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梦》连载: 007【恩怨】(下)

致新读者:
您现在看到的是原创系列小说《青玉梦》第一部《破碎山河》的连载。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架空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如果您也喜欢天马行空的脑洞想象和家国天下的侠义情怀,请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点击我的主页专栏、文集,查询往期的所有连载。同名公众号“青玉梦中人”也在同步更新。祝您在故事的星辰大海中自在遨游~

上期说到,张云山一家逃离洛阳城,穆璎姐妹也混入其中。路上,张云山与孩子们忆及往事,谈起当年的风凌党人和前太子朱再明。


慢悠悠行了两天,张家人已到汝阳一带。这天早上,张云山不知为何来了兴致,在马车里拿出了行囊中的酒,喝了几大口,又让张语堂喝。张语堂接过酒壶,二话不说干下两大口,嘿嘿直笑,张云山觉得这孩子真是像自己年轻的时候,又憨又狂;他又将酒壶递给子诚,子诚以腹疾为由推辞不饮;接下来是张语杰,他从未饮过酒,闻了闻,觉得味道刺鼻,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捏着嗓子喝下不算小的一口,表情狰狞;小妹妹语萝眼馋嘴馋,一直嚷嚷着要喝,还想抢语杰的酒壶,被父兄四人一齐拦下了。
“听那车上还挺热闹的啊。”杨撷湲坐在后一辆车,打破了沉寂。
张夫人客气笑道:“我们当家那位,跟孩子们一起的时候就爱没大没小的。”
穆家姐妹由于家中遭遇不测,始终很少言语。金婵见无人再言,刚想开口讲话,又闭上了嘴巴,瞪大眼看着其他人。
头一辆车上,张语堂道:“咱们还有两日差不多就能到老家了。语杰,你到时候可得多给爷爷坟前磕几个头。”
张云山喝在兴头上,拍了一下语堂的脑袋瓜道:“蠢蛋,你爷爷的忌日是腊月十八!”说罢用手指了指外面的夏日骄阳。
张语堂这才反应过来他们不是回老家上坟的,看看子诚跟语杰,他们并无诧异,于是道:“原来咱们不是去上坟的,你们都知道了?”
子诚道:“爹那天告诉我了,三弟估计是自己猜到的。”
“语杰聪明!”张云山笑着拍了拍语杰的肩头,喝了点酒下手有点重。
“那咱们是干嘛出来呀?”张语萝一脸无知地问。
张云山拉着她的小手,笑道:“丫头,爹告诉你,咱们这次是逃命来了。那个告示上,写着你爹的名字,他们说你爹爹是乱党嘞!”
张语堂这才明白过来,自己的爹张云山就是告示里通缉的“张恒”。
“看来我没猜错,”张语杰道,“可是爹,你的人头怎么才值十两银子啊?”
林子诚安静地说:“十两银子够一个农户吃半辈子粮食。”张家家底不算薄了,张语杰在货栈账房,每天点个十几两银子进进出出,跟这些银子也混得个眼熟了,但他或许并不知道它们真正的分量。
“爹,乱党是啥?”张语萝还太小,理解不了这个词。
“乱党就是乱臣贼子,祸国殃民的,哈哈。”张云山自嘲一番,合不拢嘴。
“爹,到底怎么回事,你当兵的时候都干啥了?”张语堂向来好奇这些事,但爹爹总是不给他讲。这次好不容易抓住这个机会,又赶上爹喝了点小酒,他赶紧凑到父亲膝盖边上问。
“好,那我就告诉你们。语杰,你把包裹里的饼子拿出来,我饿了。”张云山一手拿着饼,一手提着酒囊,终于要讲这些憋了十来年的故事了:
“跟你们说,我像语堂这么大的时候,就在陕州当兵了,那时候我叫张恒,是你们爷爷给我起的本名。我力气大,能打,那些年咱们跟兴国打了几仗,我立了点小功劳,当了个百夫长,直属再明太子的近卫营。后来,先帝爷当年意气风发,力主攻兴,想要一统天下。我们就被卷入风陵渡之役——那可真是任何人都没见过的修罗场!我们冲杀百日,搅得战场上一片尸海……最后再明太子卷入尸体堆里,差点被活埋了!我们弟兄几个挖了两个时辰才把他拉出来。”张语堂思绪及此,突然哽咽,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酒。
张语杰见状忙说:“打完那一仗回来又如何了?”
张云山情绪稍缓,吃了一大口饼,边嚼边道:“回来之后,我到陕州做了卫戍营校尉。这本来是指挥两千人的活,我资历远远不够,但军中已无人手,只好调了我去。我记得之前那个鸿胪寺卿莫明渊,在风陵渡之役的时候是我们的参军。当时的先锋官白孝元,后来做了冀州统领,那家伙在战场上可真是一条汉子!”
“易先生讲,跟兴国签洛阳之约的时候,他们俩都在场。”林子诚道。
张云山道:“没错。当时从风陵渡捡了条命回去的人,后来都变成主和派了。其中领头的就是我们全军的督军——当年的太子殿下,当今皇上的父亲;其次就是莫明渊、沈越、白孝元那些重臣。他们劝说先帝放弃这永远也打不完的仗,与兴国议和,争执了几年,先帝最终没能扭得过自己的儿子。要不是他们,我也没法回来跟你娘成亲,也就没你们这几个小子。”
张语堂道:“易先生说先帝当时很不高兴,他心里其实还想打。大燕国力胜过西兴,百姓也更加富裕。常听说兴国有人偷渡至燕境,却从没听过反着来的。先帝若真坚持打下去,燕国胜算大啊。”他平日上学堂的时候总跑神,但一谈到打仗的事,总听得仔细。
林子诚却摇了摇头道:“即使胜算大,也得耗上数以百万计的性命,才能彻底打垮兴国。胜了之后,也没人了。”张云山呷了口酒道:“没错,即便是天子,也有不能随心所欲的时候。当时主和派已经占据上风,先帝不得不妥协。洛阳议和之前,东燕西兴商议的划界停战拟案中,双方要各自撤兵五十里。然而莫大人却建议主动多撤十里,以示诚意。再明太子是燕国主使,他也认为应该这样。”
张语杰道:“人都说兴国的主使凌骢是个极为狡诈之人,咱们自己若不多让十里,唯恐凌骢先狮子大开口,说既然燕国想求和,就应当多让二十或者三十里地出来。还不如我先让十里,你若再提追加,逼迫我多让二十里地,那便理亏了。”他满脑子生意经,想来政事应当与做买卖的道理相差不大。
“你这话不假,”张云山又道,“这样一来,洛阳之约是顺利签了,但先帝爷对再明太子和风陵党人心有不满,而且当年的大太监冯卯更加不满,因为他家偏偏就在太行山一带不知哪个县,正好被那多划出去的十里地给让出去了,迫不得已迁了祖坟。他的义子吴耽,和他是同乡。”
“安土重迁。冯卯觉得家里吃了大亏,肯定恨死风陵党了。”林子诚推断道。
“冯卯后来找了个借口,在皇帝面前翻出这些事,给莫明渊扣了个通敌叛国、卖土求安的罪名,最后先帝亲自定罪,诛灭莫家三族。自此之后,风陵党人势微了十年。后来燕兴两国都提出要互换质子,太子愿去,先帝正好想支走他,就答应了。但是再明太子在燕兴荒界失踪,连保护他的五百人也一齐没了踪影,所以兴国也没换质子过来。再然后,风陵一党就在朝中变得毫不起眼了。我历次跑商,都有意向闯过燕兴荒界的人询问太子的下落,但无一人知晓。”张云山摇摇头道,“也不知当年再明太子是怎么想的,非要自己去当质子,或许是为了显示巩固和约的诚意吧。”
张语萝感到非常奇怪,问道:“枳子?他为什么要当枳子?那东西酸不拉几的,吃一次我就再也不想吃了……”父兄听后哈哈大笑。
笑声落罢,林子诚问:“爹好像很敬重再明太子,他是个明君吗?”
张云山点头道:“是!若不是他指挥突围,风陵渡恐怕一个人都出不来。再明太子真是文武全才!那时候他傲立三军,颇有英雄气概。新君若是有当年他爹一半的风采,那天下就太平了!”
张语堂道:“那他怎么就离奇死在去兴国交换的路上?”
“不清楚,怕不是……”张云山欲言又止,想起前不久在燕兴荒界遇到的巨型乌鸦,突然胆寒,草草结束了和孩子们的对话,兀自喝起酒来。
【未完待续……】

新作推广不易,万望元老读者帮忙扩散宣传~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赞当捧场,投币促生产,
收藏存回味,转发助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