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的隔阂
今天刷b站看到了关注的up的争吵,也想到了自己曾经注意过一些所谓的鸡汤,这种鸡汤主打的就是人性,觉得人性是恶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既然如此与其满足别人的恶,不如成为恶人,利己自私,让自己更努力吧啦吧啦。说实话,很可笑,都不值得花心思反驳,他们觉得只要给自己的言论冠上了人性的恶,那么就足以证明自己看得比别人更透彻,自己比别人更加深邃,他们觉得如此便是与那些为了善良的理由的“愚昧”的学生划清了关系,会显得自己更加优秀。蠢,很蠢,蠢的让人无奈,说出这些话的人几乎没有亲身体会过真正的人性的恶是什么样,他们觉得自己在一些事上被别人针对或者看到了一些恶行,就觉得自己看透了人性,就和小朋友没被分享零食就骂人都是自私的一样,让人想笑。人性的恶和人性的善一样没有上下限,与其去思考人性的恶如何,倒不如去探索人性的善可以达到何种高度,总有恶行会刷新你的三观,也有更多的善行值得我们去深思。
记得之前的一个新闻,某男孩为了实现爬山梦想,在网上发起众筹结果引起公愤,我对这种行为不好评价,但这种现象绝对是病态的,倘若大家都用公共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么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呢?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求助的人呢?我想的不是这个孩子的问题,起码事情的源头不在他身上,我更在意的是那些为他捐款的人,我的思想浅薄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在我看来,为他捐款的人可能都是一些有钱人,他们不在乎这些钱,那么为什么不是捐助病人?或许是梦想比起疾病更让他们有切身体会吧,越有钱的人越不会为生老病死的问题担忧,也许是他们从未有过大病,也许是他们曾经体会过但已经麻木了,他们的关注点在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赚更多的钱上,所以当他们看到为梦想而众筹的人时,更容易带入自己。那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善行吗?当然是,他们能够为别人的事情放弃自己的利益。但这种行为确实有一种荒谬感,不过终究是别人的钱,别人怎么使用我们无法左右。我们依然可以思考,可以评价,为什么他们宁愿资助梦想也不愿资助生命,为什么他们在大善面前舍弃小善?
其实这个答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在这里我想拿自己举例,我想将道德的手术刀切向自己来看看自己的病在哪里。
在我高中的时候,我是个在周围人眼中很好的孩子,因为我喜欢做善事,在班级人缘也很好,我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喜欢干些脏活累活,他们觉得我是个善良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觉得,直到我展现出了自己丑陋的一面。有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同学受到了我的感染,他也开始做善事,也开始主动帮助别人,而且主动帮我做很多事情,他真的很好,好到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他的影子,自己的行为是在模仿他,也是那时起我能感觉到对他的厌恶,但我实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直到我在意林上看到了和我经历相同的人,也是那时起我明白我不是什么善人,我只是个想借助善行来让自己变得独特,让自己更有存在感,就像那些自以为看透了人性的恶的人一样,将善恶变为展现自己的工具,我从不是个善良的人,我的善只是为了我的目的,或者说我的那种善行是一种老实,一种没有见过市面,为了保护自己而装出来的老实,一旦有足够的利益吸引或者我的利益受损,我就会脱下这层伪装展现出恶的一面。我现在已经上了大学,依然时刻对自己进行剖析,明白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高中的我确实没什么特长,在班级是个透明,当我做善事的时候,受表扬的时候我意识到原来我可以通过这种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心理需求,也是那时起我误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人,你看,人性的恶确实存在,但它也绝非是可以轻易洞察,轻易地说出口,那些人人都懂脱口而出的恶,往往只是恶所表现出的表面,真正的恶是藏在心里不愿透露给任何人的,甚至也不愿透露给自己。
庆幸的是,我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对自己的虚伪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看清了善的更高层次,惋惜的是,他们出现的有些慢。其一是自己的家庭经历,家里发生了一些大的变故,那场变故来的很突然,我们谁都没有准备好,甚至都看不到出路,那几天我们都在叹息,想着办法度日子,想着谁能够帮助我们,我走在街上散心的时候,都恨不得向身边经过的人求助,那种危机到来的时候的无助感只有自己真切体会过才能明白,那时候我都恨自己为什么要有良知?不仅帮不到我,还会让我一直受折磨。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新闻中,一个大学生买彩票中了15万,收到了很多陌生人的求助,当时的我觉得别人的钱关他们什么事,却没想到需要帮助的事情落到我身上时,才意识到哪怕一点希望也是希望。很讽刺,仿佛上天在用惩罚来告诉我自己思想的自私刻薄。这件事让我对善有了更深的感受。
其二是我在大学遇到的老师,他们的道德教导不多,但很震撼人心,至少对于我来说如此。从我进入大学时,我一直喜欢看一些政治历史和社会类的知识,因为我觉得他们之中有我想追求的善和行。大一大二一直如此,看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感悟,每次都自我感觉良好。我很庆幸我遇到了两位好老师,一位是吴老师,他是哲学博士,懂的东西和道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别人总是那么宽容,被骗了几十万也只是上课的时候随口一提告诫我们吃亏是福。我很喜欢听他讲自己的道理,但很可惜我之前并不理解这些,直到有一次他在讲完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后,我无意间看到了他的眼睛,他的眼神和我爸教导我时一样,也和罗翔老师在视频中的眼神一样,有一种无奈和期盼的流露,当时的我刚经历完家庭变故,也是那一刻那个眼神点醒了我,我只不过是个什么都没经历过的学生,没经过社会的磨炼,以为自己受的那些苦都很严重,哎,有些道理人人都懂,但经历过和没经历过的人之间的感受真的是天差地别。另一位我所敬佩的老师是刘老师,他的行为让我感触良深。一次他在为企业做咨询顾问的时候,讲到在招聘人员时要注意岗位可能会对男女能力有些不同要求,类似于煤矿工只能由男性担任,结果被公司员工污蔑到老板那里说是刘顾问搞性别歧视,老板肯定不信便将这些告诉了刘老师,令我意外的是,老师想的不是怎么证明自己清白以及惩罚这位员工,他为了保住这位员工的工作故意给了一个含糊的说辞:一个岗位适合男性还是适合女性要实际聘用才知道。那时我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对自己品德的良好感知只适合同龄人的对比,是在夜郎自大。这两位老师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我有才必先有德,否则只会害人害己,毫无疑问两位老师都是社会上定义的成功人士,但我更敬佩的是他们的知识和德行。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故步自封,让我意识到如果想要让自己德才并长,不是要关心那些远在天边的大事,而是那些发生在你身上的小事,你身边的那些足以成为你榜样的人。我大一大二一直都是在潜意识将自己看成完人,即使知道自己的缺点也选择性忽视,打着提升自我的名号看着那些远在天边的事情指手画脚,对着那些凝聚着别人知识的书籍做着自己浅薄的评价,企图逃避对自己的审查。我也意识到自己上大学的收获,一是知识,二是良师,眼界不是看出来的,是想出来的,是现实中被人教出来的,我学得再多也只是知识不是眼界,只有思考了,践行了,那才能成为我的眼界。
我也想过,如果将来我发达了,挣钱了,成为老师那样的人,那我是否能和老师们一样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善心,或者我的善心也会变得和那些资助梦想的人一样,对生命麻木却对梦想敏感,但我是万万怕自己会变成这样的人的,如果有可能,我更希望自己一辈子投身于学术研究之中,没有那么多的外在打扰。不过家庭的担子是我这个长子一定要扛起来的,倘若这都做不到我才是愧对了大家的教导,愧对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当初为了梦想放弃了理科,现在又要为了生活放弃梦想,无论梦想还是生活,无论对别人求助的怀疑还是自己的深刻体会,现实会让你用亲身经历去感受别人的无奈,而不是一直做一个对别人冷嘲热讽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病,每个人也都握着一把道德的手术刀,只不过我们都喜欢成为救治他人的医生,宁愿一身病也不愿看到别人的痛苦,救治了许多人也不愿救那个最需要我们救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