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心 ——93岁老师党员谭康的本色人生
73年前,他是游击队队员,剿匪有功立下了两次三等功,65年前,他在部队转至广州体育学院,成为一名政治教师三十四年,现在93岁的他仍旧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切只因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就是广州体育学院离退休老师教职工——谭康。
2023年6月8日,在广州体育学院山顶教工宿舍,广州体育学院传媒学院的学生到访谭康老教师家,谭老师在自己的房间里整理他的物件,看见学生的到来十分喜悦,急忙握手表示欢迎,93岁高龄的他已是满头白发,身上的白斑让他的手指甚至脸庞都已褪去了皮肤本质的黄色。但是老师身体很硬朗,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一副黑框老花镜下依旧能看清他笑眯眯的双眼,身穿一件浅红色系的衬衫,给人一种亲切老前辈的感觉。
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心初萌芽
1930年,谭康在广东省开平市出生,那时正处在抗战时期。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对谭老师的人生影响很大,十八年后的1948年,谭康在开平一中读高中,一个名为余春怡老师对其影响很大,经组织培养,在余老师的宿舍里谭康面对北面进行了入党宣誓。“老师说党中央在北面。”谭老师说。那一天他在老师的见证下,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现在还记得入党宣誓词的几个关键字:遵守纪律、严守党的秘密、永不叛党。”
峥嵘皆本色,不悔是初心
“这是党的秘密我不能说。”这是他谈起当初加入游击队时在家乡的长城书店用暗号对接时说的一句话,谭老师至今还是不会和别人说出这个暗号。一个75年前的暗号,但是作为党组织的秘密,就是坚决不能说。在游击队期间,谭老师参加征粮工作,走访农户登记粮食,还有后来在五团负责部队的政治宣传工作,在谭老师的回忆中,这些行军、战斗给了他革命游击战的洗礼,让他深入了解了中国南方的农民艰苦的劳动和凄凉的生活,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后来在剿匪战斗中,为不杀害,谭老师通过一个战士几经联络土匪家人,让土匪自首,因为抓获土匪团级干员,党组织本来给他记大功一次,后改记为两次三等功奖励。
初心就是一直跟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掉队,一定要跟上党组织。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追随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升学,过去通讯不便,党组织关系转接耗时长,几次求问老师组织关系的转接等来“等待”二字,但是谭老师当初还是积极和同窗联合一起不断寻找上级组织,在广州问组织光系又回到家乡问中学老师,后来在参加游击队时才把组织关系搞好。
恪尽职守,无谓功名
从部队转至教育工作岗位,因为心中对于体育的热爱,让谭老师毅然选择了广州体育学院。在校期间获得广东省文教战线群英会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主编多本教材,当初获取资料没有如今这么方便,为编写好教材,谭老师舟车劳顿去到祖国的延安、上海、北京,到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党史收获资料。他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讲义》受到中央教育部全国发行,记者留意到《军旅英雄志》来信征稿,谭老师在国庆六十周年的《阅兵》一诗的尾联写道:军威凛凛彪天下,保卫和平立丰功。祖国军队日益强大对于一个老兵来说是一件欣慰的事。除外还有一个奖章谭老师至今还没有佩戴过,这一次采访是他第一次佩戴上,“这我没有戴过。”可见功名于他不是最重要的。
虽然已经离开了广州体育学院三十多年,但是他依旧希望学校能把政治理论课上好,学生能不断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人离开了教育的工作岗位,但是心还在,谭老师在广州体育学院培养的第一批学生也曾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今教育的火把仍在不断接续。
军装褪绿,党心仍红
“您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什么品质?”采访同学问。谭老师掷地有声地回应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一心为民的理性信念,用一生的努力谱写英雄壮歌是在谭老师身上看到的。临走前,谭康老师给学生寄语:德厚学博,文精武杰,为祖国体育事业贡献力量。再拿出参军入伍时就陪伴他的印章盖印,印章上谭国泰是他的曾用名,寓意为国泰民安,朴实的名字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希望寄托的表征。
那本古铜色的相册本里珍藏着谭老师的故事,相册里:碉楼是他的家乡象征,战友是他军队生活的同行者,军装是展现儿女本色、赤子之心最亮眼的衣着……在翻阅的过程中,谭老师很想给学生找到他的一张彩色半身肖像照,那是他第一次身穿军装拍摄的肖像照。几经翻阅,终于找到了,谭老师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的手指着:“在这,在这!”眼前这个戴着一副透明边框的眼镜这个小伙子就是年轻时的谭老师,胸前还佩戴着两个奖章。原来照片已经不是彩色的了,时光带走了他军装的绿色,却带不走他那段红色的军旅岁月,那双明眸下坚定的眼神,意气风发的样子是七十年前军人不一样的英姿,但是不变的,一定一批批老党员绿装下那颗坚定的红心。
出生在新世纪的年轻人倾听一个近百岁老人的讲话,这次对话跨越了七十年,仿佛一本历史时代的书卷在这里展开它的篇章。“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曾经作为一位游击队战士,卸甲后成为一名政治讲师,却永远卸不下他对人民、对学生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