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1.10 伊壁鸠鲁

2023-04-23 08:22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0、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年)


  古希腊后期唯物主义原子论的主要代表。萨摩斯人,先是在小亚细亚各城市教哲学,公元前四世纪末在雅典创办哲学学校。政治上向往民主制度,并反对马其顿人的外族侵略和统治。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希腊化时期。由于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起,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立了有利的条件。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思想,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他继承和发展了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他的重要贡献是:(一)原子不仅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差别,而且在数量上也有差别,但原子运动的速度并不受这些差别的影响。在无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原子运动都是等速的。恩格斯说:“他已经按照自己的方式知道原子量和原子体积了”。[1](二)色、香、味、冷、热等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体固有的属性。(三)在原子运动中,除去直线下落以外,有的由于受到内部条件的制约而自动产生偏斜运动。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这一观点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他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就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的结构,因为通过偏斜运动,形式的规定便有效准了,而原子概念中存在着的矛盾也实现了。”[2](四)继德谟克利特之后,进一步强调虚空的存在,他认为如果没有虚空的存在,物体就会失去存在的地方和运动的场所。由于时代和知识的限制,他的原子论学说仍然带有古代难免的幼稚性,如他不仅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根本不变的,而且没有被感知的性质。同时,他也没有完全否认神的存在。

  他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论的感觉论和无神论。他认为从不存在的东西中是不会产生任何东西的,而一切消失的事物并不毁灭为不存在。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与神不相干的,为了实现人和自然的愿望,就应当服从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哲学的任务就在于确切地发现最基本的事实的原因,理论是对自然所提示的东西进行加工,永远要以感觉以及触觉作根据,这样才能使认识建立在最可靠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说:“他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他公开地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论,那末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3]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著作中对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和真理观极尽歪曲和诽谤的能事,列宁愤慨地说:这是“唯心主义者歪曲和诽谤唯物主义的一个典型例子”。[4]在必然和偶然的关系上,他和德谟克利特正相反,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认为一切都是偶然的,而统治万物的必然性根本不存在。马克思说:“德谟克利特注重必然性,伊壁鸠鲁注重偶然性,每个人都激烈地争辩以驳斥相反的见解。”[5]

  他十分看重哲学的作用,主张不论青年人、老年人都应该研究哲学,否则,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但他不是把研究哲学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是作为达到恬静和幸福的手段。他是最先提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的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他以提倡快乐主义而闻名,他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此人们的一切取舍都以快乐为出发点。这虽反映着奴隶主阶级的享乐要求,但他并不认为任何快乐都是可取的。他主张以理性为衡量快乐的标准,要坚决抛弃那种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痛苦的快乐;如果痛苦能导致更大的快乐,就应忍受它,从这个意义上说,有许多痛苦比快乐还好。他还宣扬心静和审慎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既不要厌生,也不要怕死。他在自然观上赶走了神,在伦理观上又把它引回来,要人们相信神是一个不朽和幸福的实体。这些都是他哲学思想中的糟粕。

  他的著作据说有三百多卷,仅《物理学》即有三十七卷,但都散失了,现在只留下三封信、遗书和少数残篇。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384页。

[2] 《博士论文》。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147页。

[4]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326页。

[5] 《博士论文》。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1.10 伊壁鸠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