充足的细部,与背景的过渡不突兀,存在一定的柔化,“锐”在M4上感知不强,不会给人很强的颗粒感。


对于万元塞,我总是抱着敬畏之心去体验,将一个小小的物件做到如此价位,我希望看到且听到的是一些跳出常规与众不同的地方,能让我感受到产品的独特性,无论是在外观设计还是内在黑科技,我更希望去了解其背后蕴含的设计思路和原理,再潜入声音中寻找这些巧思带来的成效。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更多厂家在这条通向“极致”的道路上给我们带来惊喜,也正是他们在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像fww的前腔凹点、近年兴起的铍振膜、rs10的被动单元等等,总会让人不禁感叹道:“哇!原来还可以这样”。


“每一处细节设计必须同时拥有情感与功能、艺术与科学”——Horacio Pagani,帕加尼对于“风”的深入理解运用以及对碳纤维材料的坚持成就了其如今的超跑甚至极跑地位,FiR Audio也是将腔体设计玩出了花样,各类技术的加持赋予了M4自然开朗、活泼又细腻的特性。作为一条流行人声塞,M4绝对可以算是标杆级的存在。虽然这类定位高端的产品不是普通消费者日常所能负担的(说实话即使是参考级的M5定价在一众对手中还是显得比较“实惠”),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机会去接触了解它们,正是这些真材实料的作品能让你一窥行业的顶级水准,哪怕只是听了一耳朵,或是坐在副驾兜一圈,仅仅是那一瞬间产生突破从前认知的感动都能让我满足,这种满足来自于本身的喜爱和对设计师工程师的敬佩,更何况有机会能深入感受呢?希望每一个对爱好抱有热忱的人都能有幸体验到自己心目中的极致。


用技术演绎人声——FiR Audio M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