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火爆全网,山寨汉服的原罪能洗清吗?

丁真的笑带火了四川理塘,李雪琴的段子带火了东北铁岭,山东网红博主的喊麦口号捧红了曹县。
如果到现在你还不知道曹县,那你out了!只要上网,这几天就总能频繁刷到曹县的各种梗: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
“你出生就在曹县,我还怎么和你比?”
“当你说出你是曹县人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输得一塌糊涂!”
这个位于山东菏泽的小县城一夜时间化身为“宇宙中心”,连县长都出面回应。
曹县牛在哪儿?去年秋季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淘宝村百强县名单》中,曹县凭借151个淘宝村、17个淘宝镇的数量,位列百强县第二名,排在第一位的,是浙江义乌。

在十多年前,曹县还是山东出了名的贫困县,人均GDP在全省排倒数第一,当地人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如今,曹县凭借木制品、演出服、汉服、电商等多个特色产业,跃居菏泽市的GDP担当,成为乡村振兴的范本。
曹县盛产桐木,是制作日式棺材的主要原料。有网友发现,在2017年,就有日媒报道,日本90%的棺木来自中国曹县,与之相伴的,是配套的寿衣,当地形成了全套的制衣产业链,布行、线行、裁剪、绣花、打版制版、数码印花、辅料等等,从制作到成品发货,一个不缺。
国内电商的兴起,为当地制衣企业打开了另一扇门。2008年,某位村民尝试注册了一家影楼服饰淘宝店,竟意外地淘到第一桶金,引起其他村民竞相效仿。在制衣产业链完备的基础上,当地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影视服饰生产基地,工厂生产的演出服通过淘宝发往全国各地。仅仅在曹县大集镇,就有1.8万家淘宝店,几乎家家和电商都有牵连,淘宝上70%的演出服都出自这里。

当地政府趁势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逢年过节回乡的年轻人都会收到《致返乡青年的一封信》:“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做淘宝”,眼看家乡的电商越来越火,留学生、海归、大学生都觉得外面的世界不香了,扎堆回乡创业,为曹县注入了创新力量。
近几年,多部古装剧热播,传统文化复兴,年轻人消费观念向国牌国潮转型,汉服文化追随者越来越多,需求爆发。曹县人敏锐地察觉到:寿衣、戏服与汉服的生产,只有一线之隔,为啥不做汉服?
说做就做,搭上汉服热,曹县又成了!直接把原来千元价位的汉服做到了100-300元的白菜价,填补了低端市场空白,很快占据全国汉服市场30%的份额。隐藏在傲人业绩下的,是粗暴抄袭,早期出自曹县的汉服,多多少少能看到网上一些爆款汉服的影子,甚至有一些直接全盘照抄,这也给后来发展留下了隐患。

和正版汉服比起来,山寨品布料差、做工差,并且未严格遵从历史上的汉服制式,在汉服圈子里饱受诟病,遭到汉服粉抵制。2019年,难以容忍自己家的原创款型被屡屡抄袭,汉服品牌“汉尚华莲”的老板带着律师团到曹县维权,把涉及抄袭的汉服商家告上法庭,最终获胜。在这起官司中,抄袭商家付出了惨痛代价。两面夹击之下,商家们意识到侵权的严重性,开始逐渐开始转型,找设计师制版、买版权,做原创服饰。
曹县目前约有汉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2000多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600家。专业机构预估2021年汉服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在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的趋势下,如何体面地瓜分这块蛋糕,是越来越多商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不只是汉服,在这里,我们也给所有服装企业提个醒,服装成品会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包括:品牌商标权、服装设计作品版权、成品外观设计专利权。如果你是做自主品牌的,一定要提前给自己的品牌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发现市面上有商家侵权,可收集证据直接起诉侵权方。另外,在进行新品设计时,也要注意避免侵犯其他品牌的版权和专利权,知识产权官司败诉后,动辄几十上百万的赔偿不说,还会浪费时间、人力、物料成本,损失品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