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三宝A组20221116南京站repo
今年德云社的商演,差不多是看票、买票、退票的循环和重复。
以至于我进了剧场还是觉得不适应:嚯,这就看上了?居然没取消哎!

三宝是三对演员,六个节目,评分如下:
靳鹤岚朱鹤松《对坐数来宝》⭐⭐⭐⭐
刘鹤春关鹤柏《九点钟开始》⭐⭐
冯照洋杨鹤通《六口人》⭐⭐⭐⭐⭐
靳鹤岚朱鹤松《绕口令》⭐
刘鹤春关鹤柏《玉堂春》⭐⭐⭐
冯照洋杨鹤通《窦公训女》⭐⭐⭐⭐⭐⭐
岚松板子活开场《对坐数来宝》,4分。
演得不错,挺有趣的。
在大剧场看岚松,和在小剧场看感觉截然不同。
在南德看他俩演,我只觉得烦躁,觉得他俩说也说不明白,捧也捧得奇怪,大褂倒是挺好看。
可是在大剧场,还是那个节奏,朱鹤松也还是那个捧法,我看着就觉得挺可乐,也理解了为什么朱鹤松会有“捧哏巨匠”的美誉。
垫话部分学历和会计证的掰扯,朱鹤松演得颇为出彩。
正活里,朱鹤松屁股不离椅子,而是搬着椅子朝岚岚进发,逃躲的岚岚高大但弱小,作死但乖巧。
节目编排可以,演员演绎可以,有特色有看点,4分。
二场是刘鹤春关鹤柏《九点钟开始》,2分。
成熟,但不好看。
和岚松相反,春柏在小剧场还不错,但是在大剧场里,他俩有点撑不满。
说学逗唱,“说”最难。你给人讲故事,得讲得让人觉得有趣、觉得爱听才行。
可是这个活的文本太老了,那些奇思异想放在过去是能吸引人,异想天开还有逻辑,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观众什么奇怪的东西没见过?
文本过时,表演普通,看在没出错的份上,给2分。
第三个节目是冯照洋杨鹤通《六口人》,5分。
演挺好。
第四个节目,靳鹤岚朱鹤松《绕口令》,1分。
其实这个活的整体呈现不错,起码可以和开场活一样,给到4分。
但是,朱鹤松绕口令说错,朱鹤松减一分;捧哏出错逗哏没给兜,靳鹤岚减一分;一两个女粉丝跟吃了什么脏东西一样一直“哎哟~哎哟~”,太讨厌了,再减一分。
最后合计,1分,垫底。
喇嘛鳎目这个绕口令,朱鹤松上来就是“腰里别着五斤鳎目”,这一句,错了三次。
靳鹤岚呢,按照剧情是他来跟着朱鹤松学,朱鹤松没说对,他倒说对了。
这不行啊。
这么明显的错误,如果不能用观众察觉不到的方法提醒,那明着说也得说清楚才对。
不要想着滑过去就没事了,错了也没人知道,不要糊弄观众!
如果想要一直成长、一直上升,演员就必须准备好面对更加严苛的观众群,而不是期望粉丝的包容。
更何况,演《绕口令》的时候把绕口令说对算什么严苛?这不是最基础的要求吗?
相声是两个人说,上了台,演员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彼此,不管谁出了问题,另一个人都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以作品为先,以观众为大。
你以为你在糊弄观众,其实你糊弄的是你自己!粉丝今天来明天走,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没有瓷实的活,就只能有一时的热度,用老郭的话说,“这玩意儿不延年!”
最后说观众。啊不,粉丝。
追星就追星,你花了钱了你有理,可在剧场里安静点行不行?别人也花钱了!观众是来听相声的,不是听你“哎哟~哎哟”的!
演员也是冤得慌,明明一百个粉丝都是好的,可有这么一个两个搞不清状况的,就得让人骂“德云社现在都是饭圈”。
招谁惹谁了?
倒二,刘鹤春关鹤柏《玉堂春》,3分。
整体呈现可以给到4分,但演员表现要扣一分。
开场前,剧场工作人员说了,演出时间三个小时。
三宝是六个相声,再加上返场,每个节目的时长演员心里应该有数。
昨天的三宝,前面几个活时间稍微有点长,演出有超时的风险。
刘鹤春关鹤柏作为倒二,他们应该再紧凑一些,该减的减,该抢的抢,为底角儿争取尽量多的演出时间。
但是他们没有做到,反而节奏更显拖沓。
因此,减一分。
时间不够,直接导致了杨鹤通在台上的狂奔。
最后一个节目,冯照洋杨鹤通《窦公训女》,6分。
节目呈现5分,多的那一分,加在杨鹤通身上。
不容易啊,为了抢时间,大胖子在台上跑着拿椅子。
椅子还没放对地方。
演相声里需要搬椅子的,老郭以及老郭亲近的徒弟演,椅子都在下场门。
杨鹤通跑去下场门找,没有!捡场的没告诉他椅子在那边!
杨鹤通又从下场门跑去上场门,用少林和尚挑水的姿势拎上来两把椅子。
这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跑两步的事儿,可是对杨鹤通……这得是一年的剧烈运动量了吧?
以至于冯照洋在后面扮的时候,杨鹤通在前头气儿都没倒顺就得说词儿。
这可太不容易了。

除去过硬的业务,杨鹤通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在职场上的素养。
他完全符合我对“精英”的认知,虽然我不知道他大学就读的是什么专业,但是莫名觉得他和他的母校非常契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出来的年轻人就该是这样,肯吃苦,讲奉献,有格局!
老郭给杨鹤通职权,因为老郭需要杨鹤通,因为杨鹤通值得。
杨鹤通进德云社拜老郭为师,因为杨鹤通佩服喜欢郭德纲,因为郭德纲值得。
老郭有眼光有心胸,杨鹤通有素养有能力,看师徒相爱上下相得,我觉得他们都值得信任。
杨鹤通才三十来岁,这是何等年富力强有前景的年纪啊。
再来二十年,德云社会是什么模样?真是让人期待。
最后大返场。
我没想到会在南京保利听到冯照洋唱《探清水河》,虽然因为时间紧张,他没有苏州站唱得完整,但也足够让我心潮澎湃了那么一下。
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以后再开文详述。
整体而言,对比小剧场里演出队老中青的阶梯分布,三宝的质量要高出不少。
再看三宝,感慨良多。
2017年开始的德云三宝是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和相对不够优秀的演员(这个相对,是相对老郭和小岳)去满足观众的观演需求和培养相声的市场。
德云三宝是模式是成功的。2017坐不满,2018坐不下,2019年,德云社培养出来的相声市场宽广巨大。
从这个角度看,参与过三宝演出的演员们都是德云社的功臣。
昨天看演出的时候,我忍不住想杨九郎到底干了什么事,才能让老郭在三宝的幕布上打出“杨九郎双眸通透,大纛旗写的是平西王侯”的字样。
看看杨鹤通,再看看杨九郎,或许他们说得对,一笔写不出俩杨,他们都是郭德纲的干将德云社的重臣,一起走三宝,一起演话剧,以后,还会一起做德云社的核心业务。
都是四队出来的,可以说他们都是大林的核心班底,或者说是德云社下一代的核心班底。
老郭了不起呀,带出这么些能干的娃,还培养了这么大的相声市场。
相声不会消亡的,只要我们的语言还在、文字还在,相声的技巧和内核就会一直存在,不断繁衍演变。
成为历史,然后开创新的历史。
盼德云社早日恢复大型商演,我想看九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