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丨军工厂】来看看你的英国老婆们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少前情报姬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丨X兔 排版丨线线
来讲英国轻武器了
之所以说英国轻武器是因为英国的轻武器少

例如英国就没研发过自动装填手枪
本来想做德国的,但是太多了,现在先把英国的做出来了
英国的轻武器产业源远流长
不过英国的轻武器研发数量却和其历史不成正比

英国本身是岛国,虽然历史上英国及其英联邦各国影响源远流长,地大物博,但是毕竟英国本土还是和欧洲大陆是分开的
所以欧陆打仗的时候,英国本土往往可以独善其身,例如一战时期英法和德国开打,法国是主力,英国和英联邦则是配合作战,而本土没事,相比之下法国本土遭受了严重破坏
而就算二战时期,英国本土虽然遭受空袭,但是空袭毕竟不算是被大规模入侵
由于缺少陆上的威胁,因此英国的常备军数量少,轻武器研发需求就比较低
在这里会从一战的前些时期讲起

1804年,英国政府在恩菲尔德镇设立了一家兵工厂,即恩菲尔德兵工厂,在后来一百多年时间里这家兵工厂对英国轻武器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不只是生产轻武器,还负责研发
1888年,英军正式采用了恩菲尔德兵工厂的产品,李-梅特福步枪,这是大家熟知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前身
顺带此枪的上一任是马提尼亨利步枪,一种单发装填单发射击的大口径黑火药步枪,从1871年开始到1891年为英军主力武器
其“李”和“梅特福”分别指代詹姆斯 巴黎 李和威廉 埃利斯 梅特福,前者是一个在苏格兰出生后来移民到美国的枪械设计师,他设计的是旋转后拉式枪机和盒式可拆卸弹匣
梅特福则是一个英国土木工程师,他设计的是.303英寸口径(换算过来是大约7.7毫米)及膛线
由于后来这个步枪改进了膛线,而弹匣和枪机则一直保留沿用,因此这类武器后来被称为李氏步枪
最开始,此枪依然是发射黑火药,相比马提尼亨利步枪,其枪机和采用的八发弹匣令其射速大大提高,火力大大增强,但是在改成发射无烟火药以后,由于烧蚀问题较为严重,故而对其膛线进行了改进,这种被改进了膛线的步枪因为是由恩菲尔德兵工厂的设计师负责,故而1895年开始这种新的型号被称为李 恩菲尔德步枪
然后,李 恩菲尔德及其改进型号的步枪就成为了英军及英联邦国家至少六十年的主力步枪
李 恩菲尔德步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10发弹匣和高射速,弹匣在当时是个极其前卫的设计,因为到二战为止很多主流的栓动步枪依然没有弹匣供弹的方式,而是用桥夹直接装填到枪中的弹仓的,理论上来说这种10发弹匣可以通过快速拆卸以减少火力空档期,不过当时这设计只是为了方便士兵拆解弹匣清理使用,因而英军只配备一个弹匣,因而当时还没有装填速度上的优势

而其高射速来源于枪机,就是枪机行程短,对比毛瑟的话,说简单点就是我很快就拉栓完毕了,你拉一次我已经拉两次了,所以射速很高
在机枪还没普及的年代,李 恩菲尔德步枪经常靠集体齐射压制敌人,极高的射速让敌人抬不起头来,这种齐射方式到二战时依然还存在,也被称为“疯狂一分钟”,每个经过训练的英军士兵都能在一分钟打出30发的射速,此外在20世纪10年代,有个英军士兵曾经打出了一分钟38发的射速,而且都打在了一个靶子上,这让李 恩菲尔德被称为射速最快的栓动步枪
早期的李 恩菲尔德长度有1.2米,和后来的型号相比长了不少,于是这一时期的李 恩菲尔德也被称为李氏长步枪
后来在布尔战争期间,英军遭受了诸多失利,武器上的问题则是英军士兵认为敌人的射击技术比他们更好,然而英军是很注重射击训练的,那么问题是啥

因为当时的李 恩菲尔德不能在野外校正瞄具,也不能用桥夹,只能一发一发装填,所以火力上也没优势

于是李 恩菲尔德吸取教训而改进,就在这时候出现了“短步枪”型号
直到一战结束,长尺寸步枪依然是主流,因为当时发射药水平低下,需要长枪管获得高初速大射程大杀伤,这样作战时才能占领先机,所以英国当时弄短步枪其实是比较冒险的,后来也因此遭受了一些非议,并导致了新的一种枪型出现
1902年,改进型的短步枪被正式命名,简单点说就是李 恩菲尔德短步枪MK1型,其长度缩短到1.1米
然后英国把原有的长步枪也转换为短步枪,这种型号为MK2
1907年,设计和生产进一步改进简化的型号投产,为MK3型
然后1935年以后,英军则是有了新的型号,为NO.4 MK1型
李 恩菲尔德步枪从1899年开始出现,到1956年以后被L1系列步枪(英国版FAL)取代,在英国及英联邦服役超过50年,为英联邦赢下一战和二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产量超过了1700万,由于英联邦的领土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李 恩菲尔德步枪在世界各地都能看见,而其在军队中最后一个服役的单位是加拿大一个打熊的,2016年才退役

1914年,一战爆发,各交战国都在扩军备战,大量征兵,这给轻武器供应带来了极大压力,当时英联邦军队主要使用MK3型步枪,但是这供不应求,丘吉尔在其一战回忆录里写到,当时英国的兵源充足,但是步枪却不能做到人手一把
而上文说道,英国使用短步枪引发了非议,于是这个非议产生了一个新的型号(当时沙皇俄国也一样,实际上这种大战爆发的大规模扩军都会引发这种问题,德军当时其实把委员会1888型也就是汉阳造的本体都拉上去凑了,还有1871型的毛瑟步枪什么的)
接下来是关于新产生的恩菲尔德P-14/1917型步枪

英国步枪的射速高,火力强,但是其枪机可承受装药较少,配用的.303口径弹的射程和杀伤力均比当时的毛瑟7.92x57弹差,所以在远距离上射击显得劣势,故而英国内部产生了一种声音,就是试图生产英国的毛瑟枪机的长步枪
1910年,英军测试了毛瑟步枪和美国的春田步枪(采用毛瑟枪机),然后研发出了一种新的型号,称作P13,这是一款使用7mm弹和毛瑟枪机的步枪,其精度很高,但是有枪管过热过快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到一战爆发时依然不能解决,于是口径改回了.303英寸,并在1914年10月定型为P-14步枪
由于武器不够,英国在一战期间寻找美国的供应商为其生产步枪,由于P-14比李 恩菲尔德更容易生产,因此1916年1月P-14投产
后来1917年,美国参战,当时美国也面临英国一样的问题,就是步枪不够用,而恩菲尔德P14步枪因为使用毛瑟枪机,和当时的美国使用的春田步枪一样,此外生产更为方便,于是美国把P-14步枪更改了口径然后称为恩菲尔德1917,投入使用,在一线作战的这种恩菲尔德1917甚至多于春田步枪
这种P-14和1917的产量超过了三百万,其中一百万提供给了英军,两百万提供给了美军
李恩菲尔德和恩菲尔德P-14相比,前者射速高,火力强,装填便捷,可靠性也高,所以英军更喜欢前者,故而一战后就撤装了并封存了70万,这样看来当初的毛瑟枪机派其实失败了
不过到二战时期敦刻尔克撤退,英国的轻武器不足,这批步枪又被重新搬出来用了
而后者和春田步枪相比则没什么差别,但是美国也只保留了春田步枪,撤装了恩菲尔德1917,直到二战时期才部分重新启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岛上和日军作战时就用了不少的恩菲尔德1917
由于最开始说道,英国本土的需求相对小,研发也少,所以李 恩菲尔德作为狙击枪服役到了1982年以后才被L96系列取代
在一战和二战中,英国的军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带动了班用机枪的普及
但是战事紧张,轻武器供不应求,于是这些英联邦国家就在李 恩菲尔德基础上改进了一些变种枪
【在这里吐个槽,大英帝国领地遍布五大洲七大洋,乃日不落帝国——结果能生产轻武器的领地除了本土就加拿大和印度

可能澳大利亚和南非也能,不过估计只有步枪】

这是二战期间弄的查尔斯顿自动步枪,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那边因为机枪供应不上而改进的武器,产量很低只有1500

然后这是南非的
而一战期间,英军开始在步兵班里运用了轻机枪,不过至于一战时期英军有没有在步兵班正式编制轻机枪那就不知道了
当时英军的轻机枪是使用美国人刘易斯研发的刘易斯轻机枪

此枪接近1.3米长,空枪接近12KG,配用47发弹盘(通常),1915年开始在英军里正式服役
在一战时期,机枪普遍很重,因而无法单人独立使用,但是刘易斯却可以(虽然现在看来这个重量还是特别重),因此刘易斯一经服役就受到了部队的欢迎,同时其他国家的军队也喜欢这枪
这枪的缺点则是,虽然相比来说轻,但重量还是很重的,而且弹盘供弹可靠性也有不足,此外尺寸很长,携行也不方便
此枪在一战结束后一直在一线服役到了30年代,直到被后来的布伦机枪取代,但是直到二战结束依然还在服役,因为敦刻尔克时英军损失了大量轻武器,于是库存能拉的都拉出来了,刘易斯自然也不例外,何况也不是性能差的不能用
刘易斯在英军退役于1953年
接下来就是布伦机枪了

很多人对这个武器并不陌生,造型上,因为抗战片里经常能看见这外形的上置弹匣的机枪,不过那个是捷克ZB26,这个是英国的布伦,两者的关系是,ZB26的改进型ZGB33被英国引进并本土生产,然后这个英国型号就是布伦
1938年,布伦机枪进入英军服役,同时刘易斯机枪开始退出一线
二战期间,布伦是英联邦国家的主力机枪之一,当时英军步兵班每班都配备有一挺布伦机枪
布伦的优点是可靠性高,精准度高,其点射的精度甚至可以比李 恩菲尔德还强,但是缺点就是又大又重,而且其弹匣供弹使得火力压制能力较差,因而英国对于布伦的定义是给予士兵支援,在MG42那样的火力压制角色方面则相对没那么突出
不过英国虽然其步兵班火力比德军苏军美军明显差,但是英军凭借其高度机械化可以获得带有机枪的载具支援,例如机枪班或者装甲车,多挺布伦和维克斯重机枪的支援让英军在实际作战时火力并不落于下风
而布伦机枪在英国服役到了1992年
在50年代以后布伦开始被FN MAG的英国版L7取代,战后的布伦编号为L4机枪,由于战后英国使用FN FAL的英国版L1来取代了李 恩菲尔德,而北约通行了7.62x51nato步枪弹,因而布伦也被更换了口径,但因为这种全威力步枪弹的枪械太大太重,使得L7机枪难以单兵使用,故而这段时期英国还是用布伦当作班组机枪(顺带一提这个时期美国也遇上了一样的麻烦,M60太大太重,M14A1计划失败,于是步兵班机枪依然在用M1918 BAR)
接下来就是取代布伦的FN MAG英国版L7了

最开始说道,英国研发的武器少,但是英国在选择轻武器方面却不傻(关于SA80的话,后边会说)
二战后的50年代英军选择了比利时的FN MAG通用机枪作为制式通用机枪,编号L7,并衍生了一些英国改进型,至今服役(关于轻机枪和通用机枪的区别请看现实枪种分类相关)
1957年英国开始寻找布伦和刘易斯的替代品并进行了实验测试,于是L7机枪就开始进入服役
在当时乃至现在,这都是西方最好的通用机枪了,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佬选择了M14那个超级加兰德做步枪,然后机枪还挑了M60那个玩意儿(测试里M60综合性能比MAG差了非常多)

【我美国就算从这里跳下去,饿死,也不会选FN MAG!

(1977年FN MAG美国版M240服役):真香】
而在这里我们说回步枪
二战时期,英国,德国,苏联都意识到,由于步兵班交战距离随着机械化水平提升而缩短,使用全威力步枪的自动步枪在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控制,而其全威力步枪弹在常见的交战距离又显得杀伤力过剩,然而冲锋枪因为使用的是手枪弹,远距离效果又不行,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武器
(关于突击步枪相关,请看枪种现实分类那篇)
英国在战后把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开始了EM2突击步枪计划
然而当时的美国因为经历了二战用加兰德碾压对面的愉悦

和在朝鲜战争里因为环境极端恶劣低温导致M1卡宾枪杀伤效果极差(有报告说是连志愿军的棉衣都打不穿),所以战后美国极力推崇全威力步枪弹步枪,并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打压英国,最终迫使英国不得不放弃了EM2突击步枪计划
然后美国就抱着M14这屎吃了十几年

顺带还把西方的轻武器坑了十几年
而当时英国预料到美国可能会来搞事(大英:妈耶养了个龟儿子),于是当时英国资助了比利时,让其为自己开发个全威力弹步枪作为备案
于是在EM2突击步枪夭折以后,英国就把这个全威力弹步枪计划转正,这就是英国版本的FAL步枪
为什么说是英国版本呢,因为英国生产这个步枪的时候是使用英制单位的,因此其零件公差和公制版本不同,故而很多零件不通用,这种版本编号为L1A1
因为英国对FAL研发的资助,故而FN公司为表示感谢就特别允许英国不用交付费用就能自行生产

除此之外,L1A1还不能全自动射击,因为上文提到,全威力步枪弹在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操控,其后坐力实在太大,于是英国就直接撤销了其全自动射击功能
(这里还和步枪重量有关,毕竟L1A1的重量还不及布伦的一半,故而布伦能用重量抵消后坐,L1A1却全自动打鸟,M14也是这个问题)
关于FAL的相关以后还会细说
于是1954年,英国正式采用了比利时的FAL步枪,然后1957年英制式的L1A1正式装备英军,80年代被SA80枪族取代
而在英联邦国家,加拿大是第一个正式采用FAL的(区别于英国1957年正式采用英制L1),在1955年便已经定型,编号是C1,而澳大利亚在采用FAL时和英国同样编为L1A1
L1A1有一些衍生型号,包括了机枪型和短版
而80年代,L1A1在英联邦主要国家都开始退役,这时候取代它们的轻武器各有不同,加拿大用本国版本的M16即C7步枪取代,澳大利亚用本国版本的AUG即F88取代,英国则是用SA80枪族取代
SA80枪族对于国内的人很多来说都不陌生,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可靠性方面恶评如潮的枪

80年代,英国想弄新的突击步枪,和新的弹药,但是又被美国强推5.56NATO弹搅黄了(大英:我去你的全家富贵

由于L1A1已经服役了很长时间,故而这时英国就只能赶工,选择了AR-18步枪直接改无托
AR-18是尤金斯通纳的一个作品,和AR-15也就是M16和M4系列的开山鼻祖不同的是采用了活塞而非导气,其可靠性有着先天优势,影响深远
英国选择了AR-18其实是个正确的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在此基础上研发设计的活塞AR出现,就是看重其可靠性,但是在当时英国弄出来的L85步枪和L86机枪有着极其严重的可靠性问题
这个原因是当时英国正在去工业化,同时因为整个研发过程赶工,造成其生产质量极其低劣,虽然有AR-18的活塞结构,但是L85的可靠性极差,其零部件损坏,弹匣脱落等等可谓稀松平常
结果英军就这样强行拿着这枪打了海湾战争
之后1991年,德国HK公司因为研发无壳弹步枪失败,投入的经费血本无归,造成危机,于是被英国BAE公司收购
这段时期英国参与了MP7冲锋枪的一些项目,还在1999年以后,把L85的毛病交给德国处理
之后HK公司就把L85大翻修了一遍,这个型号称为L85A2,然后在测试时其可靠性已经步入正轨
不过2001年,英军参与阿富汗战争时,依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后来调查时发现英军士兵不善于维护步枪,而这也是德国人也修不好的梗的出处
2003年,L85A2参加伊拉克战争,至此终于没有再暴露出可靠性方面的问题,现在说L85A2的可靠性其实已经带有跟风黑的性质了
L85A2的优点是其枪管长,精度优异,在远距离上性能是西方主要国家里的步枪最好的,但是缺点就是此枪很重,空枪有3.8KG,而且英国并不打算对此做出任何改进,因为英国认为这个重量有利于抵消全自动射击时的后坐力
目前L85A3已经出现
而关于L86机枪
就是在L85基础上研发的机枪型号,关于这个请参考枪种的现实分类篇,重管突相关
L86机枪相比L85,其枪管更长,故而射程和杀伤力和精准度更佳,但是相比MINIMI之类的弹链供弹的机枪,其火力持续性就比较差

2001年以后,英国选择了新的FN MINIMI机枪来替代L86,编号为L110,MINIMI机枪目前在西方主流国家和韩国等国均有采用(日本有没有来着,不记得了,好像日本也是用的FN MNIMI)为步兵班班组机枪,其性能优异,可靠性高,火力强

不过英国采用的这个是伞兵托的,虽然可以通过伸缩来减少长度便于携行,不过抵肩的时候没普通的版本那么舒服
不过因为英军在实际交战里远距离情况较多,故而在最近又考虑把L86搬出来用作远距离射击压制,毕竟其特别长的枪管带来的远距离优势依然明显,而这个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试图用M27 IAR替代M249的想法类似,然后把L110扔仓库储备
而英国海军陆战队(编制约7000人)直属英国海军,因此武器使用上和陆军不同,由于L85的不可靠的时间很长,陆战队使用的武器是加拿大生产的C7和C8,这是由美国的M16A2改进而来,去除了SB的三连发而改回全自动


这两个可以看作是加拿大版的M16和M4的关系
同时英国的特战例如SAS也会使用这些武器
接下来是关于英国的冲锋枪
英军是世界上最早接触冲锋枪的军队之一——被对面扫射的意义上

一战最后的时期,就是差不多1918年这时间,实用型的冲锋枪出现,但是英国当时因为已经有了坦克这种大杀器,故而在寻求堑壕战的解决方向上没有重视冲锋枪,而事实上坦克确实发挥了远比冲锋枪强大的作用(关于这个,会在以后的篇章里提到),但是之后这也让英国在二战时面临近距离自动火力不足的窘境
二战前,英国的制式冲锋枪只有海军的少量兰彻斯特冲锋枪,这是德国的MP28引进后的型号,而在敦刻尔克以前,英国并没有除此之外的自研制式冲锋枪,由于战前对冲锋枪的重视不够,导致英国在敦刻尔克损失了大量武器以后才重视起来,他们需要一种近距离火力猛烈的自动武器补充自己步兵班火力的不足才行
然后就弄出了这个举世闻名的冲锋枪,司登

从外形上就能看出这枪的简陋
当时英国因为战前重视不够,战时又赶工,导致此枪有明显的缺陷,例如保险机构不可靠,容易走火
然而这枪又是极其成功的战争武器
在一战二战时,各国都意识到武器必须简化生产,才能做到数量上的充足,否则士兵无枪,一切无从谈起,而司登就是把生产性做到了极致的冲锋枪(很多人误以为只有英国的司登和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才是简陋的,而德国的轻武器则是精工打造,那纯粹是瞎扯的,事实上德国战前就重视简化生产,例如MG42就是改进MG34生产的产物),在二战的大背景下,它的这些缺陷都变得瑕不掩瑜
具体是这样的,由于冲锋枪使用手枪弹,故而射程短,杀伤力差,不能作为一线武器使用,因而步兵班里往往只配给士官也就是班长和副班长,以让老兵发挥自动武器的作战效率,普通士兵依然是步枪和机枪。加上冲锋枪的交战距离短,绝大多数情况下追求的是全自动下的可操控性而非单发精准度,所以是否精准的要求就低了,而就算保险机构不可靠,但是生产量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此枪没发生问题,那么那些走火事故就可以无视
于是此枪在美国测试时,被评为最优秀的战争武器,优于成本高昂的汤普森冲锋枪
此外,此枪的生产量为三百多万,不但英联邦使用,还空投到了各沦陷区给反抗军,因此使用的很多,成功的战例也非常多,故而司登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事实证明它是一款成功的武器
而如果用PPSH-41作为对比的话,司登作为战争武器还是比不过PPSH-41的,由于英国和苏联不同,战前没有经历苏芬战争,故而对冲锋枪的重视不足,同样是战争时期大量生产的冲锋枪,司登设计上并不如PPSH-41,很多缺点是可以改进的,但是因为赶工,缺乏事先的知识储备和测试等,所以PPSH-41性能优异,而司登的性能还是有所欠缺
而司登是1941年以后才开始生产的,那么1941年以前英军用的是什么冲锋枪呢
汤普森

二战爆发后,英国跟美国买了相当数量的汤普森冲锋枪,在司登以前,英军使用的就是这个
汤普森冲锋枪是一战末期被研制出来的冲锋枪,但没赶上一战,其原本能有的大好前程还被后来的一战大裁军波及,故而没被军队看上
由于其产量低,导致单价特高,最开始的汤普森冲锋枪的价格相当于汽车的价格,这让当时的公司经营情况雪上加霜
而当时黑帮因为经常使用此枪火拼,导致此枪很有名,同时因为此枪射击时的声音而得到了芝加哥打字机的绰号
不过二战爆发时,英军和美军的采购,让此枪得到了大规模生产,其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但尽管如此,此枪相比司登,生产难度还是大,整个二战期间司登生产了至少375万,但是相比之下二战期间的汤普森生产量只有140万,故而在战争期间美军对司登的评价超过了该枪
然后二战的1942年,英国研发了斯特林冲锋枪,战后此枪量产

某种意义上可以把此枪认为是司登的精神续作,因为弹匣都是侧置,相比起司登来说此枪改善了很多的缺点,甚至可以认为如果这把枪早个一两年出来那司登估计就没戏了(以上是瞎掰的)
1953年,此枪正式服役并替代英军的司登,同时向英联邦和其他国家出口,到1956年此枪替代了英军中全部的司登冲锋枪
此枪在英军中服役到了90年代,澳大利亚也在此枪基础上研发了F1,总的来说此枪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射速较低易于控制,零部件易于更换,其折叠枪托易于携行
缺点则是此枪采用的侧置弹匣会导致射击时重心随着弹药消耗而变化,故而要掌握使用比较困难,此外对于左撇子来说不好用,而且50年代生产的此枪在现在看来还是落伍了
这大概也是英国目前为止最后一个自研的冲锋枪,而英国现在的话则很多是使用MP5之类的冲锋枪
英军总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善于狙击,在众所周知的即时战略游戏里英国的特色兵种就是狙击手,此外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在实战里经常创造各种超远程狙杀记录,还有就是英国的狙击枪闻名天下,英国也非常注重远距离精确射击等等
然而实际上,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使用狙击型的李 恩菲尔德作为制式狙击步枪,高精尖的狙击枪得到80年代才出来
二战后,英军对于新造狙击步枪并不上心,他们试图改进过李 恩菲尔德步枪换口径成7.62NATO当狙击枪用,这个型号被称为L8,但是并不成功,其精度远不如原本的李 恩菲尔德,于是英军就在李 恩菲尔德基础上,通过研制枪管等等手段,把李 恩菲尔德直接改装成了一款专门的狙击步枪,这就是狙击型的李 恩菲尔德L42A1狙击步枪

令人出乎预料的事是,此枪的精度极佳,可靠性又很好,恰逢二战结束,英国在之后数十年里都没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于是这把狙击步枪就在英军一直服役到了1982年以后,在很多地区冲突李,英军都使用此枪作战
此枪最后一次作战是在马岛战争中,这次战争英军发现,不管L42A1性能如何好,它毕竟也是老了,其配用的瞄准镜实战里不具有优势,于是打完以后英军开始招标新的狙击步枪,这就是许多国人都知道的CS里的AWP的狙击步枪的系列开山鼻祖L96A1

之后英军在80年代采购了上千支L96,之后此枪衍生了很多型号,包括耳熟能详的AWP和AWM,以及AW50等等
目前此系列在西方各国都有使用,由于其性能优异,也缔造了很多的远程狙击记录(例如2400+米上的狙杀,由AWM即L115A3取得)
另外最后说的是关于英军的手枪
英军使用的手枪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韦伯利左轮手枪

此枪加工标准高,可靠性强,性能优异(左轮来说),甚至被评价为当时最好的军用左轮
不过此枪在那个自动手枪已经开始普及的时期已经开始逐渐跟不上时代了,只是因为手枪在军队里的重要性低,故而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当然当时英军也有采购一些自动手枪使用,例如1944年由加拿大生产的勃朗宁HP手枪等等
而1954年,英军正式把勃朗宁HP手枪列为制式手枪,服役至今

勃朗宁HIGH-POWER手枪,简称HP手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手枪之一,由约翰勃朗宁所设计(不过没设计完他就挂了),使用9mm帕弹,其大威力指代的是其13发弹匣
1935年此枪被比利时军队正式采用,到现在为止也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实际上如果按现代角度来看,其设计比起M1911手枪更为成功和先进(有个冷笑话,为啥HP比1911先进,因为1935>1911),因而其普及也更广
但是尴尬的地方就是FN公司因为弄出了这把枪导致后来的产品全部处于这把枪的阴影之下

基本就没有能大卖的,FN57也是
这枪在英军里的编号是L9A1,目前依然在服役,不过已经开始采购格洛克17的*****取代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少前情报姬 获得更多一手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