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Ki-32九八式轰炸机


概述↓
类型:活塞战术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攻击机
权重:1.3
原产国:日本
品牌:川崎
设计师:不详
原型首飞时间:1937年3月
所属系列:九八轻爆
同系列产量:854架
尺寸与重量↓
机长:11.64米
翼展:15.00米
机高:2.90米
机翼面积:34.00平方米
空重:2679千克
外挂量:450千克
最大实用重量:3589千克
理论翼载荷:78.79~105.56千克/平方米
机组规模:2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1台
引擎原产国:日本
引擎品牌:川崎
引擎类型:12缸双纵列(V12)液冷活塞发动机
引擎型号:Ha-9-II乙
增压配置:无增压系统
引擎自重:565千克
怠速功率:5马力
海平面静功率:765马力(213.15~285.55马力/吨)
海平面加力功率:869马力(242.13~324.37马力/吨)
两千米静功率:866马力(241.29~323.25马力/吨)
五千米静功率:839马力(233.77~313.18马力/吨)
平飞速度↓
海平面极速:344千米/小时
最大速度:423千米/小时(3950米)
气动临界:0.70马赫
爬升能力↓
实用升限:7000米
2000-爬升率:4.17米/秒
2000~5000爬升率:1.29米/秒
格斗性能↓
回转时间:16.3秒
低空转弯半径:115米
低空垂直机动直径:200米
稳盘过载:2.0G
最大过载:12.8/-9.6G
失速临界速度:123千米/小时
理论最大滚转率:68±16度/秒
起降性能与地面机动性↓
起飞滑跑距离:350米
着陆滑跑距离:120米
起落架损坏速度:600千米/小时
最小起飞速度:109千米/小时
起落架布局:后三点
起落架构型:全机轮
滑行转弯半径:18.86米
停放仰角:11.2度
续航力↓
油箱分布:飞行员座椅后2具,仪表板下1具,两侧机翼根部各1具,右翼起落架外侧1具
内油量:138~460千克
最大静油耗:3.68千克/分钟
通算续航时间:37分32秒~125分08秒
理论航程:1433千米
作战半径:430千米
结构强度↓
解体临界速度:600千米/小时
副翼锁舵临界:290千米/小时
升降舵锁舵临界:270千米/小时
转向舵锁舵临界:260千米/小时
襟翼档位:关闭-作战-起飞-着陆
襟翼各档位损坏速度(不包括关闭档位):564-518-280千米/小时
武器配置↓
一级武器组:1挺7.7毫米八九式型机枪(机翼200发),单管射速900发/分钟,最大穿深10毫米
二级武器组:2挺7.7毫米八九式型机枪(机背540发),单管射速900发/分钟,最大穿深10毫米
前方投射量:0.165千克/秒
总投射量:0.495千克/秒
可载航弹1:九四式100千克型航弹,弹重100.000千克,装药当量58.880千克TNT(46.000千克九七式炸药)
可载航弹2:九四式50千克型航弹,弹重50.000千克,装药当量25.090千克TNT(19.600千克九七式炸药)
载弹配置1:九四式100千克型航弹X4(总重400.000千克)
载弹配置2:九四式50千克型航弹X9(总重450.000千克)
防护措施↓
无
评价↓
该型飞机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开发的单发轻型轰炸机,具有总体较为轻便的结构,搭配面积较大的机翼,其翼载荷极低,甚至在翼载荷数值上可与某些双翼战斗机接近,这一特点赋予该机极为优越的低速适应性,转弯半径亦因此得以控制在极小的范围,而极为优越的水平盘旋性能使得该机在极特殊情况下甚至可考虑与其他战斗机进行水平格斗,但与此同时,该机存在爬升极为迟缓、无防护措施、火力贫弱等致命缺陷,严重降低其在面对来自敌机和地面/水面火力威胁时的自保能力,较小的油箱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机的作战半径,平庸的载弹能力也时期无法在单架次任务中完成较高强度的空袭任务。在外观方面,该机采用固定式起落架,整流罩仅覆盖除外侧的其余区域,机腹为平面形,机头上部存在用于容纳发动机纵列气缸的凸起结构,液冷散热装置位于颌部,所有翼面均采用椭圆形或近似于椭圆形的设计。



↑注:作为参照物的机型为道格拉斯DC-6A型民航货运机,长32.18米,翼展35.81米,机高8.66米,机翼面积135.90平方米,空重20803千克,满载重量486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