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两天动态的一个总结
我其实也很迷惑,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但是我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没有变过,没有,也不可能站到受害者的对立面去。
在昨晚,刷到相关视频之后,我先是对受害者一方的账号的复原代价进行了估算,得出了本次事件弥补损失可能需要接近六位数,保守估计可能也过一百单,这还是仅账号层面的损失,并不包括后续行为造成的连带损害。
我个人是非常支持受害方获得过错方至少上述金额的赔偿的,从一开始就没变过。
然后,在这条动态下面有人在给受害人泼凉水,说这件事号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借号,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了,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这一看法的,这一看法就像是经典的受害者有罪论。
接下来就是后面很多人误会的地方了。
我从一开始都没有,也并不认为过错方不需要进行赔偿,但是我认为,作为受害者,账号所有人出借账号的这一行为,其责任存在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一方面的因素是游戏官方的。
在开启这个话题之前,我以为大家都非常认可我最初的观点,即,过失方应当赔偿账号持有人账号复原的所有开支,以及不可复原项的补偿方案,以及这段时间后续造成的精神损失的补偿金等,保守估计接近六位数的金额。
并在这一观点成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出借行为本身,受于动态的字数限制,所以也就没有在后续的动态中继续重复这一观点。
但在后续的多条动态中,我发现评论的导向有些事与愿违,似乎有一部分人认为,我这一观点的预设条件——即足额赔偿,甚至还要加上精神损失连带赔偿——是不存在的,我的后续观点是为了让过失方逃脱赔偿责任。
这和我的初衷有着十万百千里的距离。
那么考虑再三,因为动态有着一千字的限制,我决定还是单独开一篇专栏,来详细解释一下,在赔偿必须执行的前提下,后续关于账号出借行为的探讨。
既然讨论到账号出借行为,那么就要分析账号出借行为对账号持有人能带来什么收益。
在明日方舟这个环境下,账号出借行为主要可以带来两个层面的收益:一是填补限时内容的限定奖励获取。二是提供一个完美的账号基础,参与到某些集体活动当中去。
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两个层面。
首先是限时内容的限定奖励获取,所谓限时内容的限定奖励,有一些比较膈应人的例子,比如要求十三日内至少十日全勤的危机合约蚀刻章,一旦你错过了相关内容,那么章子就不可能再获得了。
还有比如放在比较靠后的签到活动奖励,这个倒相对好一点,没有前者卡得那么死。
游戏届一直有一个俗语——“我花钱买的游戏为什么还要亲自玩?”,这其实也是反馈了在付费达到一定额度之后,玩家可能出现的心态变化。
其实对于高氪玩家来说,游戏内的部分系统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基建,比如公招,甚至是日常恢复的体力,在这种情况下,在游戏内可能追求的就是一些其他,更稀有的东西。
但这种追求的变化也会导致,原本跟随日常可以比较简单达成的某些东西,很容易会因为现实中的事情而忘掉,又或者是因为现实中的某些原因,导致某些关键时间点连续未上游戏。
在这种情况下,重氪玩家本身就是有一定的,通过他人代理来解决部分游戏内容的需求的,这种需求对普通人来说性价比不高,但是对他们而言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这是第一种可能会出现账号多人登录的情况。
第二种,则是参与集体项目,提供一个账号基础。
参加这种项目,其实更多的是追求账号在社区中的存在价值,而不仅仅是在游戏服务器中的那串数字。
之所以明日方舟会出现这类集体挑战项目,原因有不少,核心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本身游戏的定位强调策略性,给了集体挑战的基础;二是数值阈值与付费程度挂钩,导致事实上在集体项目中,左手、打手和账号很难呈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第三,也是一个在多个话题中都存在的问题,就是部分项目存在可以一图概括的成果展示页面,甚至有人希望将这第三点从截图拓展到游戏内永久记录,后者的观点我是不认可的。
因此,这是问题的第一个层面,为什么我说账号出借这一行为有其客观存在的合理性。
然后是问题的第二个层面,出借账号,需要承担什么风险——无限制责任风险。
因为明日方舟只有一种账号出借方式,就是将账号密码都交给对方。
因为风险和收益表面上的不对等,所以有不少人认为,账号因此完全不能出借给他人。
这个说法其实,对也不对。
但换个视角来看,如果因为存在风险,就避免这一行为,那么,如果因为本人无法登录的原因导致限定内容缺失,那么就很可能会因为追求目标的破灭而直接退游,绝大多数人还会选择在尽量降低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出借账号。
对于后者而言,作为一个策略游戏,社区中挑战极限的行为会少上不少,整体的活力有可能——但也说不定——会降低。
我并不是认为攻略组这一实体必须存在,在第一批理想驱动的攻略者因现实原因逐渐降低在相关内容的存在感之后,不少臃肿的攻略组内的部分成员其实本身就在为三分工模式拖后腿,这些人也形成了今日令路人颇为反感的圈子文化。
与此同时,有人在评论区将原神也拿出来举例子,但事实上二者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至少在明日方舟比较明显的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没有那么明显。
限定奖励相关问题,我印象中并没有必须高频率登录才能拿得到的限定奖励,所以舟的问题一事实上在原并不严重,虽然在材料方面存在体力限制的问题,但是有付费礼包给补上了,本质上,在重氪的最后阶段,不追求极限圣遗物的话,是基本没有找代肝的需求的。
问题二其实也差不多,原的策略性要求并没有舟那么高,原的游戏挑战内容在社区分享中的价值也并没有那么高,加之活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与练度脱钩的小活动,整体的集体挑战需求更少。
因此,在原这边的本身需求就没那么高了,接近于零的需求,加高风险,类似的行为理应更谨慎一些,同时也确实有相对更谨慎的方案,PC端的扫码登录,虽然相比传统网游来说还是约等于没有,但起码也是有,在直播环境下起码能够提供一个快速止损的效果。
但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基本为零的需求,和高风险的不对等,玩家冒险的可能性也会低很多。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使用协议》中的“不得”和“禁止”并不能划等号,当然,这个和今天的问题没有直接关联,但是也引起了一些我认为不太恰当的观点。
免责条款中确实有提到不能将游戏账号提供给他人使用的这一条信息,但这并不代表游戏官方需要主动禁止玩家自行决定将账号提供给他人使用。
如果真的直接通过技术手段禁止了,那么无论是实现上,还是具体执行过程中都会引起比较大的麻烦,具体类比一下你可以理解为半夜12点要你用PC模拟器进行个人脸识别。
因此,在具体条款的描述中,表述是,因相关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行为人自行承担。
准确点来说,就是具体的纠纷你们自己解决,别拉上我,我不管。
因此,准确来说,将账号提供给他人使用的行为,本质上不属于违背《使用协议》。
因为这句话的逻辑是:不得……,否则……。否则之后的内容,是对不得的警告。
本质上这属于一个免责声明,在游戏官方本身没有过失的前提下,在法律意义上这是有效的,但同时,也并不代表出借账号属于违规,仅是该行为理论上不受保护的一种说法而已。
但不保护该行为,以及不承担法律责任,并不意味着游戏官方就和相关的纠纷没有关系。
因为确保付费玩家,不,准确说是所有玩家的独立游戏体验本身就是游戏官方应尽的义务。
现实情况就是,部分玩家因为游戏设计原因,导致存在一定的账号出借需求,同时又在免责条款之外不提供任何基本保障,将账号安全性仅仅维系在账号密码之上,这其实本质上对玩家就不太负责任。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有两个方式可走,一个是改变游戏设计的方式,尽量避免玩家产生账号出借或代理需求,至少用钱能解决,但这对于明日方舟来说非常不现实,先不提后者和游戏自身的口碑相悖,前者也对开发和运营会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无解。
但是第二种方式是可行的,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最底线的账号保障,让玩家可以直接规避掉小于一定程度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解游戏内道具、非自主误操作等。
这个设计就是常说的二次认证,或者说二级密码。
评论区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对于二次认证有着各种各样奇妙的误会,相比于逐条回复,还是统一讲一下比较好。
二次认证一般来说有两类表现模式,一类是敏感操作二次认证,一类是敏感操作延时解锁,二者的适用范围并不一致。
敏感操作二次认证,指的是在执行部分操作的时候,需要进行二次认证操作,根据强度不同,可能是动态短信、手机令牌动态密码(需要手机APP的实时密码)、或者静态密码,频率也有一次一验,或者每次登录验一次等。
二次认证一般适用的范围是,直接现金代币的使用、游戏道具的分解、游戏内交易系统出售行为(包括道具卖商店)。
二次认证在绝大多是时候都是用户【手动选择开启】的,如果是静态密码,还有一个延时强制解除功能。
所以不存在说,二次认证会相比没有二次认证增加游戏时长的说法,因为你不开就没有了。
同时,根据二次认证一般的适用范围也可以为明日方舟内可能适用二次认证操作的部分其实并不多,严格来说只有三项:
将源石转化为理智或合成玉,将信物兑换为黄绿蓝票,将家具分解为家具零件。
合成玉、单抽十连券等,通常意义上来讲不属于二次认证的保护范围内,因为消耗他们不属于上述三种操作之中的一种。
至少在有二级密码的游戏中,相似性质的游戏道具是不受二级密码保护的。
将信物兑换为黄绿票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分解信物,也可以理解为出售信物,但无论哪一种,都属于二次认证的理论保护范围的范畴。
你可能认为信物这种东西对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就是兑换黄绿蓝票,应该远没有合成玉价值高。
但就行为定义上,一个是卖店行为,一个是普通道具的使用行为。
二次认证一般是不保护使用行为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使用行为都不会保护,敏感操作延迟解锁就属于保护使用行为的一种操作,通常见于有装备强化破坏系统的游戏。
装备强化本质上是一个使用该装备获得下一等级装备的使用行为,不属于常规二级密码的保护范围内,但价值又高,高到用户愿意承担保护行为的时间代价,所以会有类似的保护措施。
明日方舟内没有需要使用该保护措施的地方。
当然,相关的账号二次保护措施,并不一定严格遵照上述的适用原则,但大致上可以这么划分。
回到这次事件上来,有人说点击信物兑换凭证没有直接将信物兑换成凭证,还要再点一下确认,属于存在二次确认,游戏官方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够好了。
但其实就在游戏里就有一个范例可以说明上述观点的错误。
就是公招系统。
你点击刷新之后,会弹出一个弹窗,询问你是否消耗一次联络机会,这个操作的过程和你点击信物兑换,然后弹出弹窗是一样的。
我不清楚大多数人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但反正我是已经点掉过不少四星甚至五星词条了,在神志不那么清醒的时候,不过我算是幸运儿,没有点掉过六星的经历,但事实上有不少老玩家还是经历过这样悲痛的经历的,出了个高资,顺手一刷,没了。
所以官方后续针对高级资深词条和资深词条设置了一个二次弹窗。
所以,这方面,游戏官方理论上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就算退一万步讲,你说普通信物只有换黄票的作用,没什么价值,那难道专门将绝版信物留了一两个月还不兑换黄票的用户真就是为了攒着以后换黄票吗?
当然,增加二级认证对于和本次事件类似的事情,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毕竟将一些本身功能就是用于使用的道具强行留下来收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奈之举。
相比基于蚀刻章相关的成就系统,以及仅有干员和敌方信息的图鉴系统,一个记录玩家所曾经拥有过的道具及其数量信息的图鉴也是可以存在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广大玩家更有普适意义。
但这一操作的具体执行难度要远高于增加一个二级认证。
鹰角理论上是存储有开服至今所有的玩家数据和道具变更记录的,但是将这些原本并未主动统计的数据整理成一个每个玩家专属的图鉴,是一项超级大工程,至少可能会挺费电的。
另外,最后也提一句,二次认证并不仅对重氪玩家有效,它同时还能避免以下意外操作:
1、设置不恰当的模拟操作录制功能在凌晨四点游戏状态更新后,进入抽卡页面消耗掉玩家的源石。
2、因为太困了,在床上玩手机,结果肚子不小心帮自己用源石抽了卡。
3、因为设置出错,不小心选错了代理的自动录制,结果把本来买皮肤的石头给碎了。
我相信不少人肯定有自信自己干不出这么愚蠢的操作来,也不会有相关的操作需求,但至少,这些功能并不是只对极少数的玩家有效的“可有可无”的功能。
如果是单类操作单次登录认证的话,事实上也不会产生很大的额外时间消耗,因为本质上一个玩家每个月相关操作的次数非常少。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下来就三句话:
1、对受害人(号主)造成损失的当事主体应该足额且诚心地进行赔偿和道歉,具体我算了下,可能接近六位数,但结合当事主体的态度,我觉得一分都不能少。
2、账号的出借行为在当前游戏环境下有其合理原因,在号主本人已经承担了最直接的损失的情况下,不应该再继续指责号主当初作出的决定。
3、鹰角作为官方,在相关方面的设计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账号出借”这一独立行为上(不考虑有无导致实质性效果),存在一定的责任(具体多少你们自己定吧),藉此事件,最好能够真的改善一下这方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