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计别话(十二):益阳的擂茶你喝过没?

2019-06-16 15:49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关于调研的感受就随便写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

去调研目的地的第一天晚上,我们专业的曹老师因为是本地人,所以带着我们这群小伙伴们去了一家不错的餐厅吃了一次丰盛的晚餐,这是此次出行在吃的方面最让人开心的地方之一。

来的第二天在益阳某酒店举行了开幕式,承办方提供的午餐伙食倒也不错。

出来走的话总是离不开吃嘛,这家酒店的自助餐比外边的一般自助餐厅要好,主食、水果、甜点、饮料、汤类、凉菜样样俱全,大家基本上是以院校为单位聚集在一桌用餐,氛围挺好,这是此次出行在吃的方面最让人开心的地方之二。

当天下午出发到了指定的村子,先到了村委会那边进行工作的交接,自愿者的自我介绍等,一切都按流程走,和兄弟院校的同学并没有多大的交流。

最有意思的是莫过于下午大家统一来到了一家名叫“竹泉农牧”的农家乐访问村支书的环节,各个院校的老师和同学争相提问。

由于我们坐的位置的排布顺序是按照同济大学、重新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这样子排着坐过来的,所以我们学校的话就比较靠后了,自然提问的话筒就不可能一下子传到我们这里,这样很明显的院校等级排布是不是颇具讽刺意味呢!

大家的提问都很有针对性,同济大学是特邀参赛组,他们的带队老师就是昨天上午举行开幕式时第二场学术报告的张尚武教授。在师资力量这块人家就已经赶超我们一大截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他们提的问题我就不做累述了,还是说说我们小组吧,我是坐最后一个,等到话筒轮到我手里的时候,有些小组的部分同学已经离场,从吃完饭到那个时候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估计有的人早已坐立不安了吧。

我准备了五个问题,而且其中两个问题可能有点尖锐,因为我牵涉到了政治。我知道这样的问法可能有点偏离了我们这次竞赛的主要宗旨,但话筒在我手里,况且我的出发点和他们不一样,我觉得在人群中总得需要几个异样的声音吧。

接连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我发现村支书的脸色有变化了,之前挂在脸上的笑脸变得有些许僵硬。

我也知道我的那种问法是不可能从这种基层干部口中问出什么实情的,何况是在这么多人的公众场合之下。

我之所以这么做,我就要看看这个一村之书记在这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后,在面对我们这样的群体如此提问的场景下的应变能力是怎样的,他又是怎么回答的,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从某个方面通过神态细微的变化还是可以察觉出他这个人能力水平,不谈政治怎么行?规划设计这块没有政府怎么行?就算你设计做得牛上天,不过政府这关就是免谈。

事后,我的组员便戏谑我的提问超出了我们提问的范围,我只是笑而不语,心里却早就看破了一切,殊不知他们才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和更深层次的东西。

之前有幸借阅了朋友打印的一份周雪光教授的一篇论文,大意是说基层干部和村民之间存在的一种共谋现象,顿时醍醐灌顶。

直到后来买了周教授的绝版书籍,初识了这种现象的缘由,虽羞涩难懂,但想要做好规划这一行,光靠理论书籍是远远不够的,做规划就必须得谈政治与政策!就必须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

我觉得,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给我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思考问题的方式,站在了另外一个高度审视某些现象,突然发现做规划真的是深不可测啊!

第三天就是实地调研了,村上服务倒是挺到位,给我们配备了两辆车。一路上也见识了这个村子的一些产业基地,比如渔光互补发电养殖场、花卉种植基地、红心柚种植园等。



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当地村民的面对面的基础访问,一上午问下来我们发现有些问题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顿时我的心里生了疑惑。

直到下午我采访到了一家,听到了异样的声音。

果然,村里的建设和规划不是尽善尽美的。

因为从我们一开始进到这个村子看到的东西都是那种哇超厉害的感觉,这里的建设规划已经做得相当完美了,修了柏油路,产业遍地开花,看上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的是如此幸福安康。

这一切好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因为村民的回答是惊人的相似,越发觉得很可疑。

我在问问题的时候有刻意低去观察每个被问村民的神态,当被问到某些关于是否支持政府进行这样的建设的时候,他们有的会先停顿个一秒左右,然后再急忙忙地说愿意支持,非常愿意支持的话。

我从那家有异样声音的女主人的话语中看出了她的不满,如此推想,既然有这么一家有异样的情况出现,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的情况。

奈何留给我们调研的时间只有一天,仅凭这么一天时间就想问出村民心中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单凭我们这种以陌生人身份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是不会流露出真实情感的,最多也是出于礼貌配合你做个调查。



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周雪光老师,他为了写出有料的东西,只身来到当地和村民共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比较靠谱和真实的。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把这个设计竞赛方案做好的话,还得再次前往这个地方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全面的调研,可惜时间金钱都有限,况且像我们这种一般的院校即使做出了比较不错的东西也不一定会被那些更高“等级”学府所认可。

用餐期间,认识了几个兄弟院校的同行,其中青岛理大学的那位同学说的一席话算是开了眼界。

在专业课程开设和安排这块,人家的模式跟我们这边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这边沿用的基本还是每个学期修完多少门课程得多少个学分的传统教学模式,上一级同学与下一级基本上没有交流,师生的配比率很小。

那边则不同,他们采取的是选导师制,每个老师带多少个学生。其次还有不同年级的同学会在一起上课,这样一来不同年级的同学之间就有了交流的机会,毕竟学长学姐们懂的东西还是要多一点。

更重要的一点,师生配比率这块他们是我们的两倍之多。难怪青岛理工大学会作为特邀组参加比赛,他们沿海那边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专业学科建设这块还是做得要比内地好很多的,不得不向他们学习啊。

想吐槽的地方也有,湖南大学作为这次比赛的承办方,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周到。他在我们小组离开村子之后才发布所有参赛队伍需付清餐费才能离开的消息,况且一开始就没有和我们说明我们的用餐是否免费还是自费,我们一开始就被蒙在了鼓里,而我们也傻乎乎地在那家农家乐吃饭用餐,丝毫没有质疑之声。

信息传达度不够,这是其一。

我们在调研的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发现,这个村子的规划建设已经做得很好了,留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大打折扣,有违竞赛的初衷,对竞赛目的认识不够深刻,这是其二。

出现如此大且显而易见的问题,实在和湖南大学这所有“千年学府”之称的头衔不符,真是讽刺呵!

最最开心的莫过于离开这座城市的最后一晚,班主任龚老师和刘老师带我们一行人去喝了益阳当地的特色擂茶,这是此次出行在吃的方面最让人开心的地方之三。


当然,除了吃之外,席间我们和老师相谈甚欢,老师给我们本次竞赛提供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班主任,她和我们谈及了我们这个专业的魅力之处所在。

听罢觉得说得太对了,不愧是博士,思维境界之高、知识面之广确实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其实,现在的我变得没有那么的厌倦自己这个专业了,慢慢地接受了它便爱上了它的某些地方。

不是全部,因为有些地方确实然我不太感兴趣,但有些地方让我很是兴奋。它能够让我始终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我所学的知识不仅限于课本,得延伸到课外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像是一块新大陆一样等着我去开发。

不要在别人的节奏中狂欢,那只不过是一群人的孤独;也不要在别人的认知中迷幻,那也只是放纵自己灵魂的懒散。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和一种自主思考判断的能力,不被外物所迷惑。

2018.8.4 子时 收笔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阅读UP的其它文章请关注个人公众号——【三炮叁】



设计别话(十二):益阳的擂茶你喝过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