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文学作品选P1

2023-03-25 00:09 作者:择摘人  | 我要投稿

https://b23.tv/Nw68fyx

文学知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 .

《阿Q正传》,鲁迅小说代表作。收入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阿Q正传》中的人物有

赵太爷、阿Q、吴妈、假洋鬼子、王胡、小D

等。 ·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是“启蒙主义,为人生, 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鲁迅在长期挖掘、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同时,不仅集中地、深刻地探讨了新型国民性的内涵,而且对建构新型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方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 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 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先生创作 《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让世人清醒头脑。

本文介绍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

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凌辱,而他却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

后因向赵太爷的女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偷盗。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一向反对"造反",但见到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 正当他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幼稚而糊涂的幻想之中时,摇身一变为"革命党'的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不许他革命,赵家遭抢后,无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党"抓进县大牢处决了。

一,阿Q身份介绍

1.

名目

:饮车满江者,流不入三教九流,故曰正传 2.被剥夺了姓赵的权利,

姓氏模糊

3.

名字

也难确定

4.

籍贯

不明

5.

社会地位

:是社会最底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二,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

1.身份:到处打短工的赤贫雇农→“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

2.自我定位:

①所有末庄的居民全部在他的眼睛里,甚至两位“文童”,他也不以为不值得一笑;

②因进过城而自负,又“鄙薄城里人”(

自欺欺人,妄自尊大

)

3.

忌讳

“癞头疮” ·打骂(

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 总是吃亏多→怒目而视。人们和他玩笑 →“

你还不配

”,仿佛是高尚的癞头疮 →终至于打架被打,“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 →打者要他说是“

人打畜生

”,他自降一级,“

我是虫豸

”。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

自譬自解、自轻自贱、自欺欺人

) 4.押牌宝事件: 不幸赢而被抢被打→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 →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感到失败的苦痛 →自打两个嘴巴,仿佛是打别一个→心满意足,得胜。(

自我摧残、自我虐待

)

三,续写阿Q精神胜利法

1.自称姓赵事件: 被赵太爷打嘴巴→“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 →以为威风的赵太爷成了自己的儿子,得意了许多年。(

转嫁屈辱、欺凌弱者、畏强凌弱

) 2.与王胡比抓虱子被打→骂假洋鬼子被打 →是平生第一件、第二件屈辱→迁怒、欺负小尼姑 →十分得意的笑。

四,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可悲结果

1.女性观: ①

女人是祸水

。“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他摸了小尼姑后严重失眠,可知“女人是害人的东西”。 ②老小尼姑是

异端

。 ③女性心理都是要

勾引男人

:“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 2.与女性关系: ①怒目而视,说“诛心话”,冷僻处扔小石头。 ②性骚扰:动作骚扰--"五六年前,在戏台下的人丛中拧过一个女人的大腿。”“突然伸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语言骚扰--“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③希望被勾引:对“一定想引诱野男人”的女人,他时常留心看、留心听。 ④没人勾引他:“然而伊并不对他笑,”又不跟他做“勾当”。可见,女人太可恶,都装“假正经” 3.求爱悲剧 ①

太外行

:时机不对。吴妈正和他谈闲天,唠叨着的时候,根本没有做好半点思想准备 ②

假浪漫

:“忽然抢上去,对伊跪下了。” ③

赤裸裸

:“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 4.结果: ①被打骂,逃回土谷祠,一段初恋的强烈情感在外在暴力的摧残下宣告天折! ②最终得地保调解,接受五个不平等条约,被逼上末路。(

自以为是又率真任性

)

五 ,阿Q的生计问题

1.因赵太爷逼迫而失业→不敢找赵太爷算帐而找小D“龙虎斗”→到尼姑庵偷萝卜又当面狡辩(

流氓无赖

)

六 ,阿Q从短暂的中兴到末路

1.中兴:进城回来,有钱有物。  ①未庄人:敬畏,觉得阿Q“地位有如赵太爷” ②妇女: 先前-怕性骚扰,看见阿Q,“便个个躲进门里去。甚至于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而且将十一岁的女儿都叫进去了。” 现在--"伊们都眼巴巴的想见阿Q。”“不但见了不避,有时阿Q已经走过了,也还要追上去叫住他。" ③赵太爷:“听说你有些旧东西,…可以都拿来看一看,因为我倒要。”阿Q说都卖完了,赵太爷不觉失声的说,“那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

整个未庄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 2.阿Q不讳饰当贼的经历 (

率真任性,把自己从中兴逼到末路

)  

七 , 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

1.

革命动机

:革命“使举人老爷害怕。”革命使未庄人敬畏。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2.

革命水准

:停留在反清复明的认识和水平上 “造反?有趣,……”“白盔白甲的革命党“三尖两刃刀,钩镰枪” 3.

革命目的:

“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①疯狂报复,滥杀无辜“未庄的一伙鸟男女”跪下求饶,“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②抢劫财物,奴役百姓:“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③搜刮女人,荒淫无耻:“赵司晨的妹子真丑。”“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4.

革命结果

:到尼姑庵革命,没赶上,很失意 (

阿Q与赵太爷是一路货色:阿Q一旦得志,会比赵太爷还狠毒无耻;赵太爷一旦失意,会比阿Q还卑贱胆怯。

)

八,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

1.

革命的影响

:除了大家盘起辫子,一切不变

2. 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

阿Q心态

:不被准许革命,就要告状,让革命者被杀头,“满门抄斩,--嚓!嚓!”

九 , 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

1.审讯: ① 看到官,“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 ②画圈不圆:先是“羞愧自己画得不圆”,不多时就释然了,“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 2.上刑车:知道要杀头,先是急,却又泰然了,“觉得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游街 3.“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无师自通说了句“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想说“救命”,终没有说。(

精神胜利法的最后大表演:死要面子活受罪。)(阿Q在棺材里可能还在想:“妈妈的,可恶!这一回总算是儿子把老子给冤杀了!"但转念一想,自己是第一个被儿子冤杀的人,除了“被冤杀”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

文章分析

.鲁迅对阿Q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刻画出了国人的魂灵,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目的是“

引起疗救的注意

”,表达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主张 .阿Q是生活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未庄》的普通落后的雇农,是质朴、愚昧、沾染上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

国民性

国民性或民族性,就是国民素质,最基本的就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或者说国民性与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一般情况下是通用的。基本内涵都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及相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尺度、性格特质、道德规范、思维方式乃至于心理、风俗习惯等等。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1.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刻画出了国人的魂灵,暴露出国民的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表达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文学主张。 2. 小说通过对阿Q“大团圆”结局的描写,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皇朝,但没有改变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也没有唤醍人民群众为 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斗争,所以贫苦农民阿Q最终还是成为“革命”的牺牲品。 3.通过对阿Q刻画,分析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弊端,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而且对于现在社会也具有典型意义。 4.阿Q是许多现代国人的灵魂,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阿Q”,而且许多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都有着同阿Q一样的思想观、道德观 5.阿Q是现实的教科书,所犯的毛病是社会的通病,许多人站在他面前都能被照出影子来;阿Q还具有国际上的典型意义,阿Q不光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分析作品中现实主义特色和传神的白描手法。

(1)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阿Q艺术典型。阿 Q生活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缩影,阿 Q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的性格与思想是中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在艰难的生存困境中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战胜环境时的普遍性的精神特质。 (2)小说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而是采取了漫画式的、边议论边叙述的叙事方式,将一些生活片断 的场面相衔接,既完整地描写人物命运,又能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 3)采取悲喜交融的手法,阿Q看似可笑的芒行为与观念,都带来了悲剧性的遭遇与结局,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浑然一体 (4)具有强烈讽刺性,用夸张、怪诞的艺术手法,描写社会上种种可笑而荒诞的现象

现代文学作品选P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