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3历史相关维基翻译(20):1066年格拉纳达大屠杀
1066年格拉纳达大屠杀
1066 Granada massacre
1066年格拉纳达大屠杀发生于公元1066年12月30日(创世纪年(Anno Mundi(AM))4827年提別月(Tevet)9日; 希吉利亚纪元(Hijri year, 拉丁文: Anno Hegirae(AH))459年萨法尔月(Safar, 第2月)10日),一群穆斯林人袭击了格拉纳达泰法国(Taifa of Granada)的都城格拉纳达的王宫,将犹太人维齐尔(vizier)尤赛夫.伊本.纳格瑞拉(Joseph ibn Naghrela)杀死并钉在十字架上,并屠杀了格拉纳达城内的许多犹太人。
尤赛夫.伊本.纳格瑞拉
尤赛夫.伊本.纳格瑞拉(Joseph ibn Naghrela),或尤赛夫.哈纳吉德(Joseph ha-Nagid)(希伯来语: 拉比.尤赛夫.本.什穆尔.哈累维.哈纳吉德(רבי יהוסף בן שמואל הלוי הנגיד; Ribbi Yehosef ben Shemu'el ha-Lewi ha-Nagid); 阿拉伯语: 阿布.胡赛因.伊本.纳格瑞拉(ابو حسين بن النغريلة; Abu Hussein bin Naghrela))(生卒年: 1035年9月15日至1066年12月30日),是安达卢斯(al-Andalus)摩尔人(Moor)格拉纳达泰法国的柏柏尔人(Berber)统治者巴迪斯.伊本.哈布斯(Badis ibn Habus)的维齐尔,也是伊比利亚犹太人的纳吉德(nagid意为领导人)。
人物生平与职业
尤赛夫出生于格拉纳达,是著名的诗人与战士,拉比什穆尔.伊本.纳格瑞拉(Samuel ibn Naghrillah)的长子。
一些有关他童年与成长的信息可以从他父亲的希伯来诗歌集中尤赛夫自己写的前言中获知,他从八岁半时就开始进行抄写工作了。比如,他讲述了自己有一次(1045年的春天,那时他九岁半)跟随父亲前往战场,他却只是感到非常想家,还写了一首短诗。
尤赛夫的私人教师就是他的父亲。基于被认为是尤赛夫给尼西姆.本.雅科夫(Nissim ben Jacob)的一封信,尤赛夫在信中将他自己称作尼西姆的弟子,这可能表明他也在凯鲁万(Kairouan)的尼西姆门下学习过。在1049年,尤赛夫娶了尼西姆的女儿。
在他的父亲于1056年去世后,尤赛夫继承他成为了维齐尔与拉比,同时管理着一个重要的耶希瓦授业座(yeshiva)。伊萨克.阿尔巴利亚(Isaac Albalia)与伊萨克.伊本.吉亚特(Isaac ibn Ghiyyat)都是他的学生。尤赛夫进行的一系列计谋产生了事与愿违的效果,他误判了局势并对其进行了错误的处理,使得王国逐渐落入危机之中。
人物个性
亚伯拉罕.伊本.达乌德(Abraham ibn Daud)在描述尤赛夫时对他进行了很高的赞美,说他不缺少他父亲拥有的任何好品质,除了他因为在奢华的环境下长大而有一点不太谦虚。
1906年版的《犹太百科全书》(Jewish Encyclopedia)中是这样写的:“阿拉伯编年史作者们说他既不相信他父亲的信仰也不相信其他信仰。”阿拉伯诗歌也赞美了他的慷慨大方。
尤赛夫的众多敌人中最恨他的是埃尔比拉的阿布.伊斯哈克(Abu Ishak of Elvira, 埃尔比拉(Elvira)是格拉纳达的旧称),阿布.伊斯哈克希望能在宫廷中获得一个官职,他写了一首恶意的诗来攻击尤赛夫和追随他的犹太人。这首诗没给盲目信任尤赛夫的格拉纳达泰法巴迪斯.伊本.哈布斯留下什么印象,但它在柏柏尔人之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大屠杀
尤赛夫希望能实现他父亲的梦想,就派了使者到格拉纳达泰法国一直以来的敌人,临近的阿尔梅里亚泰法国(Taifa of Almería)那里去见阿尔梅里亚泰法穆塔西姆.伊本.苏马德赫(Al-Mu'tasim ibn Sumadih)。尤赛夫表示当穆塔西姆的军队到来时他会打开格拉纳达的城门,而穆塔西姆要承诺让尤赛夫当格拉纳达的国王,尤赛夫会从属并效忠于阿尔梅里亚泰法。但在最后时刻,穆塔西姆退出了这个密谋,而且在所谓入侵时间的前夕的时候出现出了关于这个阴谋的传言。这一消息传到民间后,柏柏尔人认为尤赛夫想要杀死泰法巴迪斯.伊本.哈布斯并背叛格拉纳达泰法国。
在1066年12月30日(创世纪年4827年提别月9日),一群穆斯林人袭击了尤赛夫正寻求庇护而躲进的王宫。《犹太百科全书》(1906年版)说尤赛夫“躲进了一个煤坑里,用煤涂黑了他的脸,希望自己不会被认出来。然而他还是被发现并被杀害,被钉在了一个十字架上。”随后发生了对城中犹太人的大屠杀,许多格拉纳达城内的犹太人被杀死。《犹太百科全书》(1906年版)声称有“超过1500个犹太家庭,4000人在那一天被杀。”然而1971年版却没有给出确切的受害人数。这可能是因为有关大屠杀的记载没有办法被查实,这件事发生在九百多年前,有可能是夸大的记载。《犹太(朱代克)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Judaica)也确定了这个数字:“根据之后的一个记载,超过1500位家主(householder)被杀。”
尤赛夫的妻子带着儿子阿扎里亚(Azariah)逃到了今科尔多瓦省的卢塞纳(Lucena),并得到了那里的犹太社区的帮助。但阿扎里亚很年轻就去世了。
历史学家伯纳德.路易斯(Bernard Lewis)认为这次大屠杀“通常被描述为穆斯林人对一位强大且招摇的犹太人维齐尔采取的反抗行动”。
伯纳德.路易斯写道:
阿布.伊斯哈克于1066年在格拉纳达所写的一首反犹太的诗在这一方面特别具有启发性。这首诗据说促使了1066年反犹太大屠杀的爆发,诗中有着这些特殊的词句:
不要认为杀死他们就是违背信仰的行为,让他们继续为非作歹下去才是违背信仰的行为。
他们已经违反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契约,我们对抗这些违约者又有什么罪责呢?
当我们默不作声而他们却不可一世时,他们还会遵守什么约定吗?
现在我们在他们身边要唯唯诺诺,就好像我们是错的而他们是对的一样!
伯纳德.路易斯认为,“像阿布.伊斯哈克的诗这样的对犹太人的抨击与1066年发生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伊斯兰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这次事件被描述成了对犹太人的一次大屠杀。沃尔特.拉克尔(Walter Laqueur)这样写道,“通常来说,犹太人不能获得官职(但也经常有例外),偶尔会有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发生,比如1066年在格拉纳达的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