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讲透职业规划底层逻辑|干货+示例 | 个人发展|副业

变动的时代下,如何做职业规划


----------------------------------------------------------

反方观点:【职业规划无用论】:现在的大环境太动荡,计划跟不上变化,还做个啥的职业规划。
鹿子的观点:

1、职业规划的必要性——避免滑进沟里,铺垫创造机会
首先变动的时代确实给所有人的未来都带来了更【加大的不确定性】。
但正是因为这种大环境造成的【不确定】,使得职业规划变得更为重要。
许多【看似是运气的机会】啊,其实都是自己铺垫创造出来的。
以前如果不做规划,踩着香蕉皮滑到哪是哪,还是很有可能啊,划进一条职业发展的康庄大道的。
但现在的情况下则更有可能会滑进沟里,到时候再想翻身就会非常被动

2、其次职业规划的方法也变得更难了
从前的职业规划呢是抄答案。
只要参考你的同行前辈,就能知道自己大概有哪几种路。
可以走多少年,到什么位置,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

而现在的职业规划呢是实时定制版
好比翻开答案啊,上面写了一个略,
没有长期答案可以抄的情况之下呢
更需要明白职业规划的底层逻辑
持续为你的下一个阶段早一步做打算
一句话总结职业规划的底层逻辑:
在【市场需要的】【我擅长的】和【我喜欢的】三者之间,找到阶段性的动态平衡点。

【市场需要】的
决定了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的收入
【我擅长】的
是决定了我是否能够高效优质的
完成这份工作(业绩)
【我喜欢】的
决定了我是否有持续的动力
做好这份工作(热情)
根据不同个体情况以及不同人生阶段
三者的权重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啊
就是把自己当下的三个圈定义清楚
------------------------------------------------
猜猜看这三个要素哪个最难定义呢

其实啊【市场需要的】作为客观信息
反而是最容易判断的
一般来说根据宏观的行业趋势
中观的人才供求关系和微观的公司竞争地位
就能有基本的判断
如果再能获取业内的一手深度信息
那就会有更加准确的结论
当然了
如果你觉得以上调研太麻烦
也可以简单粗暴直接看岗位薪酬
通常给钱多少
基本也能反映这个岗位的价值

认知偏差
叶公好龙

判断我喜欢的有以下三个参考维度
一是总结能轻易让自己达到全神贯注心流模式的领域
比如你特别喜欢打游戏通宵达旦都不觉得累。
二是找到即便没有物质回报或外界压力,你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的领域
比如鹿子一分钱也没挣,但还是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做视频。
三是归纳那些能让你满足兴奋或者有成就感的领域或工作方式。
比如你特别喜欢抬杠,每次能把别人说服了,就特爽

判断我擅长的有以下参考维度
一是总结自己有哪些在工作领域能用得到的专项技能
比如英文好
会编程
二是思考我在哪些领域有比同龄人更多的积累
比如信息 、经验、 资源 等等
三是总结自己的性格特点
注意是特点,而不仅仅是优点。
有些缺点啊也是你的优势
只是看用在什么地方了
比如学生时代一直被老师骂屁话太多的孩子
工作中可能会被领导认为是善于沟通的好员工

当然除了以上方法,你也可以借助外力来认清自己。
比如做个性格测试
或者找了解且你认可的前辈,让对方评价你,并且给你一些建议。

对三要素进行提炼,来找到对应的相关的职业类型
我举个例子
我几年前呢带过一个实习生。一心想要进咨询公司。
在合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啊,我发现它的结构化思维非常薄弱;分析时逻辑也不够缜密,会发散到许多不相关的点上。导致他的工作常常要返工。
不过他在沟通交往上特别厉害,尤其是和陌生人自来熟。给同事带个咖啡,跟新客户熟络起来都不需要人教,能无师自通。
说实话他一直熬夜返工,我们也看不下去。

于是呢我就找他聊:
”你为什么想做咨询啊?“
“嗯因为看了一部电视剧,我也想成为男主角一样的人。”
“那你具体向往他身上的什么特点呢?”
“我觉得他能帮企业解决问题,很厉害,很精英。而且挣了很多。”
“那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呢”
“说实话很痛苦的。我也知道自己落后。我会努力改正不足。哪怕加班,哪怕熬夜,我也会赶上大家的步伐。
---------------------------------------------------------
我给他简单总结了一下,它这三个圈是这样的。
【我喜欢的】是帮企业解决问题以及被崇拜
【我擅长的】有上进心、有目标感、社交能力很强

-----------------------------------------------------------
权重上他本人呢几乎只看市场需要的,因为要挣钱嘛。
对自己的强项和喜好啊,认知都非常的模糊
他的特点很鲜明,这些特点是优势还是劣势,完全取决于未来他工作的性质
做过管理咨询顾问,显然是处处短板。
反而人际方面的工作会比较符合他擅长的领域
于是呢我建议他再去做做猎头的实习试试,高端猎头的收入普遍不低。也很符合他想挣钱的需求。说不定能打开新世界大门

果不其然,他的实习表现非常的优异。被猎头公司留用了。第2年就完成了百万业绩。
现在95年的,他已经是他们公司消费品团队最年轻的负责人了。


孵化期
幼年期
青春期
盛年期
成熟期
衰退期
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目标】,职业规划的【思考】和【重点】也会不同。
当然了,现在这个时代下,还会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周期形态。


这里的工作年限仅做参考
因为不同行业的周期差异非常大
大家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做判断
------------------------------------------------------------

孵化期
核心目标:选对行业和工种。
三要素的权重:
【市场需要】>【我擅长的】>【我喜欢的】
解决方案:多去尝试不同的实习。
- 学生时期大部分的年轻人其实既不了解行业也不了解自己,通常呢从市场入手会比从兴趣入手要相对安全一些
- 实习是最好的方式,能以最小的试错成本获得尽可能丰富的行业信息;又能在工作让你体会你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因此尽可能多的去尝试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公司。
- 实习的时间也不能太短,4~6个月为佳。时间太短的话,获取的信息只是皮毛,很难形成有效的结论。
-----------------------------------------------------------

幼年期
核心目标:积累个人资源和能力
三要素权重:
【我擅长的】=【市场需要的】>【我喜欢的】
解决方案:把握锻炼个人能力的工作机会。
- 这个阶段主要是快速发展自己的业务能力给自己未来溢价积累一些资本。
- 这个阶段其实我建议可以卷一卷。现在卷1年说不定将来可以少卷3年。投入产出比还是相对高的
-----------------------------------------------------------

青春期
到了这个阶段通常呢就会出现两种分岔路,第一种呢是想继续在现有赛道上往上走的,第二种呢是想转型或者想横向拓宽的。
第一种情况
核心目标:提高溢价
三要素的权重:【市场需要的】>【我擅长的】=【我喜欢的】
解决方案:多接触猎头了解市场行情。
这一阶段的打工人通常是工作产出的中流砥柱,是公司的技术骨干或者基层管理,在公司内部和人才市场上都有了溢价的主动权。可以多多和猎头接触,甚至出去面试,主要是为了定位自己当前在市场上的身价,到底是不是要真的跳槽,可以看情况。
------------------------------------------------------------

第二种情况
核心目标:思考转型、拓宽领域
三要素的权重:【我喜欢的】>【我擅长的】=【市场需要的】
解决方案:MBA/副业/兼职
这个阶段的打工人啊,已经有了一些底气,对于自己的喜好也有更明确的要求,同时呢又是结婚生子的高峰,常常会面临对工作的反思和对转型的思考,不过呢直接转行的风险比较大,建议可以先从兼职开始试试。
------------------------------------------------------------

建议以2年为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之内要做哪些事情:
第一 先确定自己在哪个阶段;
第二 评估一下自己的三个圈以及他们各自的权重;
第三 以2年为单位设置这个周期内的目标;
第四 在周期结束之后呢复盘是否达成了这个阶段的目标,
并且重复以上这个步骤。
三个蛋的故事

从前有三个蛋,他们是一起长大的,同学在学校里,他们仨虽然个头有大有小,但是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过着同样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最小的蛋突然孵化了,长成了一只小鸟,从此天空成了他的领地,他告别了伙伴,飞去了远方。

又过了几天,第二大的蛋也破了壳,一只小海龟爬了出来,从此海洋成了他的领地,他也告别伙伴游去了远方。

只剩下最后那只块头最大的蛋,艳羡的看着已经出道的小伙伴纷纷远去,终于有一天它的壳也破了,原来是一只小恐龙。

小恐龙刚出生,就连忙挥动着他的小短手,想像鸟儿一样飞,却发现根本带不动自己笨重的身子,想像海龟一样去游,结果险些淹死在海里。

失落的他非常焦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不知道以后能干些什么,只能在陆地上抓些小动物,先填饱肚子。

谁知日复一日,小恐龙发现自己的下肢和咬合能力都很强健,渐渐的她在丛林里面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筑了窝,安了家。
原来也并不是非要和别人一样上天下海,并不是非要比别人出道更早,吃得更多,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幸福。

其实我们每个初入职场的打工人也都是一个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成长节奏和生活方式。

工作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可不必为了和别人的比较而感到焦虑,或是为了思考长远的未来而自我内耗,尊重自己的内心。

总有一天你也会和小恐龙一样,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