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树叶之叶脉画的n种骚操作
摘要:叶脉制作是科学课和化学实验课常遇到的选题,它不仅能了解叶肉的处理方法,还能制得美丽的叶脉,好多实验就止于此,如何将制得的叶脉进一步美化,笔者列举了几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叶脉 描红 电镀 镶嵌 纹身贴 塑封 镂空
1. 叶脉的制作
不少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而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
1.1材料
选择合适的树叶(如玉兰树叶、桂花树叶、白杨树叶等质地较坚硬的树叶)、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水。
1.2步骤
①大烧杯里加入碱性溶液(按照100mL水,约3.5g氢氧化钠、2.5g无水碳酸钠配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沸。取几片坚韧的树叶放入上述腐蚀液中连续煮沸6~10分钟,这时常用玻棒或镊子轻轻翻动。


②当叶肉煮烂后,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在清水中漂洗。当叶片上残留碱液漂洗干净后取出,把叶片平铺在一块木板上(或平铺在手心上),用小试管刷或毛质柔软的旧牙刷轻轻刷掉叶片两面已烂的叶肉,一边刷一边常用小流量的自来水冲洗,直到只留下叶脉,并用水清洗。

③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夹在书页中晾干,备用。
好多资料中多进行到这一步,就算完成了,展示了碱液对叶肉的腐蚀,而对纤维素(叶脉)的破坏力较小,就告一段落,没有继续探讨和美化。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观察、检索和实践,将叶脉继续加工和美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列举出来,以期获得抛砖引玉的功效,与大家共享。
1. 叶脉加工方法之一——描红法
2.1描红
描红是我国传统的习字法,是指在印有红色字或空心红字的纸上摹写,是初学写字的最好训练方法之一。让学生利用叶脉进行描红,不仅普及了书法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审美能力。
2.2,步骤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如人物画像、小动物或者花草等,利用鲜艳的颜料进行描红,可以在叶脉上留下栩栩如生的图片,无论送人还是自己当作书签,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



2. 叶脉处理方法之二——电镀法
3.1电镀知识:
电镀是《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电化学知识的一部分,其中一块就是如何对电的不良导体进行电镀,既是科学知识,也是生产中最实用的一门工艺,将这部分知识和叶脉结合起来,不仅美化了叶脉,也让学生在美化过程中掌握了电化学知识,一举多得。
3.2步骤
①将叶脉在敏化液(1~2gSnCl2·2H2O+4mL98%H2SO4+100mLH2O+二粒锡)中浸泡3~5分钟,用清水漂洗干净;
②然后将叶脉在活化液(0.2~0.5gAgNO3+100mLH2O滴加氨水至澄清)中浸泡3~5分钟,再在10%甲醛溶液中浸泡5~10秒,用清水漂洗干净;
③电镀(可以镀铜、镀银、镀镍等,以镀铜为例):将叶脉接电源负极,铜片接电源正极,在电镀铜液中电镀20~30分钟后取出(注意要保持静置)。



4. 叶脉加工方法之三——纹身贴
4.1纹身贴简介:
纹身贴是一种贴纸,贴在身体上,揭去后可产生纹身的效果。将纹身贴贴在叶脉上,色彩鲜艳,比描红更加细腻。
4.2步骤
将纹身贴贴在叶脉上,用清水将纹身贴背面纸(叫底纸)涂湿,或者把贴放入清水中,看到底纸的颜色变深的时候,也就是水渗透时候就可以贴了。图案背面用指甲轻轻刮涂,最后用手顺着叶脉扯底纸,让它从图案上滑下来,就可以了(见照片……)。

5.1镂空
镂空是一种雕刻技术。外面看起来是完整的图案,但里面是空的或者里面又镶嵌小的镂空物件。
5.2材料及步骤
对树叶进行镂空,需要的是细心、耐心,用到的材料有刻刀、放大镜。选择合适的树叶,先用碱性溶液(按照100mL水,约3.5g氢氧化钠、2.5g无水碳酸钠配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沸。取几片坚韧的树叶放入上述腐蚀液中连续煮沸3分钟,晾干,在放大镜的观察下,刻画出所需的图形,然后轻轻地剔除不要的叶肉,夹在书页中干燥可得。



6.1镶嵌
镶,是贴在表面;嵌,是夹在中间。
6.2步骤
在叶脉制作中,我们也可以借助镶嵌的方法来进行:找两片相近的叶子,在其中一个上面截取你喜欢的图片,另外一片制作成叶脉,然后把中间镂空,填入对应的图片,塑封,就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叶脉书签了。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把一个实验延续开来的做法,细细品味,每个实验都可以继续开发,关联艺术和其它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后续的探究中接受艺术的熏陶,感受科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东国.中国青年.叶雕·一叶一世界.2012.23P40-41
叶脉制作方法系列http://bbs.cdstm.cn/viewthread.php?tid=15676&extra=page%3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