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经验谈|用同理心拿下世界排名第一的皇艺服务设计,RCA皇家艺术学院服务设计解读



- 关于自我
| 我是一个双子座,拥有双重性格。
我会有活波开朗,充满想象力和比较坚韧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焦虑的一面。在生活中我是比较细致敏锐的人,甚至还有些杠精,虽然偶尔会想要肥宅状态,但太过舒适也会容易产生焦虑,所以我会不断尝试追求新事物所带来的新鲜感,走出舒适圈。
本科我读的是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因为在大学读书期间学校开设了两门服务设计相关的课程,我在参与了几个服务设计的项目之后,开始不甘心只是居于产业末端的某一个环节,而是更想要掌控全局,去考虑整个系统。后来我在读了几本书才知道,我那时候的想法叫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
我很喜欢出去调研,享受与不同类型的人所交流的感觉,甚至是和完全不是设计背景的人一起讨论和思考的新鲜感(跨学科合作和协同创造),同时我也很喜欢一群华生围在一起做杠精发现盲点的快感(小组讨论)。
- 关于专业
| 服务设计是什么?
关于“服务设计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不想去复制一些大佬的论文,或是自己去框死这个定义,因为我也处于对这个专业的探索状态。但这样的问题我又经常被问到,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被调研采访的对象,甚至连地铁上搭讪的陌生人,与之初次交流之后的首要问题一定是:“什么是服务设计?”,如果说专业术语,行业外的人不易懂,所以我每次的回答都会不一样,大概解释服务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和方法后,针对聊天的对象,举一个他身边常见的例子帮助其理解。
服务设计是一个要求设计者有能力与不同对象沟通、合作的专业。在一个服务设计的团队中可能会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而在项目推进构成中还需要和形形色色利益相关者交流,因此同理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的理解中,同理心并不只限于套用一些模拟用户旅程、人物模型这一类的设计工具,而是应该贯穿整个设计过程。比如在小组合作中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或反驳队友的观点,又比如采访调研时能采取平等尊重的态度,不刻意引导他人观点,尤其是采访中应该做到不强烈反驳也不强烈肯定,又或者是在陈述展示自己的项目时,如何讲好这个故事。
设计师很容易错把同情心当同理心。因为我们很擅长于把自己看成一个解救人们于苦难的人,不自觉就展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所以具备同理心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我至今也在不断的探索当中。
我最喜欢这个专业的地方是它需要和团队高强度的交流讨论,去采访不同领域的人。这种和不同人交流,获得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促使自己快速思考。
| 项目一:共享书屋

这个项目是关于学校旁边万达广场的不插电共享书屋的设计,整个调研和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个问题不断出现,不断试图去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
大家在万达里都在干什么?
什么情况下会有人想在商场里有看书的可能?
谁会产生这种可能,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
我应该怎么放大这种可能,以增加共享书屋的使用率?
在不涉及巨大商业和人力投入的情况下怎么样让书屋可持续的运作?
怎样让人们在商场内体验的同时,还能给商场带来一些商业价值?
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每天待在万达,为了更好的调研我还去万达门口的书店当了一段时间志愿者。整个调研和设计的过程让我对如何应用设计心理学和行为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不断的调研和观察当中建立与用户的同理心,而不是一味的假设感动自己对于服务设计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最终呈现的产品模型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满足不插电同时又能和用户产生互动的前提,我用木工做了简单的榫卯结构。
| 项目二:Find the Spirit of Soho in 2040

这个项目是一个社会创新方向的合作项目,涉及到了政治,城市规划,战略设计,协同创造等方面。整个项目围绕Soho进行展开,Soho作为伦敦中心区域,以多样性、开放、创意产业、GAY和性产业、酒吧等方面著称,同时一年一度的Pride游行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但由于早期政府的干涉及资本全球化的不断发展,Soho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在逐渐消失。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很复杂的地区,我们几乎每天都游走在Soho的不同角落,采访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并与他们成为了朋友。

调研以后我们发现单纯只是设计一个服务的话,不足以支撑这个复杂地区一个20年的规划,于是我们尝试了对我们来说很具有挑战的方式:战略设计。简单来说我们营造出一个未来的愿景,然后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战略是什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和战略是很抽象广泛的东西。为了让我们的原则和战略能更有形的展示如何应用于现实,我们在COVID-19时期做了一个应急的服务平台。为了快速测试,我们创建了以社交媒体作为原型测试的方式,虽然我们一直只是抱着原型测试的心态做了这个平台,但却意外的收到了真实的反馈,包括Soho内组织和媒体的联系与帮助。

- 关于留学
在大三时我决定深造考研,在择校上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因为同时还是学校手球队的主力队员,所以整个八月份一直在备战九月的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开始认真准备考研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下旬了,因为时间开始的晚,又选了难度很大的国内院校“同济国创”,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像永动机一样在学习。当时同济国创要求学生提供雅思成绩,所以在九月底我参加了雅思考试。
当时我以初试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复试,但在复试前一周选专业方向的时候才得知服务设计专业已经不招人了,只能选择工业设计。因为还是很想读服务设计,所以我没有调整自己作品集方向,最后理所当然的落选了。
|留学动机
我在国内考研落选后,妈妈鼓励我二战的同时进行两手准备,去申请一些国外的学校。我从完全没有出国读书的想法到决定出国选定学校,只经历了一周的时间。同时忙两件事挺让人疲惫头秃的,但好在前一年作品集和雅思成绩都已经具备,不需要再费太多的心力。为了在十一、十二月专心备考国内研究生,我在国外院校申请开放没多久的十月就完成了所有投递。
我在国内考研前的一个月得到了皇艺面试通知,在面试中得到了口头offer,两个星期后拿到了正式Offer。二战浙大虽然最终也进了复试,但排名并不理想,加上雅思过期,权衡之后我在复试和重考雅思之间选择了雅思。
- 申请时间的安排

- 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作品集里每一个项目其实就是在讲一个故事。展现自己调研和设计能力的同时,不要忘记问自己有没有讲好一个故事,并且这个故事它够不够打动人。
全力以赴的准备,用一颗平常心等待结果。
理想学校和专业的学长学姐真的能给你很多专业和申请上的帮助。
申请的时候感到焦虑很正常,学会健康的疏导自己,适当与一起申请的队友们聊天,有助于心理健康。
- 未来展望
现在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新冠对全球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自己是那个找到隐形潜在机遇的人。
- 感谢的人
我想要感谢一直全力支持我的家人。感谢给我提供出国建议,睿智有远见的妈妈;认真学习了解什么是服务设计,帮我和亲戚朋友们努力解释什么是服务设计的爸爸;一直以来提供帮助建议,供我吐槽焦虑的男朋友。以及给我作品集提供过指导的老师和两年来一起备战的众多战友们。
- 推荐学习资源
|书籍


|纪录片
《设计天赋》The Genius of Design

《设计天赋》The Genius of Design 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在 2010 年播出的一系列关于产品设计的纪录片,一共包括五集,每集 60 分钟,通过采访各位知名设计师及相关的设计评论者,讲述产品设计的历史和未来。
《机器之魂》Ghosts in the Machine
讲述工业设计诞生背后的精彩故事
《为生活而设计》Designs for Living
回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讲述产品形状的不同设计理念。
《战争蓝图》Blueprints for War
回顾二战期间,敌国间战争武器的设计和制造的历史。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Living Through Chemistry
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种叫做塑料的新材料开始出现。
《欲望之物》Objects of Desire
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的「设计师年代」的创新标志。

更多申请经验谈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