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考公务员申论考纲分析 考试大纲调整后副省级和地市级会有什么改变

之前我系统地说了国考大纲调整后,新增加的行政执法类申论会有哪些可能的新情况。
参见 2022年国考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分析 如何理解行政执法类申论考试要求,如何理解行政执法类考试中的执法,以及 行政执法类申论会怎么出题
同时也明确了,各个级别同学复习备考中要注意的问题,2022年国考公务员申论考纲分析 考试大纲调整后申论复习的战略重点
今天我说说如果行政执法类考试如此调整会对副省级和地市级产生什么影响?
本文重点
侧重基层的政策导向曾经让国考左右为难
区分副省级,地市级和基层行政执法级之后,副省级和地市级可以侧重考察宏观抽象的内容了
报考副省级和地市级同学要注意应对抽象晦涩考点
侧重基层的政策导向曾经让国考申论有些左右为难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明确了干部考察的原则,所以现在公务员考试非常侧重基层经验,国考也要遵循大势。
比如2020年和2021年国考公务员申论,你会发现整套题基本上非常贴近实际工作场景
考察重点也从复杂逻辑论证变为了考查基层工作经验,比如2020年国考公务员副省级申论 写作题答案 海纳百川聚四方之才讲话稿
(五)假设你是S省省委人才发展局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以“海纳百川 聚四方之才”为题,为S省省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撰写宣讲会上的推介讲话稿。(30分)要求:角色定位准确;内容切合主题;语言流畅,有感染力;字数800~ 1000字。
这道题审题无压力,而且要点就是资料中明确给你的,只是需要你概括出来。
你以为概括出来就完了,不是的!
这道题的深层次难点在于归纳,也就是说资料是打乱顺序的,你要整理清楚。
具体而言三个分论点是省级宏观人才政策和制度框架,具体安家的特别优惠政策,以及高端人才项目。
注意,难点在于这种归纳的思路完全是基于工作经验,这根本就不是理论问题。
你原文照抄的话,要点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完全不符合工作经验,内容是杂乱了,无法完成说服目的。
从我的2022年国考公务员申论精读批改班 同学做题的反馈来看,基本上都是要点能找对,但是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导致归纳错误,无法抓住三个关键分论点,缺乏整理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你看看此题多少答案只是原文照抄就能知道了,这道题的隐含难点有多难了。但是即使如此,试卷的整体难度偏低,区分度不高。
所以21年做了调整,但是因为要兼顾基层人才选拔,整体逻辑难度仍然有限。
今年区分了三个级别,也就解放了副省级和地市级,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放心大胆地上难度了。
副省级和地市级可以侧重考察宏观抽象的内容了
你把19年,20年,21年国考申论题放在一起纵向对比就能发现,19年申论题的复杂晦涩程度要远高于20年和21年。
比如,2019年国考公务员申论副省级写作题答案 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五)“给定资料5”结尾写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有多少同学到现在为止仍然不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没有看懂这道题的城乡协调发展的主题?
特别是,没有注意到「应该」,「可以」,「可能」三个副词对于这句话的逻辑限定,没有理解这种限定对此题核心观点的影响,更不要谈资料理解中的复杂论证了。
所以,20年和21年的题,是你能看懂,但量大未你必写得完,但是19年的题你甚至无法看懂,也就不要奢谈答对了。
所以,今年副省级和地市级同学们的复习要
要注意应对抽象晦涩考点
比如审题中,尤其是写作题审题要侧重逻辑限定带来对核心观点的影响。
其实不要说写作题,就算是分析题,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申论 分析题 如何理解无形的成绩改变小谷村
(一)给定资料1中说:“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这道题中的复杂逻辑限定你自己感受一下能否看懂?如果这道题的逻辑关系你都没有能力理清,写作题你怎么办?你怎么应对?

明天我再具体结合考纲说说,如果副省级申论的复习难点与重点。
柳夫子讲道理,申论难点我帮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