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

2020-03-13 00:22 作者:在逃柯学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狗菌。文章篇幅较长,建议先收藏,有时间慢慢看~

今天狗菌分享点不一样的内容,关于前期,如何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以下相关内容讲解以佳能相机为示范,其他品牌相机大同小异。

大部分片子瑕疵可以通过后期解决,但是如果前期拍糊了,似乎再强大的后期也显得无能为力。抛开那些故意拍糊的,一起来看看如何拍出清晰的照片吧,如果喜欢记得点赞收藏~笔芯~

很多小白拿到相机的第一时间,就会很开心的约上小伙伴一起去拍照,拍的过程中感觉还不错,回去导入PS放大一看,what?好像拍糊了。

即便狗菌现在,也不敢保证拍的每张片子都是清晰的。相机液晶屏显示的是缩略图,往往对照片的清晰度有误导作用,仅作为参考,接下来狗菌将逐一分析可能拍糊的情况,并谈谈如何避免。


相机对焦原理

在弄清照片拍糊之前,先大致了解一下相机的对焦原理。目前相机的对焦方式有两种: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在日常拍摄过程中,自动对焦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尤其人像摄影和街拍。

  • 自动对焦

相机的自动对焦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在一些高端机里会用到,主动发射光波或声波进行测距,能耗大,不作讲解。一般的相机多为被动式,即直接接收分析来自景物自身的反光,进行自动对焦,模式有两种: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

相位对焦使用了透镜分离相位检测原理,省略一千字,只需要计算一次便可完成对焦,速度快,单反的取景框对焦就采用的这种方式

反差对焦通过不断对比各像素之间的差别,找出对比最大的一组,需要计算多次才能完成对焦,速度慢,微单和单反的液晶屏对焦则采用的这种方式,简单说说两者的优劣——

使用单反的小伙伴们应该很清楚,使用取景框对焦比使用液晶屏对焦快得多,这是一大优势。但是相位对焦结构复杂,遇到不匹配的镜头容易出现跑焦,而反差对焦很难出现跑焦的情况。

但两种自动对焦模式,对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光线充足,反差比较大,尤其是相位对焦。你可以拿起相机对着白墙或阴暗的角落自动对焦试试看,镜头马达会不停工作,最后显示无法对焦。

另外,为了弥补弱光环境下自动对焦的不足,不少相机会装有自动对焦辅助灯,不过功率较小。而一些高端的外置闪光灯使用的自动对焦辅助灯通常功率较大,能在更大范围内起作用。

  • 手动对焦

既然自动对焦如此强大,为什么还需要用手动对焦呢,抛开弱光环境的星空拍摄,还有一些特殊场景(白墙除外),隔着玻璃拍摄和大逆光场景,你会发现自动对焦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

手动对焦主要通过手动转动镜头的对焦环达到合焦的目的,先将镜头调到手动模式/MF档,那么怎样判断手动对焦准确呢——

方法一:手指半按快门,同时微微转动对焦环,会听到“滴”的提示音,同时取景框下方提示符的最右边出现了一个绿点,表示合焦。当相位对焦系统不准确时,绿点没有参考意义,需要眼睛判断合焦情况,难度系数比较大,不推荐。

方法二:切换成液晶屏对焦,放大屏幕画面10倍,微微转动对焦环,同时眼睛观察液晶屏中画面的清晰程度,直到最清晰为止,即用眼睛代替相机进行反差对焦,难度系数比较小,对焦非常精确,一般常用这种方法进行手动对焦。

方法三:虽然不常用,但还是提一下,就是根据被摄主体到相机的距离直接旋转镜头对焦环,一步到位。现在市面上仍有手动镜头出售,手动镜头上关于光圈和相应景深的数据非常详细。

一般镜头上不会有这么多的刻度,却保留了无穷远的刻度。在星空拍摄的过程中,会经常将镜头对焦环调到无穷远,配合液晶屏手动对焦


照片失焦分析

狗菌相信你们会有这样的体验,经常会有一些还不错的片子,可惜拍糊了,这里引入“失焦”更为准确,那么如何避免片子失焦呢?

失焦分为两种:拍虚、拍糊。拍虚是指焦平面不准确,而拍糊则是在焦平面准确的情况下由相机抖动导致,这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

  • 片子拍虚

因素1 相机对焦设置

相机对焦设置有两项:自动对焦点选择和自动对焦操作,直接说结论,选择中央点单点对焦以及单次自动对焦(ONE SHOT)

强烈不建议选择全部对焦点,全部对焦等于没有对焦。对于人像而言,眼睛清晰是关键,但是相机却不这么认为,它会权衡所有的对焦点选择最合适的焦平面,眼睛未必处于焦平面,相当于把焦平面交给相机决定,跟自动档拍摄无差。

至于单个对焦点,建议选择中央对焦点,对焦能力最强,一般采用十字感应器,而旁点则采用横向或纵向感应器,只对横线或纵线敏感。

建议选择单次自动对焦,其一,大部分人包括狗菌都习惯先对焦再构图,就会导致中央点对焦的位置发生变化,单次自动对焦在第一次半按快门对焦完成后就锁定了焦平面,就可以重新构图

其他两种会在重新构图后(相当于主体移动)重新对焦,那么原来对焦的主体就会拍虚。其二,AI FOCUS和 AI SERVO由于镜头马达长时间工作,能耗特别大。但是一些特殊场合,这两种自动对焦操作会配合全部对焦点来抓拍移动主体。


因素2 余弦误差

余弦误差是狗菌从《摄影笔记》中看到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余弦误差呢?余弦误差是由于先对焦后构图的拍照习惯引起的失焦现象,会导致实际对焦点后移,后移量与相机旋转角度相关。

余弦误差在大光圈拍摄人像时需要特别重视,先对焦后构图很容易把原来对焦的眼睛拍虚,主要由大光圈和近距离拍摄带来的浅景深导致

解决方法有很多——较小的光圈,远离被摄主体,用来营造深景深;尽量对焦即构图,后期通过裁剪二次构图;可以考虑配合手动对焦,先对焦再构图后根据拍摄情况微调镜头对焦环。

不建议使用用全部对焦点或者切换单对焦点,也不建议使用液晶屏进行手动对焦,人像摄影追求抓拍精彩的瞬间,尽量使用最便捷的方法。


因素3 镜头跑焦

规范对焦基本操作后,如果拍出来的片子还是虚的,很可能是镜头跑焦了。网传某跑焦马品牌的副厂镜头很容易跑焦,狗菌没用过,所以不太清楚,跑焦的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取景器对焦中。

前面说过,相位对焦系统比较复杂,有些副厂镜头可能与机身不匹配,就会出现跑焦现象,当然镜头和机身使用长了或维修过也会出现跑焦现象,这是无可避免的,电子产品总归有使用寿命。

镜头跑焦具有随机性和系统性,系统性的跑焦可以通过相机设置得以校正,具体方法百度镜头跑焦测试,此处省略一千字,嫌麻烦可以带上镜头和机身到专业镜头维修点进行调试。

对于随机性的镜头跑焦,使用液晶屏对焦即反差对焦可以避免跑焦现象,其次使用手动对焦,两者对于系统性的镜头跑焦也同样适用。


因素4 反差不大、弱光环境

前面提到,自动对焦系统在一些反差不大、弱光环境下会无法工作,另外在一些反差很大、大逆光的环境下也会无法正常工作。

一般反差对焦比相位对焦可用范围广一些,在取景器对焦无法工作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液晶屏对焦,两者都无法工作时才使用手动对焦。

为确保手动对焦足够准确,可以随身携带光源为主体补光协助对焦,手机补光就够用了,如果这都没法准确对焦,那别拍了,咱换个场景。

  • 片子拍糊

因素1 规范拍照姿势

焦平面准确,片子仍有可能拍糊,主要由相机抖动引起。想要获得清晰的图像,需要握持相机静止不动以使相机抖动最小

标准的相机握持方法——取自相机说明书

1. 右手紧握住相机手柄。

2. 左手托住镜头下部。

3. 将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快门按钮上。

4. 将双臂和双肘轻贴身体。

5. 两脚前后略微分开站立,以保持稳定的姿态。

6. 将相机贴紧面部,从取景器中取景。


因素2 安全快门

拍照姿势再规范,手持相机拍摄仍然有极限,即通常情况下使出片不模糊的最慢快门速度,称为安全快门。安全快门并非一成不变,它与所使用的镜头焦距密切相关,一般来说——

安全快门速度 = 1/焦距(全画幅)

对于残画幅,需要乘以焦距转换系数,佳能乘1.6,尼康乘1.5,一般相机说明书会列出实际焦距和等效焦距参数,可以算出焦距转换系数。

安全快门是针对手持相机拍摄的,一些稳定的措施可以降低安全快门的要求,比如手肘托在桌面上、身体靠在墙壁上或者采用独脚架

但是遇上弱光环境,比如拍摄星空可能需要曝光十秒以上,安全快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时候需要用上三脚架来稳定相机减少抖动。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三脚架稳如泰山。


因素3 手按快门产生抖动

当快门速度很快时,手指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引起的相机抖动可以忽略不计,当快门速度慢于安全快门时(确保正常曝光不得不作出的牺牲),这种按快门引起的相机抖动就不能够忽略了。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将相机的快门驱动模式设置为自拍:2秒/遥控或者连拍】,狗菌推荐使用前者,可以省掉不少后期选片的工作。

当使用三脚架进行长时间曝光创作时,手按快门引起的相机抖动也不能忽略,最好准备一根快门线来控制快门,或者用【自拍:2秒/遥控】模式拍摄,避免曝光过程中人为引起的相机抖动。


因素4 快门慢于主体速度

如果拍摄主体不动,到这里就基本讲完了,但大部分场景尤其是人像,存在动态过程,需要抓拍精彩瞬间,如果快门速度慢于主体运动速度,导致的结果就是拍糊了,无法定格主体

假设一个妹子突然回头对你微笑(妹子是不可能有的),你觉得很美好,随手拿起相机“咔嚓”一声,也侥幸抓拍到这一精彩瞬间,结果脸部拍糊了,求此时心理阴影面积。

拍摄运动物体,快门速度的选择基于四个因素

1、运动物体的速度

2、运动物体的方向

3、运动物体的距离

4、摄影镜头的焦距     

简单来说,就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同一点在相机取景框内移动的距离,快门速度高于这一速度就可以定格运动的主体,拍出清晰的片子

分享一些常用的快门速度:飞行中的鸟类不能低于1/2000秒;体育运动1/500到1/1000秒之间;情景街拍1/250到1/500秒之间;风光1/4到1/125秒之间,数据仅供参考,以现场拍摄为准。

这一因素导致拍糊并不是由相机抖动造成的,但还是归纳在拍糊这一类中,另外在人像拍摄过程中,为了避免错过精彩瞬间,可以开启【连拍】模式,总能抓拍到一张主体清晰的片子。

针对相机抖动,不少相机都具有防抖功能,主要分为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机械防抖,具体原理省略一千字,那这防抖功能靠不靠谱呢?

对于可能会拍糊的照片来说还是靠谱的,但是对于可以拍清晰的照片来说却是牺牲了部分画质,反正狗菌镜头的防抖功能从未使用过。


拍出清晰照片

狗菌罗列了所有可能导致片子失焦的情况,针对每种失焦情况都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避免方案,如有不足或补充,欢迎留言交流~

看到这里,狗菌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虽然不看也可以,手动狗头),但是照片一定要拍清晰么?答案显然不是

狗菌开头就说到,“除开那些故意拍糊的”,片子拍清晰是基本功,技术服务于内容,内容决定片子是否需要失焦。其实也有部分糊片并非刻意为之,这些都是后话了,片子清晰不是绝对的。


还在等什么,赶紧拿出相机,拍出一张让自己满意的清晰照片吧。原创不易,如果喜欢或者觉得有用,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耐你~

如何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