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意识形态”

2020-05-19 11:53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全国卷怎么考?选择题命题语言有何特点?哪些常见点要get到?这一次的《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统统告诉你

接下来就进入我们本期的命题语言分析

“意识形态”

王宗礼和史小宁在《政治、语境与历史:意识形态概念的变迁》文章中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以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一定的政治权力为社会基础,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旨在保存或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思想观点和体系,在历史的维度中是维护集团的利益,进行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具有改变或者维持某种社会制度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了的思想观念体系,旨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一个观念体系,但不是一般性的,而是系统化了的观念体系,是指向某种目标和理想的、把一种特定的社会立场合理化或正当化的思想观念体系。


任晓、赵可金在《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中指出,“我们所理解的这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具有四个特点:

稳定性。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是比较稳定的、不容易发生变化的。

连贯性。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意识形态是连续地贯穿前后的;在横向的不同领域不同问题上,特定的意识形态也是连贯一致的。

潜在性。意识形态是无声的,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封闭性。意识形态往往是一个自圆其说的封闭系统,通常自我标榜其正确性,甚至宣称自己是惟一正确的,对外界不同思想观念采取一种排拒的态度”。


刘建飞在《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统治者对基本国家利益的判断,并且是实现基本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1.(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

【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有时间信息、人物信息、事件信息和设问引导语四类,从时间信息上可知,该事件发生于20世纪初,介于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之间,维新思想的传播早已成为过去式,故A项可轻易排除。从所提供人物信息上可知,这一事件的主要推动者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洋务派本身并不排斥向西方学习,只是其学习内容限制在“坚船利炮”等器物上,故C项也可排除。从事件信息可知,该《奏定学堂章程》主要是推行“学堂”这一新型学校教育制度,以便改革传统的科举应试,设置新的培育和选拔人才的方式,而以国家律令的方式推行新式学堂教育,其根本目的(设问引导语)当然在维护旧有统治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故虽然题干中出现了若干被明文禁止使用的新名词,但作为干扰项的B项仍可被排除,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


2.(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 “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答案】A


3.(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析】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原因。

【答案】A


4.(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选择D项。

【答案】D


5.(2016·海南单科·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民众崇拜的形成是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A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关羽因为被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仰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1·海南单科·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解析】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答案】C


7.(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夺中间地带;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黑人爵士乐

【解析】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不符,故A项错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材料“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不符,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6·海南高考·24)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解析】“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宣传网络的意思,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布《办法》并没有对其它媒体的要求,没有结构调整的意图,故B项错误;通报国际国内形势不必要规定只有新华社才能报道,与规定的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务之急巩固统一,安定人心,避免其它混淆视听,而统一的新闻制度可以规避这些问题,故D项正确。

【答案】D


10.(2018·四川成都一模·33)在1934年开始的新生活运动中,蒋介石把“礼义廉耻”视为救国建国的根本所在,强调把“礼义廉耻”的道德精神贯彻于日常生活之中。他把“礼义廉耻”解释为“规规矩矩的态度,正正当当的行为,清清白白的辨别,切切实实的觉悟”。其本质意图是

A.强化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B.恢复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C.促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D.重塑民族精神实现民主建国

【考点】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由材料中蒋介石把“礼义廉耻”解释为“规规矩矩的态度,正正当当的行为,清清白白的辨别,切切实实的觉悟”,意在通过新生活运动树立社会行为规范,强化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蒋介石对“礼义廉耻”的解释已不同于传统儒学要求的伦理规范,故B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对“礼义廉耻”的解释意在树立社会行为规范,与社会生活近代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对“礼义廉耻”的解释意在树立社会行为规范,与重塑民族精神实现民主建国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11.(2017·广东深圳一模·25)唐代官员冯宿上奏:“(剑南、两川等地)皆以版印历日鬻於市。每岁司天台(天文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奏折的根本意图是(  )

A.主张推广雕版印刷术                            

B.抑制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C.遏制商业活动的发展                            

D.维护思想文化的大一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隋唐

【解析】主张推广,与材料中“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不符,故A项错误;抑制佛教与材料中“以版印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版印历日鬻於市”不等于整个商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每岁司天台(天文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表明版印历的关键在于“未奏颁下”“有乖敬授之道”,故D项正确。

【答案】D

今天的全国卷命题分析到这里就结束啦~

文字:黄凌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戳下方小卡片入手提分神器,也期待你早日提分~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意识形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