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电动化!八部门宣布了
原创 : 2023.2.17 立氪科技新能源
官方多次提及的推进全面电动化即将落地。2月3日,包括工信部、交通部、财政部在内的八部门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3-2025年。
八部门提出,在试点区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公共领域力争达到80%。这也意味着,全面电动化将从今年开始推行。工信部此前曾提出,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
同时,八部门也鼓励新技术模式创新,支持换电、融资租赁、“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已有多家车企与新能源产业链巨头相继加入换电大潮。有机构此前预计,到2025年,结合电力收入,整个换电产业链合计规模将达到3321亿。
年内开启试点
据了解,八部门此次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3-2025年。
早在2021年5月25日,工信部便制定了《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根据相关规划,到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而近期,有相关省份已经开启推行全面电动化。1月29日,浙江省印发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推进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公务用车除特殊场景外新能源汽车采购占比达到100%,支持新能源汽车在环卫、邮政、港口机场等领域应用。
车桩比有待提升
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实现大幅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市场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149万辆,车桩比达到2.56:1,虽然相较于2021年同期3.05:1车桩比,“用桩”紧张得到缓解,但就距离此前多部门提出的到2025年车桩比达到1:1的平衡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八部门还提及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加强公路沿线、郊区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际快充网络建设。充分考虑公交、出租、物流、邮政快递等充电需求,加强停车场站等专用充换电站建设。
换电模式有望放量
此次八部门重点提及,支持换电、融资租赁、“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创新。开源证券分析认为,换电模式优势显著,其在补能时间、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排除安全隐患、缓解用电压力、土地坪效等方面存在诸多优势。
实际上,基于换电模式的比较优势和商业价值,2021年以来,包括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宁德时代和协鑫能科等主机厂和新能源产业链巨头相继加入换电大潮中,有望加速换电行业发展。
现有换电站数量与规划数量之间差距较大,换电站行业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
方正证券此前预计,到2025年换电乘用车销量超280万辆,换电商用车销量50万辆,配套换电站需求约28000座,对应765亿市场规模,配套电池需求约55GWh,对应388亿市场规模,并对应电力收入2168亿,产业链合计规模约332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