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物竞赛】生态行为提纲-基础生态学--个体生态学(一)

2023-02-16 16:43 作者:顾晨872  | 我要投稿

1. 基础生态学--个体生态学(一)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关于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学: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Ernst Haeckel 1834-1919 Economy of Nature)

环境:生物体周围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的总和。环境影响生物体(e.g.易形叶型 浮水叶 沉水叶 挺水叶)

大环境(Macro environment):地区气候环境 e.g. 裸鼹 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气候为其大环境。

微环境(Micro environment):e.g.裸鼹:地下隧道(-50cm)环境。

内环境(Inner environment):e.g.细胞外液。

 

生态因子:

按照性质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按照密度的关系分类:非密度制约因子(e.g.气候) 密度制约因子(e.g.捕食压力 :|种群密度升高 导致 捕食者数量升高 寄生风险 食物丰富度)

按照稳定性分类:稳定因子-不变参数(e.g.地形引力,太阳辐射)

变动因子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生态因子作用特点:1.综合性(生态因子相互作用)2.非等价性-存在主导因子(e.g.光照时间主导植物生殖生长)3.不可替代性

4. 补偿性(e.g. Sr补偿Ca 软体动物壳【Sr--SrCo3补偿【Ca--CaCo3、颗石藻细胞壁【Sr--SrCo3补偿【Ca--CaCo3】)

5. 阶段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生态因子(蜻蜓➡稚虫【水生,腮呼吸】 成虫【陆生,气管呼吸】)

6. 限定性(不能过多过少)

7. 最小因子法则 原始版本:植物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少量状态的微量元素的水平)(更新版本:生物生长受制于处于最少量状态的生态因子的水平)【限定条件:1.仅适用于稳态 2.要考虑补偿因子】 e.g. 某植物施加氮肥200kg 钾肥150kg 磷肥300kg

最后实际产量为钾肥质量150kg

8. 耐受性法则:生物对于生态因子有其耐受的上限与下限 

关于耐受性法则相关概念:

上下限之间区间定义为生态因子耐受幅(生态幅or生态价)

根据其而分类为:广生态幅生物/狭生态幅生物

关键的影响生存,生长繁殖的生态因子--限制因子

不同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生态因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又译为生态龛 生物在环境的位置(对所有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定义的“位置”)推论: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范围的推测

驯化作用:生态幅的缓慢在环境诱导下的变动 1.实验条件下快速生理补偿(Acclimation2.自然条件下慢速生理补偿(Acclimatization)

休眠、行为适应(为躲避不良环境)

 

2. 温度的生态学作用

地球环境温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1.正午太阳高度 2.太阳照射时间

环境介质比热容:空气/

时间变化规律:

潮间带:夏季:1030 冬季:-2510℃【温性生物】 

水体/大气(较大):一般较小【>15m时无变化】

昼夜变化-土壤:土壤深度昼夜温差(有时滞性)【>35100cm时无昼夜温差】

季节变化:水体:赤道、两极年温差5 温带海洋年温差1015℃【深度>140m时,无年温差(0.5-4水平)】

土壤:深度季节温差时滞性【深度≧30m:无年温差】

空间变化规律:1纬度~1.5 海拔100m~0.5-1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湖水水体温度:春、秋强环流现象:水温近4℃。无机盐供给,有机碎屑供给光合产出 夏季:对流微弱光合产出。水温分层(上湖层,斜湖层,下湖层) 冬季:冰层0℃,深水层~4

 

温度的生态学效应

相关概念:温血动物vs冷血动物 恒温动物vs变温动物

          内温动物vs外温动物 异温性vs异温动物

内温动物-自我氧化代谢产热 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热源调节体温

异温性-恒温动物体温偏离身体自身温度正常范围外的现象(严重偏离为10℃~)

异温动物-异温动物仅限于恒温动物【有异温性异温动物】

e.g.恒温冷血外温 深海鱼,部分蜥蜴 变温温血内温 鸭嘴兽

变温冷血内温 鲨鱼

外温vs变温 生理机制:影响酶活

 

生理学机制:

Q10定律:Q10=           每当温度升高10℃,r提高23

科罗拉多金花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O2的摄取遵循Q10定律

温度的生态学效应-对发育的影响

有效积温法则:K=N(T-T0)【T:发育平均温度,变量(度) T0:发育起始温度,常量(度)N:发育时间,变量(日)K:有效积温】推论:r=1/N=T-T0/K=T/K-T0/K  r:发育速率】

发育速率正比于T-T0

适用范围: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蛋,植物种子

模型应用:预测生物地理边界,预测病虫害严重程度,规划农业气候区。

温度的生态学效应-对繁殖的影响

1. 昆虫-交配频率,产卵数卵孵化率

2. 鱼类-性成熟时间,孵化时间

3. 恒温内温动物-内温,恒温,温血动物。【主导因素】光照时间

e.g.松鸡,6月上旬 长日照 T≦0 无法繁殖

普通田鼠,冬季,短日照,局部温度较高,繁殖

温度的生态学效应-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e.g.花盖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T=6 花盖红点鲑夺取栖息地重合区域 T=12 白斑红点鲑夺取栖息地重合区域

小叶椴树 不同海拔/纬度植物分布模式 主受温度影响

 

温度的生态学效应-极端温度的影响

极端低温的危害:结晶撕裂原生质,破坏超微结构,渗透胁迫,细胞脱水,蛋白质构想改变,代谢紊乱

植物对极端低温的危害适应策略:1.产生渗透调节物质 2.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动物对极端低温的危害适应策略:1.降低散热面积【增大体型 Bergame’s Rules】2.缩小体表突出部分【耳、尾、四肢 Allen’s Rules3.放缓发育【Jordan’s Rules 鱼在低温下,发育时间过长,脊椎骨数量,体积4.增加隔热性【毛/ 增加皮下脂肪厚度 固甘油,糖蛋白】5.提高渗透势/降低冰点(昆虫独有)【囤积甘油-昆虫体液可进入超冷状态,糖蛋白-深海鱼,维持体液状态】6.提高产热量(临时策略)7.局部异温性【1.防止低体温区吸收过多热量「逆流热交换机制(提前降、升温)」 2.维持低体温区神经元活性 容许部分突出部分保持局部异温性。

e.g.江豚鳍状肢:入流动脉被回流静脉包裹入流动脉提前降温,回流静脉提前升温8.改变温度敏感性 e.g.银鸥 体核温度:3841 跗骨区温度:613 9.躲避低温环境-休眠、迁徙

 

生物对极端高温的适应-植物

降低光吸收,生长大量绒毛、鳞片、革质叶、银白色叶,竖直排列,木栓层的加厚降低吸热

 

生物对极端高温的适应-动物

1. 放松恒温性 e.g.骆驼3441缺水)2.行为适应,种群层面适应、休眠e.g.夜行:多数沙漠啮齿类动物 洞穴降温:白尾黄鼠 肺鱼(Dipnomorpha)主要适应“缺水”  种群层面“适应” 黑尾兔:爆发性生殖平衡“高温死亡”

2. 局部异温性:提前降温,避免过热

e.g.牛科动物:颈动脉与鼻腔回流静脉交织为血管网(海绵窦)

 

 

 

3. 水的生态学作用

植物群落的分布-陆生植物

湿生植物(角质层更退化)、中生植物、旱生植物(角质层强大)

植物群落的分布-水生植物

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          

根系泌氧

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抗涝适应                


气生呼吸根 通气组织 根系泌氧(洪涝缺氧厌氧菌活动H2S↑→毒害)

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抗旱适应-泌盐作用

 

水对动物的作用

1. 影响体色(Gloger’s rule葛洛格规则:干旱地区体色浅,潮湿地区体色深【原因:黑色素合成酶系活性在高湿度环境下升高】

2. 影响动物分布(背景:不同水域含盐量不一 海水水域~3.5%

红海4.7% 内陆咸水湖0.005%34.7% 内陆半咸水水域(河口)0.05%1.6% 淡水水域0.002%0.05%

3. 影响生长发育繁殖、寿命:湿度影响性成熟频率、交配频率、产卵数。

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

行为适应:e.g.鼠妇-主动向高湿度环境移动 羚羊、角马大规模、远距离迁徙找水 肺鱼-休眠 昆虫-滞育

生理适应:1.代谢水囤积 2.降低水分流失:节肢动物 角质层、蜡膜 主动控制气孔开闭 脊椎动物 爬行类:角质鳞 哺乳类:角质层,  :羽毛 有爪动物门无法控制气孔开闭】

4. 降低体表、呼吸道失水 4.降低排泄/排遗失水:水分重吸收(1)昆虫 马氏管,直肠壁重吸收水分 (2)脊椎【爬行类以后】肾【浓缩尿液】

生理适应-水生动物的渗透适应机制:

1.大量吸水,肾小球退化,排尿少,鳃排盐 e.g.海产硬骨鱼,盲鳗 

2.肾小球发达,大量排低渗尿,鳃吸盐 e.g.淡水硬骨鱼、淡水生有尾目动物(蝾螈类)洄游类鱼类 e.g.银花鲈:鳃有泌盐细胞/吸盐细胞 体表粘液较厚 

3.体液堆积尿素 氧化三甲胺-盐度>3.5%->不失水,发而有水分渗入->靠肾排除多余水盐 e.g.海水软骨鱼、海水两栖类(海蛙、海蟹蛙)

4.膀胱重吸收水 盐腺排盐,发达髓旁肾单位浓缩尿 利用猎物体内低渗体液维持渗压e.g.淡水无尾目动物(皮肤吸盐吸水)海生羊膜动物(爬行类以后)


【生物竞赛】生态行为提纲-基础生态学--个体生态学(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