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理论--物—气能量理论

2021-04-26 11:37 作者:Qingmu_清沐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清沐。

鸽了这么久回来更一个。

没有长时间思考,主线或支线肯定是不行了,更一个世界介绍好了。

很晦涩难懂awa,但是身为一个理科生,要严谨啊啊啊啊

——————————

在神战之后1236年(神战指毁灭之神Darkshower与黑暗之神的那场战争,现在的公用纪年法以神战结束为神战后1年一位名叫瓦尔斯 · 德法的化学家(1203-1275)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理论。该理论以不同于古典元素理论(该理论的介绍我会放在后面)的角度,认为物质是由无数的微小粒子通过一些特殊的相互作用联系而成。他形象地把其称为原初子,简称原子。

1473年,在虚空城,一位名叫罗德加伏尔(1442-1485)的化学家对几千种物质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原子并没有当年瓦尔斯认为的的那么多,罗德加伏尔用古典元素理论中的元素来形容这些基本物质。并指出自然界中有一部分物质是无法被分解成任何其他物质的,他将其命名为单合物(按我们的话就是单质)而各种的复合物是由原初子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一种更强的力结合而成的。

罗德加伏尔的理论宛如一颗陨石落入了平静的科学之湖,无数化学家踏上了寻找元素的路,更有无数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为了寻找所谓的“结合比例”的规律而呕心沥血,奉献一生。

1723年未来之都成立,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开始到此地聚集,交流。

1735年,在未来之都的一所大学中,一位名叫阿勒克伯(1712-1764)的年轻人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他放在实验室光学测量仪的底片上总是莫名其妙出现一些奇怪的记录,细心的阿勒克伯并没有放过这个现象,他很快查明是实验室的一包精纯铀盐导致了此现象,通过分光镜他发现,铀盐中出现了一些更轻的重元素。他提出,以某元素为界限,后面的其他元素都有自发变成更轻元素并放出一些未知物质的趋势,他将这种现象称为衰变。

1745年,一个名叫韦斯 · 麦克(1726-1749)的天才出现了。他发现处于红炽状态的金属会发射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似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物质,而是像光束一样发射,他很快发现,这种东西有点像电池组中流动的电。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和思考之后他提出了电的阴阳理论,他把电荷看成了一个点,提出了阳电荷和阴电荷的概念,并且他认为,自然界中的电荷是守恒的,他得出了电荷与电荷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公式,以及电荷之间也像重力一样蕴含着能量。他将那些发射出去的物质看成一种电荷流,并且人为规定这种电荷流为阳电荷(现实中电子带负电,不过这不重要,毕竟这不是我们的宇宙)他的继任者休姆(1730-1806)提出,原初子本质上是由这种粒子和弥散的另一种带阴电荷的物质构成的,他将这种粒子命名为电量子。并且提出电量子无法分割,是最小电量。

1803年,图勒(1773-1850)重新审视了当年阿勒克伯的放射原理,他发现放射出的物质并不是电量子,而是一种电荷量为电量子两倍的物质,但这种物质带阴电荷。他写到:这种物质的穿透能力比电量子弱的多,这是否意味着它有更大的质量以至于无法获得更高的速度?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将这种粒子编号为α,后来世人称其为α-放射粒子。

1827年,一个名叫福瑟卢尔(1786-1865)的物理学教授和他的学生一起,做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发现。起因是福瑟卢尔将α-放射粒子与电量子流误打误撞混合在了一起,此时他的学生正在调试新的分光镜。

“新线!新线!”他的学生大喊。

福瑟卢尔脸色一沉,他明白新线是什么意思,那代表着发现了一种新元素。

“老师,拜……拜托,让那两束射线重新交汇!”

经过两人一晚上的分析,这确实是一种新元素,他们用亡灵语中的:“交汇的”来命名这种气体。福瑟卢尔敏锐地意识到一个问题

“几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的精确分析都表明α-放射粒子的确是一种粒子,那为什么粒子加粒子却变成了原初子呢?弥散原子模型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呢?”

福瑟卢尔从床上一跃而起,通过韦斯-麦克方程组,再结合α-放射粒子与电量子的巨大质量差他提出了崭新的核式结构模型。

为了验证核式结构模型,他设计了用α-放射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在他的设想中,金的原初子与α-放射粒子的电荷种类应该都是阴电荷,只要观察到有粒子发生了明显反射,就可以证明核式模型的准确性,事实也确实符合他的假设。

他的学生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想到:既然原初子可以衰变,那也很可能可以聚合,他对轰击过的金箔进行光谱分析,果然出现了几种不可能出现在实验室的元素。

神战的第十九个世纪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1854年,一个叫坦斯因尔(1836-1935)的青年来到了因为未来之都的战争来到了虚空城大学。在战争中他提出的东西不仅改变了战争史,更改变了物理史。

他提出了两个理论,一个叫光-电效应,一个叫狭义相对论。后者甚至改变了战争的走向和整个世界。

在坦斯因尔理论,以及19世纪对原初子理论重大突破(不只是我介绍的这么多,还有更多没提到的,比如说中子-文中的否电荷子,质子-文中的阴电量子)的基础上,来自腐朽之地的物理学家利博(1823-1912)提出了物-气能量理论他认为,世界是由能量构成的,从神灵到凡人无一例外,物能量-构成基本粒子的能量,气能量-传达物能量间相互作用的能量。灵魂是一种特殊的气能量,能与其他的气能量发生一种特殊的共鸣反应,两种能量在宏观上都以质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成就了这个世界美好的一切。

emmm,似乎是没了

世界理论--物—气能量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