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的华夏史(九)——北宋呼杨高郑曹

公元960年赵匡胤做了天子,961年杯酒释兵权,此后969年再次杯酒释兵权。并进行了军事改革。他从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现象中总结经验,开始了“禁锢”武将的行动。
首先,扬文抑武,给文官更高的礼遇与地位,让其挟制武官。其次,将武将与军队分割开来,防止军队只听从于某一人。这些改革措施虽然杜绝了武将造反,自立为帝的问题,但矫枉过正,造成了宋朝武力不行,面对北方游牧政权,总打败仗。每次打仗时,都现调将军去军队任命,以至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边打仗边磨合。岂有不败之理。

据说宋太祖有“不杀大臣”的祖训,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平的解决了开国功臣手握重兵的问题。
但在文学作品中则孑然相反,并没有杯酒释兵权,善待开国功臣,反而醉酒借故斩杀了那个鲁莽且不懂事理,经常顶撞他的三弟郑恩郑子明。
一、醉酒杀功臣
赵匡胤坐了天下后,大名府勾栏院里的旧相识韩素梅,前来投奔。赵匡胤念旧情,封其做了妃子,对其十分宠信。韩素梅早已不似往日,恃宠而骄。其兄韩龙更是狗仗人势,飞扬跋扈。

郑恩郑子明对二哥如今这般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十分气愤,对韩素梅兄妹的所做作为更是看不惯。郑恩多次进谏,赵匡胤却避而不见。郑恩拳打国舅韩龙,独闯桃花宫,当着赵匡胤的面,大骂韩美人。酒醉的赵匡胤在韩素梅兄妹撺掇下,怒斩郑子明。
郑恩被杀,满朝震惊,其妻陶三春得知后带领家眷兵丁,围困皇城。赵匡胤自知理亏,没了主意,朝廷上下众叛亲离。最后不得已,只得派老驸马高怀德到前营去赔罪。陶三春提出三个条件:(1)惩治元凶韩氏兄妹 。(2)郑恩为宋朝立下汉马功劳,如今被害,要赵匡胤披麻戴孝,亲自发丧出殡。郑恩之子郑印幼年丧父,无人抚养,要子袭父职。(3)陶三春监管三宫六院,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赵匡胤全部答应下来:杀了韩龙,赐死韩妃。亲自为三弟郑恩扶棺下葬,让小侄儿郑印继承了汝南王的官职,并赐一柄黑虎铜锤,上管君王不正,下管臣子不忠。赐陶三春龙泉宝剑,封为六宫都检点之职,凡遇内庭有作奸犯科之事,陶王妃有权处理。
各地戏曲中都有:赵匡胤醉酒桃花宫、郑恩血溅桃花宫、陶三春围皇城、陶三春骂殿、斩龙袍(斩皇袍)的故事。

陶三春自幼习武,手段高强,乃巾帼英雄也。年轻时赵匡胤、郑恩等去瓜地偷瓜吃,被陶三春抓了个现形,郑恩无礼耍浑,被陶三春一顿暴打。后赵匡胤为媒,替郑恩向陶家求亲,双方定下婚约。
大哥柴荣登基后,郑恩受了皇封,陶三春入京完婚。郑恩十分害怕这位未过门的妻子,赵匡胤也惧怕三分,高怀德不服气,于是扮土匪在路上劫亲。陶三春跳下轿来,大战高怀德,一招将其头盔打飞。众人这才服气。

郑恩安葬之死,陶三春心灰意冷,紧闭汝南王府大门,不问世事,一心抚养小郑印。而小郑印夜里守陵时失踪,后被华山睡仙陈抟老祖收为徒弟,学得一身好武艺,闯联营寿州报号等,那都是后话。
二、刘金定大战南唐
刘金定灭南唐的故事,多种曲艺节目中都有,下面对这个故事的描述,是以刘兰芳先生的评书为蓝本。可惜的是,本书删除了神兵斗法的部分,变成了普通的袍带书。
话说宋太祖赵匡胤兵发南唐,其弟赵光义坐镇京都,妹夫高怀德做元帅,自己则御驾亲征。一路上势如破竹,过于顺利的打进寿州城。谁知却中了圈套,被围困于此。元帅高怀德,被南唐元帅大刀林文善擒获,其弟高怀亮则中了南唐军师妖道余鸿的道,身受重伤。

赵匡胤派曹彬、潘仁美、张光远、罗彦威等五路杀出重围,去搬救兵,却石沉大海没了消息。国难思量将,想起来三弟郑恩,昔日多次遇险都是福将郑恩四处搬兵。此时,虽父亡但子尚在,郑印奉师命下山救驾,闯联营杀入城内,带上赵匡胤的亲笔书信杀出重围,回汴梁求救。
京城坐镇的赵光义收到哥哥的书信,立刻召集文武官员,商讨派兵之策。可惜虽有兵丁,但朝内无良将,不得已亲自去请老王妃陶三春。
在丞相赵普的激将法下,陶三春答应做二路元帅,但要求高怀德之妻赵美容与高怀亮之妻李秀英作先锋,三女将带兵去解寿州之围。

高怀德之子高君保不愿待在京内,也要上阵杀敌,于是偷偷离开驸马府,赶奔前线。错走双锁山,正遇到寨主之女刘金定比武招亲。高君保不耻,砸了招夫牌。双方言语不合动起手来,高君保不敌,被生擒活捉。
原来刘金定是后汉刘令公刘大奈的女儿,当年刘大奈被高怀德打了一鞭,丢失了守关,不得已逃到此地,做了山大王。生下一女取名金定,拜梨山老母的为师,不仅刀法娴熟,武艺高强,还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刘大奈不记旧仇,将女儿许配给高君保,两人互换信物。刘小姐十分满意,但高君保是万不得已才应下这门亲事,夜晚偷偷下山,直奔前营。刘金定不放心,带亲信连夜追赶夫君。
高君保闯联营不利,多亏了赶上前来的刘金定相助才能入寿州。而被敌军杀散的刘金定四处寻找高君保,力杀四门。宋营守将不知她,不敢放其入内,而高君保害怕“阵前收妻”之罪,拒不相认。

高君保与刘金定这对冤家的故事,跟薛丁山与樊梨花十分相似。男方都是将门虎子,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女方都是梨山老母的徒弟,美貌与高超的武艺,以及法术并存。都因主动追求男方,与礼法相悖,而被男方嫌弃。多次遭男方羞辱伤心而归,但迫于战事压力,男方不得不负荆请罪将其请回。是眷侣?还是冤家?冷暖自知。

赵匡胤寿州被围困多年,新一代的小英雄纷纷出世,军前效力:汝南王郑恩之子、陈抟老祖之徒郑印,老驸马高怀德之子高君保,吏部尚书冯井川之子、隐士安弓长万之徒冯茂,武状元曹彬之子、陈抟老祖之徒曹金山,顺国侯石守信之子、大慧禅师之徒石英。
小英雄石英一出世,就锤震南唐大将林文豹,恶斗李显军。石家也是几辈人都是大将,亦有“石家将”一说,不过并不太流行。

小英雄们阵前招亲,郑印娶了萧引凤,曹金山娶了郁生香,冯茂娶了艾银屏。带着武功非凡的妻子加入宋营,拿下娘子关。但多人被老道余鸿所伤,中毒危在旦夕,只有刘金定可以解救。
宋太祖命高君保请回刘金定,不然军法处置。上有君王令,下有多名好友与夫人命悬一线。高君保不得不拉下脸来,去请刘金定。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高君保请回刘金定,治好了大家的伤势。宋太祖任命其为兵马大元帅,统帅全部征南军队。刘金定刀劈林文豹,活捉李显军,杀死妖道余鸿。
南唐军溃败,大元帅林文善逃走。正逢潘仁美从火塘寨搬来杨家将,活禽林文善。众人合并一处,最终南唐覆灭。
宋太祖三下南唐——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史话小说改编
刘金定灭南唐的故事,神魔版的故事更加精彩,但出场人物略有不同。

妖道余鸿奉命下山助南唐,用落魂锣连擒宋十二员上将,围困宋太祖于寿州。城内粮尽,宋太祖向天祷告,上天命飞鼠衔粮三十万以济军。
梨山老母之徒刘金定大破落魂锣,五雷掌劈死妖道。余鸿的阴魂不散,请师父为其报仇。其师老驼头下山,大摆阴魂阵。

宋营请来众仙人:孙膑孙真人、梨山老母、陈抟老祖、金光圣母、黄石公来破阵。孙真人点将布阵,陈抟老祖带领老阳五将“高怀德、曹彬、潘仁美、张光远、罗彦威”,由东方杀入阵中;黄石公率领少阳五将“郑印、冯茂、高君保、高君佩、杨延平”,自北方杀入阵中;梨山老母统领老阴五将“陶三春、罗凤英、赵美容、李赛华、佘赛花”,从南方杀入阵中;金光圣母带少阴五将“刘金锭、萧引凤、艾银屏、郁生香、花解语”,由西方杀入阵中。众将跟随五仙师一起大破阴魂阵。

刘金定被老驼头用三块金砖所杀,但此时她已怀有身孕。梨山老母作法护住刘金定的元神,百日后在墓中生下高旺,这才归位。
也有书中,刘金定接下了金砖,反手将老驼头击杀。大破阴魂阵,随军凯旋而归。其后,又与夫婿高君保一起在抗辽战场上大展身手。
民间传说:刘金定乃樊梨花转世,此后又转世为穆桂英。而高君报是薛丁山转世,后世托生杨宗保。两人三生三世的情缘。
三、宋太祖再征北汉
古本《杨家将全传》中,宋太祖平定南方之后,再次北伐。虽无功而返,但收下金鞭将呼延赞,为之后宋太宗灭北汉打下基础。

呼延赞之父呼延庭,曾规劝北汉新主刘钧与宋讲和,被免去官职。一家老小回归故里的途中,被死对头欧阳昉派人假扮山贼劫杀。其母怀抱还是婴儿的呼延赞,藏在隐蔽处躲过一劫。
后遇占山为王的大寨主马忠,得知其乃忠良之后,收留了母子,为其更名马赞,抚养其长大,教其武艺。

后来呼延赞得知真相,假借向欧阳昉献宝马之机,成为了老贼的马童。八月十五佳节,呼延赞手刃仇人,并杀了其全家。然后仓皇逃走,落草为寇,结交了一帮朋友。
后娶了金头马氏,义父马忠结拜兄弟之女。金头马氏样貌虽丑,但武艺高强,识大体懂谋略,是呼延赞不可夺得的贤内助。也有一说她属于老阴五女将之一。
宋太祖再次攻打河东,北汉主刘钧请来杨家将相助。双方开战,高杨两家将领颇有渊源,局面胶着,谁都无法取胜。最终定下协议,宋军撤退。

宋军撤退途中,呼延赞带喽啰兵下山拦截,意图向宋太祖借兵器甲胄三千件装备山寨喽罗,自己愿做宋朝攻打北汉的马前卒,向北汉刘钧报仇。
宋军先锋之一潘昭亮,乃大将潘仁美之子,不听其纷说,拍马迎战。被呼延赞一枪给挑了。其他几人也被呼延赞轻松拿下。宋太祖得知后,看出呼延赞乃是一员猛将,日后必堪大用。送给他三千件盔甲武器,呼延赞先留在山寨,在前线骚扰北汉军。日后再调其回京受封。

回京后不久,赵匡胤突然驾崩,其弟赵光义继位,成为宋太宗。其后宋太宗再次征讨北汉,呼延家 、杨家都投靠大宋,北汉灭亡。宋太宗一统中原,与北方辽国相持,开启了北宋兵将扛辽大业。这都是后话。
【对应影视作品】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
2015年,高希希导演,继“三国”之后的又一力作。故事从赵匡胤初出茅庐千里送京娘,到最后烛影斧声,二弟赵光义篡权上位。
因由原三国演员出演,时常让人调戏到曹丞相、许攸等人物。

【结束语】
到目前为止,呼杨高郑曹,北宋五大家将全部出世。北宋各家将有个特点,他们的妻子也都是著名的女将,亦战场杀敌,真正做到巾帼不让须眉:
呼家将: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妻子金头马氏(马太君)。儿子乃是双王呼延丕显,十二岁智擒潘仁美,在后续《杨家将》故事中出场。曾孙子乃是《呼家将》主角忠孝王呼延庆,与其弟镇殿王呼延平。
杨家将:金刀令公杨继业,妻佘赛花(佘太君),父亲是火山王杨衮。杨令公有七个儿子一个养子,即少“七郎八虎”。扛起杨家大旗乃是六郎杨延昭,妻子柴郡主。孙子杨宗保,与妻穆桂英。杨家十代皆保大宋。后续文专门讲“杨家将”的精彩故事
高家将:老驸马高怀德,妻子赵美容(赵太君)。弟弟平东王高怀亮,妻李秀英(李太君)。父亲东平王高行周,爷爷白马银枪高思继。高怀德之子高君保,妻刘金定。有的书中:高怀亮之子高君佩,妻郁生香。
郑家将:汝南王郑印,妻子陶三春(陶太君)。儿子郑印,妻子箫引凤。曾孙子乃是《曹家将》中的重要人物铁帽子王郑黑虎。
曹家将:开国王曹彬。曹家故事脉络比较乱,不同书版本不一样。刘兰芳先生的“刘金定战南唐”中,其子少阳五将之一曹金山,妻子少阴五将之一的郁生香。著名的评书《曹家将》中,震国王曹天胜算起来估计是曹彬的玄孙辈儿,其子曹克让才是这部书的主角。
此外,还有上面提到的石家:长胜王石守信,儿子浚义侯石英。
常言道:北宋无将,南宋无相。但文艺作品中北宋将门英豪最多,大抵是缺什么吆喝什么吧。正所谓: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北宋军事上的孱弱,让文艺创作者在作品中寻求些许慰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