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司机的前半生&情人之间的博弈

一个司机的前半生
“有一部电影,叫《刺激1995》。还有一部电影,叫《恶魔岛》。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越狱的。虽然前者更有名,但我更喜欢后者,因为他对自由的解释更近了一步——无论你最终能否获得自由,你始终有‘选择’的自由。” Cole刚刚抵达海得拉巴。下飞机后,他发现几乎没有出租车。原来,当地的司机正在进行大罢工。正当他准备给朋友打电话时,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走来。“先生,您是需要叫车吗?现在都在罢工,你叫不到车的,我的车就在不远处。”他一边用流利的英语说着,一边递给Cole—张名片,上面写着他的英文名字、联系信息及所在出租车公司等细节。 司机的谈话风格和流畅的英语让Cole吃惊不小。他听说过,一些机场附近拉客的司机善于用花言巧语骗取乘客信任,最后会收取高额路费,狠捞一笔。当时,有两个选择摆在Cole面前:信任这名司机或者等朋友来接。不知何故,他选择了第一种。 向目的地行驶而去的过程中,司机先生总是想办法找话题聊。Cole看着窗外的风景,不想与司机深入交谈,直到他对Cole的下面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 “你的英语这么好,难道是修过英文学位?” “是的,蹲监狱时修完的英文硕士学位。”听到这话,Cole—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沉默片刻后,司机说:“当时海得拉巴发生暴乱,死了人,我被警察抓去,被指控谋杀罪,判刑五年。那年我才二十岁,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那么,之后发生了什么事?”Cole问道。 司机笑着答道:“我在狱中完成了学业。” “那你为什么要杀人?”Cole追问。 “我没有杀人,我是无辜的。”司机平静地说。 “什么?”Cole不知如何继续问下去。 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司机接着说:“您大概想问我如何看待这场冤案。一开始,这当然很难接受,不过最后我还是放弃抗争,专心学习。因为我明白了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小时候,母亲就告诉我,每天我都会遇到各种事情,有幸运的事,也有不幸的事。当遇到不幸时,最终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是由我的选择所决定。遭遇不幸时,可以选择成为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习到什么。选择前者,就只能抱怨自己的不幸,选择后者,就会有所得。” “道理是没错,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呀!小事还好说,但是遇到重大的不公,比如你无辜被逮捕,这怎么能忍受呢?”Cole替司机感到不平。 司机说:“面对不公的判决,我无力抵抗,失去了人身自由,但并没有失去选择的自由。生活中,很多事情会砸到一个人头上,看起来他是被动承担痛苦,但反过来看,他也可以选择面对的方式,决定事情的发展方向。现实决定了我现在的生活,我的选择决定了我日后的生活。所以,我获得了学位,出狱了,组建了家庭,过着美好的生活。” 说完这段话,司机就换了其他的话题,Cole却陷入了沉思。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司机见Cole的思绪似乎还停留在之前的话题中,就对他说出了这段旅途的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虽然永远有选择的自由,但做出选择却很难。当你做出的选择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时,做选择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这个故事不错,而且听起来像个真实的故事。”我见阿杰又拿起了咖啡杯,知道他已经讲完了,“不过,我更想知道《恶魔岛》的故事情节。” “电影你还是自己去看吧!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呀!” 这家伙,就知道吊人胃口。
情人之间的博弈
“刚才,你提到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关于看待他人的。”阿杰给咖啡加了一勺糖,慢慢搅动。 “你想说‘他人即天堂’吗?” “不,这次,视角转换的重点不在于他人是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去看他人。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到了两个故事,我们一个个来看吧!” 电影《泰坦尼克号》让人们记住了杰克和露丝的凄美爱情,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悲剧性的海难事故。这是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另一个爱情故事。 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前,一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可是救生艇上只能再容纳一个人,这时,丈夫抱了一下妻子,然后自己跳上了救生艇。妻子站在渐渐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对丈夫喊出了最后一句话…… 讲到这里,阿杰问我:“你猜,她会喊什么?” 人心难测,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一点也不奇怪。按照常理,妻子应该是痛骂这个负心的男人吧!且慢,阿杰这个故事一定不是这么简单的。不过,我故意不继续猜,好满足阿杰喜欢卖关子的心理。 “哎,我想不出,你接着说嘛!” “哼,没有互动精神,太不配合了,我偏不说。跳过这一段,先讲故事的结局。” 泰坦尼克号沉没了,丈夫回到家乡,独自抚养女儿。半个世纪过去了,丈夫病故,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日记。 原来,父亲和母亲乘坐泰坦尼克号时,母亲已身患绝症。在日记中,父亲写下了那天独自跳上救生艇时的心情:“我多想再跳回去,和你一起沉入海底。直到听见你的最后那句话,我只能停住脚步,让你一个人在海底长眠……” 最后那句话,就是:“照顾好我们的女儿。” 第一个故事讲完。阿杰得意地搅着咖啡,说:“你是不是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替别人的行为下判断。呵呵,如果你这样想,也只是五十分,猜对了一半而已。” “哦?另一半是什么呢?”我已经发觉到这个男人喜欢卖弄聪明的本性,就懒得去逗他,故意不动声色地问。 “另一半是情感的博弈。第二个故事可以让你明白这一点。” 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不幸遇到一个变态杀人狂。杀人狂是个心理非常扭曲的人,专门挑情侣下毒手,杀人之前还要让他们玩游戏。游戏很简单,两个人玩猜拳,剪刀石头布,一局定输赢,输的人当场被杀死,赢的人会被释放,平手的话,则是两人都被杀。 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在附加了生死的赌注之后,变成了恋人之间的性命博弈,即使一方能活下来,也要背负害死恋人的心理罪,简直就是魔鬼的游戏。更可怕的是,杀人狂允许两人在游戏开始前商量一分钟。这其实是对两人感情的终极考验。一般来说,两人会选择用平手的方式殉情,可是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想偷生,就能保证自己绝对存活,而对方在死前,也会看清这个曾经与自己海誓山盟的人的真正本性。 和许多情侣一样,故事中的这对情侣选择了殉情,他们决定都出石头。最后,伴随着杀人狂的大笑和枪声,女孩倒下了。因为,男孩出了剪刀,女孩出了布。 “讲完了?”我见阿杰停下来不说了,急忙问道。 “是的。”阿杰答道。 “这算什么。这么阴暗的结局,还说他人不是地狱吗?” “在我们眼中,故事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 “我们眼中?” “是的,我们,包括你、我、故事的旁观者,甚至杀人狂也算。” “那么,你的意思是有谁不算?” “那对情侣不算。没错,这是个悲剧,不过不是表面上这样的悲剧。这是一个博弈的悲剧,这两个人都没有让对方死的意愿,事实上,在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让对方活’的博弈。” “这怎么说?” “男孩和女孩约定了要出石头。但如果真的都出石头,两人就都要死。他们都不想让对方死,要让对方活下去,所以不约而同地背弃了一起出石头的约定。这是博弈的第一步。第二步,既然都出石头,对方就会死,如果要让对方活下去,出剪刀就可以了。于是,男孩就出了剪刀。” “可是女孩是自私的,她本来想出布活下去,没想到男孩出了剪刀,反而赢了自己。” “不,你搞错了出发点。对这两人来说,让自己活下去不是这场博弈胜利的标准,让对方活才是。” “哎?” “也就是说,女孩在这场博弈中,比男孩多走了一步。她知道男孩为了让她赢,一定会出剪刀。所以,为了让男孩赢,她出了布。” “哎?真相是这样吗?” “当然,真相只有这两人心里知道,在我们眼里,只有一个结果,剩下的是两种相反的可能。很多时候,只是知道结局,很难说真相是怎么样的,就如同薛定谔的猫箱,打开之前,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我们如何看,决定了真相如何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