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火炮在持久城市战中的运用

2023-06-12 17:56 作者:ABSt1  | 我要投稿

更多文章请关注同名公众号:ABSt1

本文观点源自美国炮兵军官亚历山大·格林伯格。格林伯格,男,陆军上尉军衔,美国陆军野战炮兵第3团某营火力参谋,现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攻读战争学硕士学位。以下为正文:

鉴于全球城市化趋势,城市在大规模作战行动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城市能够阻止进攻并拖垮攻方部队。对于守方来说,城市还可以成为一种力量倍增器。虽然火力可以摧毁强固工事,但火炮在进行围攻作战时自身也面临着重大风险。乌克兰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凸显了火炮在生存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重大问题。此外,在未来,美军必须打破在相对宽松且具备火力压倒性优势的环境中养成的习惯,而应审慎选择目标,以维持火力战斗力,最大限度的对守方产生影响,从而在持久的围城战中取得胜利。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在装备和人数上对车臣人都拥有压倒性优势,但仍耗时数月才攻入格罗兹尼。俄军机动部队在推进前依靠火炮进行进行战场准备,对格罗兹尼进行了数周的炮击。尽管如此,进入格罗兹尼的俄罗斯机动部队仍然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由于进展缓慢,俄军不得不摧毁了城市的大部分区域。虽然最终格罗兹尼被攻陷,但这次围城战彰显了在城市环境中以小敌多的案例。

2004年11月,在第二次费卢杰战役中,美军野战炮兵为机动指挥官提供了打通城市作战堵点的战术解决方案。在战斗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射了5685发155mm炮弹,以支援联军的地面机动。陆战队炮兵通过对城内叛军据点进行计划火力打击来引领机动部队从一个街区推进到另一个街区。最终,在一个月的战斗后,联军取得了胜利,但也遭受了重大人员损失,消耗了大量弹药和时间。


在格罗兹尼和费卢杰,都是实力较强者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进攻实力较弱者,美俄两军都没有碰到现代化或严重的反炮兵威胁。但作战进程却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为了更好地为城市作战做准备,特别是在长时间的围城战中,指挥官和参谋人员需要调整火力战术运用计划。

反炮兵威胁

城市战环境使得火力相对不足的守方可以以小博大,大量摧毁攻方火炮。守方由于被围困,会诱导攻方开展火力支援。守方可在攻方可能的火力运用区布设传感器,形成“关键友邻区”(CFZ)之类的区域。一旦敌战炮分队被传感器探测到,我侦察分队即可引导开展反炮兵射击。此时,攻方指挥官可能就要思考——用火炮换街区是否得当。


在格罗兹尼,俄军的对手并没有先进的反炮兵侦察装备,因此俄军并不在意火炮的生存能力。俄军火炮阵地过于集中,有时甚至呈线性布置,类似于二战苏联的战术。由于敌人实力相差较远、俄军训练不足以及采用了过时的苏联军事条令,俄军对生存能力一直不够重视。这些坏习惯和满足感在今天的乌克兰冲突中今天仍然可见。俄罗斯取得了马里乌波尔战役的胜利,导致一些人错误的认为俄军火炮的运用在战术和战役层面上都是合理的。俄军在马里乌波尔的经历实际上与它在格罗兹尼的经历实质上是类似的。都没有面临重大的局部炮位侦校雷达威胁。因此,也没有强调战炮分队、指挥所和补给点的机动性或生存能力。然而,在其他地方,俄军继续使用老战术的不良后果就更加明显。尤其是在战争开始几个月时,当乌克兰展示出较强的反炮兵能力时,俄军就吃了不少苦头。俄军的围城战术使其火炮暴露在乌克兰的反击火力之中。由于俄军在作战区域内部署过于集中,未仔细考虑火炮的生存能力,从而为乌克兰提供了机会能够以局部反击来消耗俄军炮兵。乌克兰军队利用俄军无差别射击来发现并摧毁其火炮。与俄军浪费大量弹药不同,乌克兰迅速意识到战争开始双方炮兵力量悬殊,俄军炮兵体量几乎是其5倍,因此乌军必须谨慎使用火炮。不动目标围城持续的时间越长,火炮的生存能力越低。实施攻城时,攻方必须最大限度地孤立目标并对防守者施加压力。由于攻方在清剿城市时限制比较多,容易暴露进攻路径。一旦决定围城,攻方部队的作战区域就基本限定了,除非攻方决定绕过城市或撤退。虽然火炮可以实施远距离火力支援,但如果要支援部队机动,其限定性也比较多。例如,155射程可以超过20km,仍必须和机动分队保持一定距离才能有效实施伴随火力支援。因此,守方作战计划人员可以划定威胁环和进行威胁分析,以推测敌方火炮阵地可能位于何处。尽管炮兵指挥官与机动分队协同选取火炮阵地,但适用于阵地构筑的区域有限,时间一长,终究避免不了重复占领使用同一炮阵地。如果对手能够进一步缩小我方炮阵地范围,就更方便其进行反炮兵射击。随着情报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升级,为炮兵部队在大规模作战环境中的生存提出了新的挑战。俄罗斯火炮实施机动、部署和被摧毁的镜头在社交媒体上司空见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机动和转移对火炮来说是最好的防御手段。卫星图像可以找到和追踪车辆轨迹,进而确定炮阵地位置。实施城市围攻作战时,炮兵部队机动空间有限,但同时仍然需要为机动指挥官提供支援。

内行看后勤在持久的围城战中,火炮的维持尤其成问题。除了燃料、部件更换、食品和水之外,弹药供应仍然是个大问题。派往作战训练中心实施轮训以检验作战能力的美军部队都凸显出了火炮弹药维持困难的问题,不仅弹药不够用,也没有足够的物质能力支持期望的消耗率,后勤支援捉襟见肘,弹药和其他类别补给品的补充无法兼顾。实际供应量和计划耗弹量无法匹配。弹药持续供应问题在乌克兰战场上非常明显,乌克兰一再要求美国供应更多的弹药,特别是155弹药。2022年6月,美国为乌克兰提供了26万发155弹药和126门M777。但即便如此,乌克兰仍表示急需更多的弹药以维持对俄作战。

俄军在当前的围攻战中,其火炮运用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每日简报,俄军在2022年5月底每天约执行585次射击任务。假设每次射击任务由一个连4门炮实施,每门炮射弹4发,在考虑损耗的情况下,俄军身管火炮每天射弹超过7000发。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只是时间问题。已有证据表明俄军后勤跟不上了。此外,身管火炮在烧蚀磨损作用下寿命有限。例如,M777射弹约2500发后需要更换身管。在持续的围攻战中,战炮分队也可能仅因为身管寿命问题就丧失了战斗力。即便在更换身管前,身管也会因为磨损问题而造成精度下降,从而降低射击效能。而在作战环境中,有时难以接收用于更换的部件,从而导致身管更换过程进一步拉长。炮兵如何应对大规模作战环境中的城市作战首先,不应复制格罗兹尼和费卢杰模式。在大规模作战环境中,不宜在持久的围攻战中大量将火炮用于近战,这种战法过于老套,长久看来弊大于利。尽管俄军可能在战争初期单纯借助强大的炮兵火力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若对手供应充足、意志坚定且战斗力较强,一旦打成持久战,俄军就不得不面对不可持续的长期成本。在持久的围攻战中,一旦目标城市区域被孤立后,炮兵在战场上的主要目标就要更进一步。机动指挥官应运用火炮削弱试图为被围困之敌解围的敌军,破坏敌补给节点,在敌交通线上布雷,拦阻或反转敌增援部队,压制敌防空系统从而赋予己方航空兵更大的自由度。机动部队首要目标则是要尽快结束围攻行动。使用火炮对敌实施遮断,阻止其对被围困之敌增援,避免打成持久战,从而从整体上对机动部队实施支援。乌克兰战场继续在为现代战争提供方方面面的经验教训。美军必须要认真观察学习,并借此推动变革。例如,如何在持久的城市作战中对机动部队实施支援。俄军炮兵没能预见并适应大规模作战,其在炮阵地的选取上仍然墨守成规,在固定阵地上支援其机动部队缓慢的在城市中心推进,从而对自身生存性造成不利影响。与之相比较,乌军在火力运用方面则比较审慎,这也为机动指挥官提供了如何在和实力相匹配的对手打城市战时使用火炮提供了经验。无论是好的经验还是坏的教训,我们都不可忽视。

更多文章请关注同名公众号:ABSt1

火炮在持久城市战中的运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