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身死冲击波:和平宪法或将被终结,但已动摇日本对未来的信心
在安倍身死之后,给东北亚带来的政治冲击波远没有结束。因为日本国内增加了对右翼的同情票,日本参议院选举修宪派在参议院的席位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
毫无疑问,日本修宪成功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岸田文雄更说了两个重要的内容:1、将尽快在国会发起修宪动议;2、日本未来五年要彻底增强包括“反击能力”在内的防卫能力。这一切都意味着,美国给日本起草的《和平宪法》将被修改,日本自卫队成为一个正常军队,武力干涉台海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大。
的确,安倍的死亡让日本右翼加速复苏,但是这一定会引发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危机吗?国内很多专家都认为会是这样,但是我们也要理性的看到:就算日本修宪成功,可能威胁也没那么大,因为现在的东北亚已经有了中国这个强大的国家了。
安倍死后,日本人可能会关注安倍怎么被韩国的邪教给害死了,而世界各国政界更关注的是政治遗产。美国分析人士和评论员关注焦点是,安倍在重新解释宪法对集体自卫限制的基础上,扩大了日本的安全角色。安倍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和“印太战略”(FOIP)概念的提出者,他的反华并非情感,而是有着长远的国家战略考量。
在某些美国圈子里,安倍被描绘成美国所采取的反华战略的缔造者,或者被描绘成美国的忠实盟友。
《华盛顿邮报》评论员罗金写道:“安倍调整了日本外交政策的方向,将重点放在与中国的长期竞争上,而当时美国和其他世界领导人仍坚持与中国采取基于接触的方式。”。
《安倍唯一英文传记》的作者托拜厄斯·哈里斯表示:“安倍在第一次首相任期内,对中国长达三年的广泛求爱完全是虚构的。”他是美国最受尊重的日本政策制定者之一。安倍因奉承特朗普而受到批评,从赠送金球俱乐部到大肆赞扬。
安倍的外交成功几乎都集中在中国这边,而在对韩国和俄罗斯的问题上非常失败,安倍为了讨还北方四岛,对普京的无情追求毫无效果,他对与美国在东北亚的另一个主要盟友韩国关系的粗暴处理,也导致美国在东北亚战略陷入困境。
虽然安倍是一个日本右翼,但是表现的并不极端,全世界都认为安倍更像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放在一边,在其他地方谋取利益。但是,安倍被逐出日本政坛,让一些美国分析人士担心的危险时刻打开了大门。他被暗杀被认为将加速日本右翼的复苏,其实这是一种夸大的说法,日本有可能变成正常国家,但是刺杀事件更有可能动摇日本对其未来的信心。
现在,岸田文雄面临一个重要的契机。国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日本可以理性冷静,并调整日本的战略,也就是日本回归更加现实,更加理性的外交战略;第二种选择是日本可以打出王牌,唤起焦虑和忧虑,以激起对民粹主义计划的支持。接下来迅速提高国防开支,甚至利用安倍之死迅速推动其长期坚持的目标,即修改日本宪法中的反战条款,现在可能在政治上更可行。
但是,这种恐怖行为对日本社会心理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日本社会可能并没有准备好变成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而且这本身就是一条取死之路。自民党中似乎没有任何人愿意或能够取代安倍的位置,岸田文雄现在是否能走出安倍的阴影同样不确定。岸田还要面临其他最艰巨的挑战,他可能会高喊修宪的口吃,但是在经济领域推行其战略。随着能源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工资仍然持平,日本有比修改《和平宪法》更重要的事要做,还会回到经济问题上来。”
总体来看,就算安倍死后让日本修改《和平宪法》的道路被扫平了,但是并不能说日本一定会走军国主义道路,因为实力不允许。如果日本真的走这条路,那也是一条死路,中国不妨让日本认清谁是东北亚的主宰,体验一下什么叫痴心妄想,甚至被清查历史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