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与思维这两种能力的衰退
(我发现自己要是想解释原因,短时间的话对我太难了,所以我只说现象.)
还记得以前见过许多人在中文关于同音异意词和断句(时间久远,现在也没查,不 保证是不是这些)造成意思不同的内容下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现在,称赞中文多词(即表达某种概念用大量词语)的应该也有.奇怪的是,现在我们却在表达上正走进死路.
以前看过有人找小说,他怎么说的呢?甜,那甜是什么呢?不知道,别人都用,自己看的好像是类似的,于是随着时间流逝也就用了.常常与甜在一起的有糖这个词,也差不多.
其实甜与糖是可以找到相关涵义的,你要是找,肯定找得到.但我们现在似乎形容事物只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形容自己也不清楚、模糊的概念了。
形容事物的时候,赞美就是绝了,觉得好的内容就是爆炸、燃(燃爆了,xx到xx爆炸),,动不动就是拉满等,以及太太太好这样的叠词,更不用说大量感叹号了。一两次也许觉得新鲜感十足,但久了之后,只感觉苍白,单调,乏味,不准确。
以前我想过关于评论的文章,当时我想的有这句话:那些对音乐说太好听了,感觉世界都安静下来的内容不就是我喜欢吗?只是无意义的扩句罢了。但现在看,这样做的人太强了,至少他们不是在将概念创建,并且不探究它们的涵义,将它们使用。
更糟糕的是这种表达衰退的现象发生在各个网站上.评价的时候呢,前面加个u1s1之类,内容,颜表情,成了。或者直接一段话,颜表情。评论时只会发夸张的内容(我无法形容,所以用夸张)。交谈与留言时语气冲冲,或者各种暗讽。在官方用语上也萎缩了,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官媒发消息说少一点硬梆梆,说真的,这还不如少一点冷酷,多一点温暖这样在大众看来可能有点俗套的句子呢。
现在的我们好像只会在好到xxx、爱了、夸张(前面所提)等与气炸了、我又没、暗指(暗讽)之间循环。我自认为是个各种各样的形容词会只用单独几个的人,但看着别人的词语与句子,恍惚间甚至有种我表达能力特别强的感觉(虽然我明确知道不好)。
要知道,光形容女性的词就有妩媚、靓丽、标致、俏丽、富丽、文雅等。加上形容男性(儒雅、英俊等)的就更多,更不用说成语。正常情况下,中文有这么多词可用,不应该出现我提的现象,但中国人的表达能力确实在滑坡,而且是致命的,也许甚至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