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判断”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题型特点:
(1)从知识、能力立意上看,“推理、判断”类选择题就是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主要考查获取历史结论的理解、判断和认识的能力。
(2)从命题设计意图来看,常用的设问方式是“据此可知”“由此可知”“推知”“这一论断”等,这说明考查的主要方向是论从史出,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
二、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三、真题体验:
1.(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答案 B
解析 此题只提到了广泛种植木棉的地区,缺乏其他地区的数据和史实,无法进行比较,因此A错误;“民众不堪重负”体现出政策的不合理性,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民间棉纺织业的繁荣,因此B正确,C错误;元代高度中央集权,财政管理权限由中书省及其派出机构管辖,不存在权限下移的说法,因此D错误。
2.(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0)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答案 A
解析 从“被封锁”“请人家进来看”等词语可知,广交会有助于我国扩展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因此A正确;1956年,由于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态度不一致,再加上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中苏两党的分歧日益严重,1957年时,不可能还强化与苏联的经贸联系,因此B错误;此题与计划经济无关,因此C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是第三世界反霸反殖的松散的联盟,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1992年才成为其观察员国,因此D错误。
3.(2021·全国乙卷,34)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 )
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西方物理学。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物理学界认为物理问题基本解决,后续只需要小修小补即可。也就是说,当时人们觉得经典物理学可以解决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因此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的表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表述绝对化,A项错误;“尚未开始”表述错误,排除B项;1900年,普朗克才提出量子假说,因此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的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4.(2021·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5)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答案 B
解析 题干信息: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因此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因此不能说三个权力机构谁高谁低,A项错误;国会通过立法权制定了《法官法》,最高法院运用对案件的自由裁量权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本质上反映的还是分权制衡,B项正确;“压制”一词不符合司法机构应有的公正性,以及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C项错误;材料中最高法院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依旧是三权分立的体现,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