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德国StG44突击步枪详解 第二期

2020-09-01 18:50 作者:草发生  | 我要投稿


那么德军装备的stg44突击步枪性能到底怎么样,能让固执的希特勒在1944年的态度完全发生了转变呢?stg44突击步枪其有效射击杀伤距离为500米左右,精确射击距离把握度在300米到400米之间具有,射速快,重量轻,换弹快等优点,这一性能是二战时期所有冲锋枪的性能都无法进行比较的,后来德军党卫军精锐部队给这种枪安装上瞄准镜和红外线瞄准镜等,基本上一把枪一栋楼就能控制正片区域的战场,500米概念就是能打到半里地远, 简直让细思极恐,柏林战役期间能造成苏军将近30多万人的伤亡,也多半是这种突击步枪的功劳,值得考量的一点是,当时德军主力部队可都集中在匈牙利的方向准备着打反攻,柏林只有一些新兵和老弱病残的单位,就算有一些精锐也大多数是被打散精锐重型整编而成了,缺乏统一指挥统一装备,鱼龙混杂,乃至战役最后需要十二,三岁的小孩其充当88毫米高射炮的主射手。

猜猜这把枪的来历,提示该枪为半自动步枪

柏林战役是二战后期希特勒战略判断而引发了的一次被动防御战,希特勒没有料想到苏联在没有完全占领匈牙利全境的情况下250万大军就朝着柏林杀了过来,使得希特勒在匈牙利的主力部队被苏军战略分割成了一块无主飞地,立在苏军的侧翼位置,无法过河只能静待着德国的灭亡。

“国民突击步枪”诞生自二战末期的德国。此前,在世界范围内,“德国制造”一直代表着设计精巧、品质上乘,在武器领域更是如此。然而,当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时,德国军工界却晚节不保,他们推出了大量粗制滥造的武器,以满足巨大的战场消耗,其中,尤其以“国民步枪”最具代表性,它包含了多种型号,它们共同特征就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至于性能,上级只希望它们能在战场上打响。


“国民突击步枪”的枪械模型图和预告片截图

国民冲锋队

  1944年秋季,德军在各条战线上都败绩连连。面对绝望的境况,不愿承认失败的希特勒于9月25日签署命令,建立国民冲锋队(Volkssturm):要求全德国16岁到60岁、未被征召的男性,只要不是犹太人、吉普赛人、罪犯或外来移民,凡是能够拿起武器的人都要加入进来。

二战末期德国征召国民冲锋队的宣传海报,上方的文字为“为了自由和生命”。

国民冲锋队的组建并非由军方负责,其主要依靠的是纳粹党的地方组织。当时,纳粹党在全国划分为42个大区,而各大区的领袖,则充当了当地国民冲锋队的最高指挥者,在其麾下,每个市镇、每个乡村乃至每个街区都要成立类似的民兵组织。在国民冲锋队中,既有稚气未脱的少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没有统一的制服,大多身穿平民服装,自行解决伙食供给,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列队集合的国民冲锋队队员,可见他们都身穿平民服装,武器装备也参差不齐,大多数人只有一支火箭筒而已。

 尽管宣传部长戈培尔一再吹嘘说国民冲锋队是保卫帝国的最后防线,但作为军事组织,国民冲锋队存在两个难以弥补的致命缺陷:即极度缺乏训练和武器装备。按计划,国民冲锋队的训练和装备由军方提供,但是后者苦于兵员不足,并没有能力派出足够的教官。而在武器上,他们手头的枪械也捉襟见肘。  

正在学习火箭筒射击要领的老年国民冲锋队员,他们接受的军事训练也仅限于此。

国防军对于国民冲锋队的战斗力毫无信心,因此拒绝提供新生产的武器:据统计,在1944年底,前线平均每月损失毛瑟98K步枪达30万支,而新造步枪数量为20万支,在这种情况下,将原本不足的武器交给缺乏训练的民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浪费。因此,调拨给国民冲锋队的武器基本是淘汰的老旧枪械和缴获的杂牌武器。然而,即使如此也难以满足国民冲锋队庞大的武器需求,这让纳粹高层只能寄希望于武器设计师,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些枪械能够尽快大批量制造。

手持老式步枪守卫在战壕里的国民冲锋队员。由于缺乏武器装备,他们甚至将博物馆里的古董枪都拿出来使用。



二战德国StG44突击步枪详解 第二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