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牛肉价格死扛,肉牛跳水,谁的错?

2023-08-03 15:22 作者:养牛白皮书  | 我要投稿


肥牛价最近回来点了,肉价也在跟着上升。但这不是今天的重点。

为什么育肥牛价格下降很快的时候,牛肉价格却是在缓慢的下降呢?

先说牛肉,再说肉牛。

牛肉和肥牛是两套供需体系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牛肉和肥牛是两套供需体系。

 

牛肉批发价小降,超市售价基本没降

先说牛肉,牛肉的供给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国内生产(约7成)+国外进口(约3成)。

 

供:屠宰场、进口商→需:消费者、加工企业、餐饮

 

数据来源:全国畜牧总站

牛肉不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稳定消费锚点,保证一定的利润。快消品的消费者大都有一个特点:价格锚点,如果常年是某个价格,一旦降下来,并维持一段时间的话。那就会以新的价格为锚点,高了少买,低了多买。作为企业为了维持未来的定价权和利润会慎重降价。

2、去年高价收牛囤的那批,还有一定的库存,这部分货成本高。商品生牛肉在冷冻室的保质期从生产日算起是6-12个月。目前市场上正在消化这部分高牛价时购入的牛肉。

与某些餐饮企业、加工企业签订的固定合同,还没到更改价格的时间节点。

3、进口肉影响。上半年巴西的疯牛病禁运1个月,导致一部分进口肉无法按时到位。虽然量没少多少,但是恐慌心理,导致国内的牛肉价格有一定的维持粘性。

4、第四点有争议,不说了,有兴趣私信我。

总之,肥牛相当于原料,牛肉相当于产品。举个不是很贴切的例子,沙子作为原料几千一吨,而做出的CPU,一颗就可以卖几千。

在某些市场上,原料的供需关系和商品的供需关系是剥离的,各自按市场规律运作。

 

牛肉价格跟肥牛价格有很强的相关性吗?不一定!

肥牛的销路单一,养殖户信息渠道少

肥牛方面,由于官方渠道约等于没有牛肉出口。目前国内所有的肥牛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国内消化,这是前提。

供:肥牛→需:屠宰场。

1、养殖户话语权不高。作为单一的养殖户,对市场行情了解是滞后的,小一点的接触的只有牛贩子,或屠宰点,压价、恐慌性出售将养殖户的利润极度压缩。

2、群体性观望导致牛需求降低。行情不好,饲料价格上升,导致大家不愿意补栏,不想补栏。谁也不知道未来牛价的趋势,现在的价格买架子牛合不合适?未来还降不降了?饲料还涨不涨了?群体性观望导致牛需求降低。

3、市场消费降级,屠宰端需求也在降低。其实他们也在观望,牛价是否还能降得更低?现在少收,将来更低的时候多收会不会让利润更大?

4补栏集中导致出栏集中,挤兑无好价。一旦出现集中出栏,出路只有屠宰场、屠宰点等传统渠道的话,就会出现挤兑,要么降价争售、要么继续养。如果屠宰场的屠宰能力或者屠宰意愿没有改善,甚至有所降低,价格会缓慢而持续的下降,直到降到某些养殖户放弃当下出售的情况。

放一个供给曲线,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用一张图表示:当需求一定(红色),提供的肥牛越多,价格越低(黄色供给曲线,牛的越多,价格越低)。牛供过于求,就会减少生产,表现在市场上也就是降低存栏,减少补栏。

最终市场的价格会去到均衡点所在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所谓的理想化的市场价。

 

实际的商品市场,一定是在这个平衡点附近波动的。大概是这样,这也就是市面价格波动的原因。供给太多了,收购价是一定降低的。

但牛的饲养周期太长,养殖户是不能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的,我觉得将来合约化养殖应该是一个趋势。

 

未来

未来趋势一定是和经济走向相关,大家挣钱多了,有信心了,才会更多的消费牛肉。所以目前可以这样做:

 

未来趋势一定是和经济走向相关,大家挣钱多了,有信心了,才会更多的消费牛肉。所以目前可以这样做:

1、适当降低存栏,保持牧场低限度的运营,观望形势。

2、和屠宰场合作,牧场合作屠宰,直销模式。(电商、生鲜、周边餐饮)

3、走合作养殖模式,公司加农户or包收。

4、自繁自育?这个有草场的可以尝试。饲料主要靠买的不建议,目前繁育母牛收益不高,主要靠后端补,现在未来也不明朗。

5、保证产品质量,抗生素、添加剂按规则使用,一个产品暴雷,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想想三聚氰胺事件)。

6、适当提高生产效率,利润高的时候可以尝试各种增产增效的产品,因为利润高,你有很大的容错空间,可以选择新东西。现在谨慎选择已经成熟的,别人验证过的东西吧。

一点个人观点:

目前的回升是暂时的,是国家收储+政策等因素叠加导致。个人预计,肉牛价格回升要在明年下半年。

另外,行业内互相埋怨,内卷是无效的。本次危机是消费环境导致的,行业内部各产业链更应报团取暖。还追求去年甚至前年的利润率是不行的,各个环节都少亏一点,总比一个环节亏死退出,链条崩溃的好(虽然有点理想主义)。

 

 


牛肉价格死扛,肉牛跳水,谁的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