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6成大学生认为10年内年入百万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

2021-09-14 01:34 作者:泉水叮咚2021  | 我要投稿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关于就业的调查,回收27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各个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最受欢迎,64.33%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此外,近七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这个结果,引来一些人嘲讽,说这群00后有点好高骛远。不过,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个期盼高一点,自我期许高一些,是非常正常的事。他们不应该对未来悲观,甚至不应该客观、冷静。年轻人初入社会,就应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然,客观地说,工作十年,年入百万,的确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从绝对金额来看,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再看上市公司薪酬榜,年薪百万,在A股上市公司高管中也能排前20%。

更重要的是相对比例。毕业十年,本科生与研究生做个平均,算35岁。根据西南财经大学调查报告,全国年收入100万的人,大约有70万人,占整个人口的万分之五,这是全年龄段的一个数据。考虑到人年龄越大收入越高,那么35岁就年入百万的人,几率会低一些,就算万分之三,一万个年轻人中有3个。假设年入百万的都是上过大学的,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8.1%,也就是同龄人中接近1/2都可以上大学,所以,由此可以估算,35岁的时候,年入百万大约占大学生中的万分之六。

如果考虑到学校差异,同龄人中能上985的大约在1/100,这个比例再乘以一个3/100,就等于6/10000。也就是说985毕业生,10年后能达到年入百万,比例也仅仅在3/100。如果是北清等名校,这个几率还会更大一些,估计10个能有一个。当然,他们基本上会进中国最好的企业。这个数据基本上就符合常识了。

这个问卷针对的是所有大学生,他们的期待的确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整个中国社会对贫富的认识,都充满了浮躁。

在时下的社交媒体上,人们讨论自己心目中的中产,标准定得很高,要么年收入几百万,要么北上广深有两套房,还不能有贷款。实际上,这个标准,远远超过美国的中产标准了。美国的中产标准,大约在家庭年入13万美元-25万美元。

标准畸高,源于系统性的抽样偏差。所谓系统性偏差,是指由于违反了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而导致的代表性误差。作为一个大众话题,大多数人谈到中产标准的时候,只是从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中得到结论。而讨论这个话题的人,往往本身就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而且,基于社交媒体的不可避免的特性,观察到的往往是幸福、炫富。这个时候,系统性的偏差就进一步加大了。

系统性偏差形成了偏见,这种偏见,进一步成了一种身份标识——哪怕一个人的判断、结论是错的,存在系统性偏差,但也反映了这个人的社交圈子。如果一个人的判断是,中产的标准是北京两套房,年收入200万,那么,就在暗示他自己的财产状况。退一步,即便他没有那么多财产,那么多收入,他的见识如此,他的偏见如此,多多少少也表明他也身处这个圈子。

这种现象的最终后果就是,真实的中国或多或少地消失了。以至于听说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1000元的时候,舆论震惊了,沸沸扬扬地讨论了很大一阵子。大学生处在这种浮躁与不真实之中,自然会生出不切实际的期盼。

其次,互联网大厂的造富神话,拔高了毕业生的预期。在调查报告当中,近六成的学生青睐互联网行业,对互联网造富的传说肯定是了解已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的互联网大厂的确是一个梦想之地。

1978年,中国GDP总额仅为3679亿。2020年,这个数字爆发式地增长到1015986.2亿,名义GDP增加了270多倍,各行各业的规模也相应扩大。更庞大的行业规模,更大更多的公司,都产生出更多的管理岗位。

与此同时,新技术出现制造出新的需求与新的行业,并为行业先行者提供更多的管理岗位。从百度、阿里、腾讯,到华为、中兴,再到滴滴、饿了么、摩拜,每一个互联网、通讯、移动的新贵,都产生出更多的管理层岗位。此外,中国还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大量农民进入工业体系,构成职场金字塔的庞大基底,支撑起更多的管理岗位。

于是,似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变为中层,每一个人都期望着股权与分红。特别是在互联网大厂,每个人都能按部就班,随着公司爆发式发展,而获得高工资、股权、分红。这些故事,又在社交媒体上高光展示,向大学生们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不过,这个浮躁、忙碌、却激动人心的时代正在逐渐过去。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财富效应的主推力——新技术——正在放缓。人口方面,人口的老龄化,虽然意味着高端岗位空出,但更意味着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人口抚养比,降低了储蓄率,给中国经济下行带来压力,导致行业规模平稳甚至缩减。至于全球化,也进入一个平稳甚至停滞阶段。

有这样一个段子。“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原地跑步,一个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人问他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用头撞墙上来的。”其实,他们都是坐电梯上来的,而这部电梯已经慢慢缓下来了,而大学生们,并不知道这一点。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自信,不过是浮躁社会的镜像,我们既不应该嘲笑这群刚出校门的学生的自信,但我们也有责任告诉他们社会真实的模样。


人人都应该了解的大数据

2022秋招开始了,除了公司周期性纳新,无论是互联网、国有还是其他企业都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时值第一批00后入职,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关于就业的调查,回收了2700份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00后对自己进入职场后的薪资比较乐观,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中8.20%男生和3.25%女生预期自己会进“5万元俱乐部”。此外,67.65%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调查显示,七成00后大学生认为目前工作比恋爱重要,其中26.29%受访者表示自己更想先工作赚钱,42.64%认为恋爱不可避免要给工作时间让路。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中,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更想工作赚钱,选择“工作给爱情让路”的各类专业大学生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最多,工科生则是选择“再累也要把工作和恋爱都做好”最多的一类。

对于年轻人怎样看待“躺平”、在“躺”与“不躺”之间如何选择↓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调查结果显示,70.34%受访者说“躺平”只是过一下“嘴瘾”,实际上比谁都努力。14.76%受访者则认为这个词是一个流行语,说“躺平”是想追个潮流,还有11.30%受访者虽然不想躺平,但想通过表达“躺平”的观点、和其他网友“打辩论”。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0.77%大学生最烦同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此外“甩锅侠”(46.15%)、“光说不做事的人”(43.33%)也是00后不想遇到的同事。

00后最怕的不是工资低(46.83%),而是职场勾心斗角,上演“甄嬛传”(74.44%),实习经验越丰富的大学生,越怕领导“画大饼”。

相比上班“形式主义”(例:明明已经做完了工作,还要等很晚才下班),新进职员更倾向于配合高效的工作模式。

数字观察员也针对2021应届毕业生做了街采调查,结果显示,在以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3所院校的352位受访者中,有26%的毕业生已经签约公司。

计划出国留学、选择自主创业和等着继承一个亿的同学人数旗鼓相当,占比4.35%。

采访过程中打算创业的同学表示,国家给予年轻人创业的契机越来越具有多样性,既能追逐理想探索自我价值又能自给自足,我国创业环境会越来越优越,“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相较于往年的“留学热”,今年受访者中有65%的毕业生不计划出国, 选择在国内深造,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另一方面同学们认为国内仍处于发展“上升期”,虽然求职压力随着毕业人数增长,但机遇也随之而来。

华为、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相关企业仍然是青年一代的求职热门选项。

如果自身条件足够优越,可以多选的情况下有五成左右的应届生选择中科院(52.17%)、国家电网(47.83%)作为心仪目标。

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超过73%的毕业生更希望从事于政府机构(43.48%)、国企(21.74%)(http://hot1.ffsy56.com/latest.php)和事业单位(8.7%)。

和80后、90后相似,00后职场新人同样认为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上升空间和领导是否nice是求职关注重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秋招ATMJ,京东率先开启秋招,校招规模大于500人,目标人群为22,没有特设留学生通道。

此外,奇虎360秋招也已开启,规模在200人以下,岗位以技术为主。

金融业西部证券首当其冲,秋招规模百人以下,岗位以金融证券类为主,只要22届。

地产方面,太古地产及远洋地产秋招已开启,招聘规模分别为100人以下,远洋今年开启了留学生通道,留学生身份有加分。

近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北京农商行等多家银行也发布校园招聘公告。

国有大行已公布招聘规模的人数均达到了万人以上。

例如农业银行今年发布的秋招计划将面向全国招聘超过22000人;工商银行总行、分行、直属机构等将合计招聘19000人以上;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秋招人数也分别超过了16000人及11000人。

00后,向前冲!

想了解更多有意义的数字及大数据产业应用欢迎持续关注数据杂志,或点击阅读原文、电话咨询数字观察员了解详情:010-64101988。

【话数据】

00后认为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你“达标”了吗?

来源 | 中国青年报、凤凰网

转载于:http://www.wlchinahn.com/news/hangyezixun/202109/26545.html

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467067.html

http://toutiao.wlchinahf.com/wlzc786530.html

http://hangqing.ffsy56.com/wlzc482047.html

http://news.wlchinahnzz.com/x1697828.html

http://hangqing.wlchinahc.com/x863601.html

http://www.wlchinahc.com/news/hangyezixun/202109/146417.html

http://www.wyjyhs.com/news/show/34296/


6成大学生认为10年内年入百万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