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万华镜 #5|我为什么学哲学?(志愿填报篇)

2019-03-04 23:44 作者:Arinor  | 我要投稿

高考所考验的不单是考生自己,同时接受高考洗礼的还有老师、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他们不仅要为考生提供安全、健康以及经济上的保障,还要为考生解决试卷上和试卷外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面对高考备战这种复杂的认知情境,考生、老师、家长构成了一个分布式认知系统,当这个系统运作有序、高效时,考生的努力就能事半功倍;若是这个系统运作混乱,或者某一个环节存在严重疏漏,那么考生或许就无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检验这个系统是否运行良好的一个办法是看它在志愿填报方面的表现。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常常受到低估,毕竟高考前所有人都盯着高考,高考后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不足以彻底摸清志愿填报的运作机制,所以每年都会发生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导致降级录取甚至无书可读的悲剧。其实除了每天为了保持手感而必须要做的训练量以外,高考前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对成绩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倒不如把这部分时间投入到志愿填报方面,到时或许就不会那么匆忙了。

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是,不少高中生在志愿填报的问题摆到自己眼前之前,几乎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想要读什么大学、想要读什么专业。院校专业一一列举,也没几个认识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做决策,效率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当年我们填报志愿那会儿,就有同学把锅甩给应试教育,说应试教育让学生只知道考试,不知道志愿填报。但我觉得首要原因是学校和家长工作做不到位,如果学校改进志愿填报方面的指导,如果家长对子女高考的事情更加上心(当然这也需要家长本身有较高的认识能力),想必情况会好许多。

回到我自己的情况。由于两年培养起来的兴趣,我在2009年底决定了报考中山大学哲学系。但直到2010年高考结束之后,仍有不少亲戚对我的决定感到不解(他们都以为我会学数学或者天文学)。跟父母沟通确实花了我不少工夫。不过,父母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成了志愿填报专家),突然转而支持我的决定,这让我感到颇为意外。之后就是一切顺利,高考、填报、录取一气呵成,依旧是一片平淡。每位考生的高考经历都大体相似,但志愿填报时的遭遇却各有不同,我的经历本身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非要说的话就是自己的决定和家长的支持——但是结合前面介绍的对志愿填报的更一般的理解,希望会给各位考生、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带来一些启发。

知乎上的一类日经问题是,学生想报考某个专业,但是家长希望孩子报另一个专业,应该如何从中做出选择?这种问题是“真正的问题”,它没有覆盖多数情况的答案,答案也没有什么规范性可言,旁人只能提供信息和给出建议,而真正做决定的只有学生自己。问题并不总是有正确答案的,但也正是在这种问题上,我们才终于感受到自己对命运的把握,不是么?

哲学万华镜 #5|我为什么学哲学?(志愿填报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