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玉米糊背后的痛点抓取

2022-12-16 20:26 作者:卢诗翰  | 我要投稿

前两天说了烟薯25靠着超级甜横扫国内烤红薯摊的故事,
今天在说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新型玉米糊抓到用户痛点大卖的故事。

先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现代年轻人,对于咖啡牛奶燕麦玉米粥等代餐食物,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价格便宜?低糖分高能量?饱腹感强不易饿?减肥效果好?
答案都不是

江西丰城的95后新农人江国栋在研究了海量用户评价并横向比对市场其他冲泡产品评论后得到一个特别有想象力的结论——好洗碗

玉米糊是这几年的网红产品,因为润肠通便、健胃和中、有助降低胆固醇,玉米糊深受减肥减脂人士的喜爱,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粗粮代餐粥,江西小伙江国栋在几年前就看准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势头,开始专注玉米糊赛道。

但在常年销售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有很多用户打差评的原因,既不是食物不好喝,也不是效果没达到,而是源于玉米糊不好洗,黏在碗上杯子上洗不干净。
其实这类问题不止玉米糊,燕麦,米糊,藕粉等糊状产品都有这个现象。
甚至仔细来说,大部分商家会觉得这种差评简直荒谬,玉米糊藕粉这种产品泡起来粘成一团粘在杯子上洗不掉这是什么奇怪的事吗?这种食品本来不就这样的吗?你洗不来杯子,却来怪我?这也要打差评是不是脑子有病?

但江国栋属于例外的那个,他思考的是,既然这么多人因为玉米糊不容易洗掉打差评,那就说明了,玉米糊的清洗就是一个用户痛点。
什么样的人会选择代餐食品?平时既不烧饭也不做菜甚至家里常年不开火的新一代城市白领,而新一代城市白领人群在选择牛奶咖啡燕麦玉米糊等代餐冲剂时,最大痛点是什么?

大部分人并不能直观感受到玉米糊能量多少糖分高低减脂效果如何,但所有人一定逃不开泡完洗碗这个过程。
所以某种意义上好不好洗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痛点。

抱着这个想法,他开始寻找方便洗的玉米糊种类,结果市面上都没有,最后他找到了在杂粮营养粉开发领域钻研多年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韩永斌。
韩永斌教授团队研究后发现,玉米从颗粒变成玉米糊,需要经历多道环节。首先,将玉米晒干脱粒,制成玉米糁;接着,磨成玉米生粉;然后,高温膨化,切割成小颗粒,进行烘烤;最后,二次研磨成粉。
而深入研究后,韩永斌认为导致结坨的关键环节在于膨化。而他解决结坨问题的灵感,来自一款大家熟悉的童年美食——爆米花。
玉米粉末的制成原理与爆米花类似。在加热的条件下,舱体越小,压力越大,研磨后的玉米生粉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突然遇到低温低压便会迅速膨化。膨化过程中,时间、温度都十分关键。温度过低玉米糊有生青味,温度过高则会有焦糊味。韩永斌介绍,玉米粉碎的细度,与颗粒与颗粒之间的连接存在关系。粉碎够细,表面才会够大,分子与分子之间撞击的概率就大,这样水分容易吸附。
之后韩永斌教授带领团队一遍遍试验、调试,寻找加工时间、温度等参数的最优解。最终,他们研制的玉米糊,不管热水还是冷水冲泡,都非常丝滑。
但这还不是终点,韩永斌教授认为,光有加工技术的突破还不够,还得从原料上进行改变,其核心就是玉米的品种。他带领团队建立了玉米数据库,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从上万个玉米数据库中确定了合适的品种和比例。最后,他们发现不易结坨的玉米糊配方涉及3个品种,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一种当地生产的甜玉米。
于是,江国栋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了寻找符合要求的优质玉米上。他要求农户采收玉米必须要快,成熟后的两三天内完成采摘,最迟不能超过一周,否则玉米粒中的水分就会流失。不仅如此,掰玉米过程中还不能损坏外面的玉米皮。
最终,又是选种又是优化技术流程,一款兼具美味与健康的零添加、低脂纯玉米糊诞生了。
此后,江国栋又根据拼多多后台消费端的需求大数据,发现玉米糊养胃小袋装颇受欢迎,便将自己的玉米糊也进行小包装,37克一袋,一包10袋。
这款产品投入线上市场后,销量很快步步高升。2020年,拼多多小二联系江国栋,发现其产品回购率很高,便主动推荐站内达人为其直播带货。结果,一场直播的成交量就达到5000多单。见识到直播的威力,江国栋立马开始自己招聘主播,截至目前,江国栋的玉米糊在拼多多热销榜霸榜前三,目前年售260万袋。伴随这碗科技玉米糊的热销,江国栋也已和全国4个玉米产区约1250亩种植基地达成合作,为200多户玉米种植户扩展了销路。
而拼多多平台这边,为帮助农业科技成果有效对接国内大市场,也将这块南农大低脂玉米糊做为重点扶持的对象之一。
是不是无法想象?所有人都懂科技改变生活的道理,但科技如何改变生活,哪个细节是生活中的痛点,这可能才是许多人难以说清的地方。
时代的浪潮,永远属于有所准备的人

玉米糊背后的痛点抓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