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所向

一群小行星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理想。
“那颗红色的星球,总是让我心驰神往。”
“梦幻般的蓝色星球,才是我命运的归宿。”
“有朝一日我希望能领略灼热的恒星。”
“我想的和你们都不一样,我渴望……”
它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畅想未来的经历,久久不息。可现实是,它们被定律锁在小行星带的轨道上,不得偏移半步。有时候,某颗小行星会因外界的扰动而偏离轨道,开展新的旅程。更多时候,小行星间会发生多次碰撞,将偶然的扰动消弭。
对一颗小行星来说,摆脱轨道的幸运可能几千万年也不会发生。幻想便成了枯燥的恒星年之间值得热衷的事情。1140却是一个例外。虽然质量偏大,但1140与其它小行星并无本质区别。它已经保持了那几乎正圆的轨道几百年,几百年来发生的大事都与它无关。这并不意味着它走运的可能性更大,概率学对它们一视同仁。
可在刚才,1140被彗星撞离了其固有轨道。那颗著名的彗星每76年穿过小行星带两次,这是在漫长岁月过后被发现的规律。同依靠引力变轨相比,受撞击变轨更为有效,这也是小行星们关注彗星的原因。当彗星刚靠近至依稀可见的程度时,小行星们就互相追逐、推搡,以迎合彗星的轨道。可惜它们并未进化出运动结构和神经系统,微观上的粒子只会无规则地运动,于是理所当然地与彗星错过了。
彗星与1140碰撞时,撞击面积较大,使得1140只产生了极少量的碎屑。剩下的主体,在动量守恒的影响下,以超过彗星的速度,向太阳系内部冲去。
那些目睹了一切的小行星,激动又疑惑,猜想着1140得到眷顾的原因:
“我早就看出1140的与众不同,它的成分与我们不一样……”
“1140凭借它出众的智慧,预先计划了这一切,……”
“都是谣传!1140原本就不存在,它是从彗星上剥离的,那些碎屑都来自于彗星……”
待到1140与彗星都消失在视线之外,小行星们又回归了先前的话题。
“我还是去最大的行星吧,我有朋友在哪儿……”
“遥远寒冷的黑暗空间,才是我魂灵之所在……”
“……”
它们又开始激烈的讨论,热切地企盼着梦想成真的那天。它们并不清楚1140变轨的原因。运气或神佑,自然成了万能且合理的解释。彗星也不明白发生的事,它只是例行公事。已经被宣判死刑的万千生灵更不知道,它们只预计了明日生活的美好。
至于1140,习惯了沉睡,以为自己还在小行星带中,浑然不知自己正向着白垩纪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