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芬里尔战史杂谈(3)——装甲教导师的“Bumblebee”???

2022-02-27 12:13 作者:芬里尔战史研究  | 我要投稿

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资讯,请点击上方 芬里尔战史研究 关注获取!


芬里尔战史杂谈是我们的全新栏目,每期将围绕一个独立的主题展开。



装甲教导师是纳粹德国非常有特点的一支非常有特点的装甲部队。作为样板部队,在组建过程中,他们采用了许多新编制和新武器。不过,今天我们主要讲讲他的装甲歼击营和他装备了不多见的“黄蜂”式自行反坦克炮。


“黄蜂”式自行反坦克炮是Alkett公司设计制造的一款自行反坦克炮。车体采用的是“三/四号火炮运载车”(Geschützwagen III/IV)。车体后部搭载了一门Pak 43/1 L/71 88mm 71倍径的长炮身反坦克炮。保证了该车拥有足够的动力和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它的战斗室为开放式,薄弱的装甲也仅能防护弹片和轻武器。


“黄蜂”式自行反坦克炮的产量不高,总产量还不到500辆。它们中的大多数被编入独立的重装甲歼击营(s.H.Pz.Jg.Abt.)中。在库尔斯克会战的首次行动中,既展现出了超凡的作战能力。此后,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战斗到战争结束。


虽然有着强大的杀伤力,但是由于装甲薄弱。战术使用上想必也不能与坦克或突击炮一样要强斗狠。编制上,它们编入装甲歼击营(Pz.Jg.Abt.)。往往是作为最后的反坦克力量投入。而数量稀少,装备它们的部队又常常被握在更高级的指挥单位。前文也提到了,绝大部分“黄蜂/犀牛”自行反坦克炮装备于独立的重装甲歼击营:

不过,也并非没有例外。例如,第1装甲师也曾装备过“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在自己的师属(第37)装甲歼击营中。实际上,该师的“犀牛”车是通过吸纳其他单位而来。具体情况我们会在其他文章中详细讲述。

第1装甲师,第37装甲歼击营第2连的“犀牛”(从1944年6月更名)自行反坦克炮

装甲教导师因元首第51号令(加强西线)而起。组建过程中,许许多多的预备和训练部队参与其中。比如,第43预备与训练装甲歼击营(panzerjäger-Ersatz- und Ausbildungs-Abteilung 43),就参与组建了第130装甲教导歼击营(panzerjäger-Lehr-Abteilung 130)。


1944年1月,装甲教导师的各组成单元开始在法国东北部集结开始编训。

根据最初的组织规划,装甲教导歼击营,应编有三个连。其中第1连装备14辆Jagdpanzer IV;第2连编有14辆Jagdtiger(“猎虎”);第3连为牵引式反坦克连,装备12门牵引式反坦克炮。
1月24日,装甲教导歼击营编制再度调整。显然,装甲兵总监制古德里安觉得作为全军的样板部队(什么是样板,就是模特啊!装备要更大胆!),原有的编制还是太保守了。经过调整装甲教导歼击营编有三个连,分别装备Pz.Jg.IV;Pz.Jg.V(“猎黑豹”!)和Tiger II。
2月5日,装甲教导歼击营的第2连不再装备Jagdtiger,取而代之的是le.Pz.Jg.IV。原第3(摩托化牵引)连将改编装备Jagdtiger。
2月18日,陆军武器总监与后备司令再度发文进一步明确了装甲教导歼击营的编制。


当然了,编制只是愿景。实际上,装甲教导歼击营此时(1944年2月)装备的是Jg.II(即Marder II)和Hornisse(“大黄蜂”)们。注意啊,此时的编制已经调整为,第1(Pz.Jg.IV)连;第2(Pz.Jg.IV或Pz.Jg.V)连;第3(Jagdtiger)连。


最终,31辆le.Pz.Jg.IV于1944年3月16/17日派送给装甲教导师。
44年3月,还未接收到任何新装备的装甲教导歼击营的组建工作仍重而道远。涂蓝为人员装备均已可行动;涂红为人员装备均不可行动;涂绿为仅人员可行动。
装甲教导师的1辆指挥下Jagdpanzer IV。实际上,教导师也是第一支装备该车的野战单位。

1944年4月,新配发的Jagdpz.IV已经就位。装甲教导歼击营将它们装备于第1和第2连(各14连)另外2辆装备于指挥部直属连。而第3(Jagdtiger)连装备的也并不是Jagdtiger(实际上此后从没有装备),而是突击炮和IV号坦克(此刻的装甲教导师的四号尤其多,不少于120辆。这可能是由于第一装甲(黑豹)营的改编迟迟无法开展有关)。


最终,在诺曼底战役开始前,第3(“猎虎”)连也没能装备上计划中的究极战车。此刻,三个歼击连都混编了Pz.Jg.IV(总数31辆)和牵引式的反坦克炮(Pak 40)。注意,第3连仍然倔强的坚称自己是JagdVI连。


结论


所以,装甲教导师在自己的组建之初,曾将装备过至少4辆“大黄蜂”(Hornisse)自行反坦克炮。不过很快,在他们获得新歼击车之前,之时或之后。这些车辆包括同样早期装备的Marder II一样退还或转属给了其他单位。

那么这些,包括“大黄蜂”在内的这些自行火炮来自何人?

原来啊,第130装甲教导歼击营组建自第一装甲兵学校(Pz.Tr.Schule I)。而这所学校就位于Wünsdorf。有明确记载的分配就有2辆Norrissen(此外还有不明确的记载)。至少有4辆Hornisse和14辆Marder II作为教练车,帮助装甲教导师的组建。但他们很快被退了回去或者移交给其他单位使用。并且并没有投入到战场。


(全文完)


如果喜欢本文,有请点击转发,点赞,在看支持我们!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芬里尔战史研究获得

芬里尔战史杂谈(3)——装甲教导师的“Bumblebe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