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玉”相关的字,角色取名可参考,其四

主要盘点“玉”部,“王”部(斜玉旁)这两个偏旁部首中,和“玉”有关的字,按字的笔画数由少至多为顺序进行整理。
*字义解释来源于“汉语字典”“汉典”“康熙字典”“新华字典”“百家姓”等网站。
*因“康熙字典”中的读音皆为古人所使用的反切注音,为避免造成阅读障碍,引用释义时,部分字的读音会替换成现代汉语拼音。
*字义有好的有坏的,不做筛选,仅作参考。
*部分字或字义会有输入法APP无收录打不出来的情况,概不作整理。
*补充内容
本篇专栏末尾追加了额外整理的“石”部,“钅”部(金字旁)所有与玉相关的字。

【王部】
瑞ruì
基本字义
⒈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瑞,以玉为信也。——《说文解字》
瑞玉(古代诸侯或藩国朝聘时所执的玉制信物)。
⒉吉详,吉利,好预兆:祥瑞。
⒊姓(稀有姓氏,约6千人)。

瑜yú
基本字义
⒈美玉。
⒉玉的光彩。比喻优点。亦形容美好。
⒊瑜伽:谓修行。狭义的仅指某种修行方法。或指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
⒋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瑾jǐn,jìn
基本字义
瑾jǐn:
⒈美玉。亦喻美德。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瑾jìn(该读音少见,为jǐn之又音):赤玉。
*补充内容
“瑾瑜”一词为双音词—联绵词(连绵词)。
《说文解字》瑜,瑾瑜,美玉也。
《说文解字》瑾,瑾瑜,美玉也。
《说文解字注》瑜,瑾瑜也。凡合二字成文。如瑾瑜、玟瑰之类。其义既举于上字。则下字例不复举。俗本多乱之。此也字之上有美玉二字是。
合二字成文:《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总结连绵词的构词特点。
“凡物以两字为名者,不可因一字与他物同谓为一物。”意思是,由两个汉字记录一个词,这个词是不可用这两个字分开解释的。也就是两个音节连绵成词,而不是两个语素的合成。
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十六《连语》中也明确指出:“凡连语二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

瑕xiá
基本字义
⒈玉上的斑点。
⒉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⒋裂缝;罅隙。引申为漏洞,空隙。
⒌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⒍带红色的玉。
⒎古同“霞”。
⒏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瑗yuàn,huán
基本字义
⒈大孔的璧:
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璧瑗相引。——《说文解字》(除陛:宫殿的台阶。)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尔雅·释器》段玉裁 注“好谓孔,肉谓边也。好倍肉,孔大于边也。”
⒉玉名。
⒊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瑗huán(该读音少见):同“環(环)”。

瑀yǔ
基本字义
⒈像玉的石头。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异体字(㻦yǔ)
基本字义
⒈同“瑀”。

瑂méi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瑃chū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瑄xuān
基本字义
⒈古代祭天用的大璧:
瑄,璧六寸也。——《说文解字》
璧,大六寸谓之瑄。——《尔雅·释器》

瑆xīng
基本字义
⒈玉光。

瑈róu
异体字(瓇róu)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瑌ruǎn
基本字义
⒈古同“碝”。
碝ruǎn
异体字(礝ruǎn)
基本字义
⒈像玉的美石。

瑍huàn
基本字义
⒈玉有纹彩。

瑎xié,jiē
基本字义
瑎xié:
⒈似玉的黑石:瑎,黑石似玉者。——《说文解字》
⒉黑玉:瑎,黑玉。——《玉篇》
瑎jiē:古同“阶”。
异体字(䃈jiē)
康熙字典
《正字通》一说䃈同瑎,黑石似玉。
《玉篇》山名。
《集韵》石名。

瑏chuān
基本字义
⒈玉。

瑐jiǎ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瑓lià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瑔quá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⒉贝名。

瑖duàn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瑝huáng
基本字义
⒈玉声。

㻞bīn,bān,fèn
基本字义
㻞bīn,bān:璘㻞,同“璘彬”“璘斌”或“斑璘”,玉色光彩貌。
㻞fèn:㻞璘,同“玢璘”,玉文,或文采貌。
璘lín
基本字义
⒈玉的色泽、光彩。
⒉引申有文采的样子。
⒊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㻟suí
康熙字典
《集韵》㻟琟wéi,玉名。
*补充内容
“琟”字详细字义请见上一篇专栏【王】部“琟”字,此不做重复整理。
另补充《正字通》注释,按“玉类无㻟琟”一说,推测“㻟琟”或许是一种像玉的美石。


㻠tú
基本字义
⒈玉瑱,古代系于冠冕两侧,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饰。

㻡jué,dié
基本字义
㻡jué:同“玦”。
㻡dié:㻡𤫉,缀有垂饰之腰带,又作“蹀躞”。亦指金属撞击的声音。
𤫉xiè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石之次玉者。
*补充内容
㻡字xuē音:
康熙字典
《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牟平侯刘㻡。《说文解字注》㻡音薛。○按《汉书》作渫,应即渫字之伪。

瑢róng
康熙字典
《广韵》瑽瑢,佩玉行也。
《集韵》佩音。
《正韵》佩玉行声。
瑽cōng
康熙字典
《玉篇》瑽瑢,佩玉行貌。
《集韵》瑽瑢,佩玉声。
*补充内容
另有“㻜”字,为瑽的俗字。
另有“𪻐”字,同瑽字,部分输入软件拼不出来,认瑽字即可。

瑦wǔ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瑧zhē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瑫tāo
康熙字典
《广韵》玉名。
《集韵》美玉也。
又《集韵》一曰玉饰剑。

瑮lì
基本字义
⒈玉上的纹彩清晰有条理:瑮,玉英华罗列秩秩。——《说文解字》 段玉裁 注“《尔雅·释训》秩秩,清也。《毛传》秩秩,有常也。”

㻧duò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璋zhāng
基本字义
⒈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说文解字》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璀cuǐ
基本字义
⒈璀璨,形容玉石有光泽,色彩鲜明:璀,璀璨,玉光也。——《说文解字》
⒉玉名:璀,玉名。——《广韵》
⒊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璨càn
基本字义
⒈玉的光泽。引申泛指明亮;灿烂。
⒉美玉。
⒊同“粲”,鲜明的样子。
⒋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异体字(㻮càn)
康熙字典
《正字通》俗璨字。

璜huáng
基本字义
⒈半璧形的玉:
璜,半璧也。——《说文解字》
以玄璜礼北方——《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瑺cháng
康熙字典
《正字通》玉也。
《集韵》玉名。

璖qú
基本字义
⒈软体动物,比蛤蜊大,生活在热带海中,壳可以做装饰品。
⒉古同“璩”,耳环。
璩qú
基本字义
⒈古代的一种耳环。
⒉玉名。
⒊姓(稀有姓氏,约9万人)。
康熙字典
《集韵》环属,戎夷贯耳,或作璖,通作鐻jù(金银器名)。

璅zǎo,suǒ
基本字义
璅zǎo:像玉的美石。
璅suǒ:古同“瑣(琐)”。
*补充内容
“瑣”字详细字义请见上一篇专栏【王】部“琐”字,此不做重复整理。

璄yǐng
基本字义
⒈古同“璟”,玉的光彩。
璟jǐng
康熙字典
《字汇》璟,音jǐng,玉光。璄,音yǐng,玉光彩。
《字汇补》璟,又音yǐng,《埤苍》玉光彩。
*补充内容
关于璄字之jǐng音:
璄字在各个网站上搜索到的读音皆为“jǐng”,但按照《康熙字典》以及其他古书记载的说法,璄的读音只有“yǐng”。字义“同璟”,但“璟”字是有“jǐng”和“yǐng”两种读音的,并且不同读音字义也不同,“jǐng”为玉光,“yǐng”为玉光彩。
按“璟”字“yǐng”音之义“玉光彩”,又《广韵》璄同璟,音yǐng,玉光彩。
故此,璄字读音记为“yǐng”,不取各网站上之“jǐng”音。





璁cōng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多作装饰品。
*补充内容
另有“𤧚”字,为璁字异体,部分输入软件拼不出来,认璁字即可。

瑼zhuā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㻰wèi
康熙字典
《五音集韵》剑鼻玉。
《类篇》本作璏。
璏zhì,wèi
基本字义
⒈玉制剑鼻。

㻨wàn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璑wú
基本字义
⒈三彩玉,是质地较差的玉。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三采玉也。徐锴 注“三采,朱、苍、白也。”
《说文解字注》周礼故书“璑玉三采。” 注曰 “璑,恶玉名。” 江沅曰 “恶王者,亚次之玉也。”古恶、亚字通。《广雅·玉类》有璑。段玉裁 按“天子纯玉,公四玉一石,侯三玉二石,故书作璑。新书作珉,皆谓石之次玉者。”

璲suì
基本字义
⒈古代贵族佩带的一种瑞玉。
康熙字典
《玉篇》玉璲,以玉为佩也。
《广韵》玉也。《诗经·小雅·大东》曰“鞙鞙佩璲。”郑玄 谓“以瑞玉为佩。”
《尔雅·释器》瑞也。

璥jǐng
基本字义
⒈玉。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璙liáo
基本字义
⒈玉名:璙,玉也。——《说文解字》
⒉古通“鐐(镣)”,纯美的白银:
鐐,白金也。——《说文解字》
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鐐。——《尔雅·释器》

璕xún
基本字义
⒈次于玉的美石。
*补充内容
另有“𬍤xún”字,为璕字的类推简化字,部分输入软件拼不出来,认璕字即可。

璔zēng
康熙字典
《集韵》玉貌。

璒dēng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㻸zēn
基本字义
⒈石之似玉者。

㻶bǐ
康熙字典
《玉篇》青白玉琯也。
《集韵》玉管。

㻵zhàn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璐lù
基本字义
⒈美玉:
璐,玉也。——《说文解字》
璐,美玉也。——《玉篇》
⒉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瓁wò
基本字义
⒈未雕琢的玉:瓁,玉璞。——《集韵》
⒉瓁洛,古代水名。今指水盛貌。

璴chǔ
基本字义
⒈似玉之石。

璳tián
康熙字典
《篇海类编》玉光。

璮tǎn
康熙字典
《集韵》玉名。

璬jiǎo
基本字义
⒈玉佩。

璪zǎo
基本字义
⒈古代刻在玉上或画在衣裳上的水藻花纹。
⒉古代冠冕上垂下的装饰,用五彩丝线穿串玉石而成,状如水藻。
⒊玉名:璪,玉名。——《广韵》
⒋玉色:璪,玉色也。——《龙龛手鉴》

㻺lì
基本字义
⒈玉名。
异体字(瓑lì)
基本字义
⒈玉名。
⒉古同“瓅(𬍛)”,玓瓅dì lì,明珠的色泽,亦指珠光闪耀。

㻿shǔ
基本字义
⒈玉名。

璶jìn
基本字义
⒈似玉的美石。

瓋zhé
基本字义
⒈玉有瑕斑。
*补充内容
关于瓋字之tì音:
瓋字在各个网站上搜索到的读音皆为“tì”,而按《字汇补》“音摘,瑕也”,又《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高诱 注:“《管子·水地》篇云:‘夫玉瑕谪皆见,精也。’注云:‘瑕谪,玉病也。今此加玉旁乃俗作,字书不载。’”
瑕谪,“谪”字读音为“zhé”,而《字汇补》“音摘”,“摘”字于《康熙字典》中亦有读音为“zhé”:又《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
故此,瓋字读音记为“zhé”,不取各网站上之“tì”音。



璾jì,zī
基本字义
璾jì:玉病。
璾zī:
⒈似玉的美石:璾,石似玉。——《字汇》
⒉同“齍”。
康熙字典
《集韵》璾,音jì,玉病谓之璾。又音zī,《说文解字》(齍)黍稷在器,以祀者。《周礼》有玉齍,或作璾。
齍zī
基本字义
⒈古代盛谷物的祭器:齍,黍稷在器,以祀者。——《说文解字》
⒉古通“粢zī”,稷,谷物: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官之人共奉之。——《周礼·春官·小宗伯》郑玄 注 “齍,读为粢。六粢谓六谷,黍、稷、稻、粱、麦、苽(菰gū)。”

璼lán
康熙字典
《集韵》玉名。

璻zuǐ
康熙字典
《集韵》玉色。

璹shú,shòu,dǎo
康熙字典
《集韵》音shòu,玉名。又音dǎo,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shú,玉器也。

㻾yōng
基本字义
⒈玉器。
⒉似玉的美石。

瓃léi,lěi,lèi
基本字义
⒈玉器。
*补充内容
瓃字另外三种字义:
⒈玉名。《集韵》“一曰玉名”,《正字通》又注“玉名误”。故正文不作整理。
⒉古同“蕾”。该义查找不到明确出处,故不作整理。
⒊喻指美女。该义查找不到明确出处,故不作整理。

瓉zàn
基本字义
⒈同“瓒”。
瓒(瓚)zàn
基本字义
⒈质地不纯的玉:瓒,三玉、二石也。——《说文解字》徐锴 注“谓五分玉之中,二分是石。”
⒉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像勺子的玉器,用以盛鬯chàng酒灌祭,也用于宾客行爵,以圭为柄者称圭瓒,以璋为柄者称璋瓒。
⒊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三玉二石也。礼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用駹máng,四玉一石。侯用瓒,伯用埒liè,玉石半相,埒也。
徐锴 注“瓒,亦圭也。圭状,剡上邪锐之。于其首为勺形,谓之瓒。于其柄为注水道,所以灌鬯酒(祭祀用的酒)。瓒之言赞,进也,以进于神也。”

㼇qióng
康熙字典
《正字通》俗瓗字。
瓗qióng,wěi,wèi
基本字义
瓗qióng:古同“瓊(琼)”,赤玉。
瓗wěi:美玉貌;美好的样子。
瓗wèi:玉名。
*补充内容
瓗字wèi音另有“玉多貌”一说,因查找不到原文出处,故此音字义只取《广韵》之玉名。

瓐lú
康熙字典
《韵会》碧玉也。
《博雅》碧瓐,玉名。

瓘guàn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玉也。
《左传·昭公十七年》郑 裨竈(裨灶)曰:“若我用瓘斝jiǎ玉瓒,郑 必不火。” 郑玄 注“瓘,珪也。”

瓓làn
康熙字典
《集韵》玉采。

瓖xiāng
基本字义
⒈马肚带上的玉玦:钩膺玉镶。——《东京赋》薛综 注“钩膺,当胸也。镶,马带玦,以玉饰也。”
⒉同“鑲(镶)”,鑲嵌。
康熙字典
《广韵》马带饰。
《韵会》马带玦。
又《正字通》妇女钗钏加饰,俗谓之瓖嵌,或金或玉不同,其为瓖~也。

瓙dào
康熙字典
《玉篇》玉也。

瓛huán
基本字义
⒈通“桓”,桓圭,玉圭的一种,长九寸。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桓圭。公所执。
《集韵》通作桓。
又《正韵》字书又音瓛niè,马鑣也。
又《集韵》音xiàn,桓圭也。
《字汇补》又音xiàn,玉之方者。
*补充内容
桓圭,六瑞之一: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鑣(镳)biāo: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即口衔。
另有“𤩽huán”字,为瓛字的类推简化字,部分输入软件拼不出来,认瓛字即可。
另有读音yè、yà,释义均查找不到原文出处,故不整理入正文,只作补充,如下:
瓛yè:马嚼子,连着缰绳套在马嘴巴上的金属部分(口衔),借以控制马匹的活动。
瓛yà:器物名。亦称“玉甑zèng”。

【石部】
砈è
康熙字典
《五音集韵》䂺wǒ砈,石貌。(搜韵网注该词“砈”读音为rě,ruǒ)
《四声篇海(明刊本)》音ài。砥砈,玉名。
《正字通》同砨。俗省。
异体字(砨è)
康熙字典
《集韵》音ài,砥砨,玉名,或作砈。又音è,义同。
砥砨(砥砈)
基本词义
⒈美玉名,亦作“砥厄”:且臣闻周有砥砨,宋有结緑,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土之所生,良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史记·七十列传·范雎蔡泽列传》

碧bì
基本字义
⒈青绿色的玉石。
⒉青绿色。
⒊指代绿水。
⒋青白色,浅蓝色。
⒌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磩qì,zhú
基本字义
磩qì:
⒈碝磩,似玉的美石:碝磩彩致,琳珉青荧。——《西都赋》
⒉古通“砌”,台阶:雕栏玉砌。
磩zhú:
⒈柱下石墩:礎(础)谓之磩。——《集韵》

礇yù
基本字义
⒈像玉的美石。

礛jiān
基本字义
⒈打磨玉石用的青色磨石:礛䃴(礛诸)。
⒉锐利,锋利:礛磻bō(锐利的石制箭头)。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音jiān。礛䃴,治玉石,青砺也。《战国策》被礛磻。本作厱。
又《集韵》音lán。礷省文。
异体字(厱qiān,lán)
基本字义
厱qiān:山崖边洞穴。
厱lán:磨玉的青石。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音qiān。山崖空穴间貌。又《集韵》音kān,义同。
又音lán,《说文解字》厱諸,治玉石。又或作礷,省作礛。
又音yǎn,厓岸危也。
异体字(礷lán)
基本字义
⒈古同“礛”,磨玉的砺石:礷,音lán。《说文解字》厱諸,治玉石。厱或作礛,亦省(作礷)。又音jiān。——《类篇》

䃹làn
康熙字典
《五音集韵》䃹䃹,玉石貌。

【钅部】
钗(釵)chāi
基本字义
⒈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形似叉,由两股簪子合成,用金、玉、铜等制作:
釵,笄属。——《说文解字》徐铉 注“古作叉,釵后人所加。”
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司马相如·美人赋》
⒉泛指妇女的饰物:钗钏。
⒊借指妇女:裙钗。金陵十二钗。
康熙字典
又金钗股,药名。《本草纲目》李时珍曰:石斛,状似金钗,故名。
又忍冬藤,解毒。亦号金钗股。
又《韵补》音chī。《繁钦·定情诗》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又音chǔ。《毛诗·注疏》欲买赭zhě,不谓竈zào下有黄土。欲买钗,不谓山中自有楛hù。

钰(鈺)yù
基本字义
⒈宝物,珍宝:钰,宝也。——《五音集韵》
⒉坚硬的金属:钰,坚金。——《玉篇》
⒊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错(錯)cuò
基本字义
⒈本义为用金涂饰,镶嵌;泛指涂饰:
䥘,金涂也。——《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注“䥘”为“錯”之古文。)
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汉书·食货志》郑玄 注“错刀,王莽钱。”
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史记·赵世家》郑玄 注“错臂亦文身,谓以丹青错画其臂。”
⒉相互磨擦:错,磨也。——《广雅》
⒊琢玉用的粗磨石;磋磨骨角铜铁等的工具,锉刀:
錯,厲(砺)石也。——《正韵》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毛《传》云“错,石也,可以琢玉。”
锡贡磬错。——《尚书·夏书·禹贡》孔颖达 疏“治玉石曰错。磬有以玉为之者,磬错,谓治磬错也。”
錯,鑢lǜ也。——《重订直音篇》
错者,所以治锯。锯者,所以治木也。——《烈女传·鲁臧孙母》
⒋打磨玉石:攻错。
⒌杂,乱;交叉:
錯,杂也。——《玉篇》
厥赋惟上上错——《尚书·夏书·禹贡》《毛传》云“错,杂出。”孔颖达 疏“交错是间杂之义,故错为杂也。”
错乱磨灭,勿可复知。——《尚书·孔安国序》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周易·系辞》孔颖达 疏“错,谓交错。”
⒍更迭: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行。——《礼记·中庸》朱熹 注“错,犹迭也。”
⒎分开,岔开;失去:错车。错过。
⒏差异,不合,不一致;引申不正确的,不对,谬误:
错,乖也。——《集韵》(此为乖字古时本义,指背离、违背、不和谐。)
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 促舒 错。——《汉书·志·五行志上》郑玄 注“错,谓牴dǐ牾wǔ不合也。”(促舒指董仲舒。)
错,舛也,误也。——《增韵》
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三年》(另一说法为“聚六州四十二县铁,铸一个错不成。”;成语“铸成大错”出处,意为铸造一把大锉刀。借义比喻造成大错误。)
或有录所作之本也,以比校之,无一字错,乃各大惊。——《抱朴子·外篇·弹祢》
⒐坏的,差的。
⒑姓(罕见姓氏,不足千人)。
⒒转动:不错眼。错开身。
*补充内容
“错”字另有两个现在不常见的读音,这里拓展了解一下。
错cù(此音多为古文通假):
⒈安置,放置:
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楚辞·九章·怀沙》郑玄 注“错,安也。”
苟错诸地而可矣。——《周易·系辞》孔颖达 疏“错,置也。”(“苟”字解作“但、只、不过”。译:只是将祭品放置于地上,已经可以达成祭祀的目的了。)
⒉舍弃;置而不用: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天论》(译:所以放弃了人的努力而寄希望于天,那就违背了万物的实际情况。)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错通“措”,措置。译: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让他们位居小人之上,就能够影响并教化小人。)
⒊停止。废弃:
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史记·张仪列传》(译:先生为什么不稍微把一些政事委托给公孙衍,让他到魏王面前请功,那么秦、魏两国的交往就会停止了。)
能使刑错不用,则能使兵寝不施。——《论衡·儒增篇》(译:能使刑法废弃不用,就能使武器收起不用。)
⒋施行,推行:
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礼记·仲尼燕居》(错同“措”。译:君子从政,不过是首先自己在礼乐方面精通,然后再拿来付诸实行罢了。)
⒌通“促”。仓促,急迫:
而二人错愕不能对。——《后汉书·寒朗传》郑玄 注“错,错愕,犹仓卒也。”(《康熙字典》《后汉书》皆为“錯憚”,因查不到该词,故此取《曹成王碑》“错愕”之义,写作错愕。)
良不得已,错愕迎拜,尽降其军。——《曹成王碑》


错xí:
⒈化学元素,“鈰”之旧译。

以上为【王】部笔画数13至24笔,以及【石】部【钅】部所有,与玉有关的字。
另【王】部25至28笔,均有输入软件拼不出的字,故不作整理。
相关整理至此全部完结,如有疏漏,欢迎补充,感谢看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