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外: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生产生活方式进入中国。
2.内:近代民族工商业,城市近代化的推动(国民大革命)
3.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一系列政治活动的推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中国政府各种改革的推动
5.西方自由民主平等共和等近代西方思想传入,先进知识分子努力,实业救国热潮
二.表现
1.服饰
⑴原因:①随着外国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政府改革
①鸦片战争后,在民间出现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存(双半性)
②民国期间:政府仿效西方各国,颁布男女礼服制,
⑶特点:中西合璧,中西文明激烈的碰撞与交融,促成中国服饰改良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带有政治色彩)
断发:原因: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②政治运动推动③政策推动
过程: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废除
不缠足:原因:①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②康广仁等
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③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
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起来。
3.大众传媒
⑴报刊
①出现:19世纪初
②兴起: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公众有了新闻挂念
③发展:1872年《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884年申报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④普及: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南《实务报》北《国文报》)新文化运动后,成为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⑤影响:a.开阔视野b.关注国事c.传播新知
d.启迪民众,推动印刷业发展,宣传教育,推动思想解放
e.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⑵电影
①传入:19世纪末
②发展:1905年谭鑫培《定军山》,中国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
1913年《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1931年《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⑶意义: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实时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中国近代化进程和思想解放。
4.移风易俗
⑴日常礼仪:①变化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外来西方侵略的加深,中西交往加深
②内容:a.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b.旧的成为入“大人”、“老爷”,则被“先生”或“君”所取代。
⑵婚姻风俗变革:①动力: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
②状况: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
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a.西方入侵早,新思想观念影响早b.对西方思想容易接受)
⑶丧葬变革: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的特征
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②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发展程度较高,广大内地农村没有什么变化。
③过程:新旧杂陈、中西合璧、缓慢渐进。
④水平:受传统思想印象深,内地缓慢。
⑤动力:主要受一些社会运动和上层知识分子推动。
⑥原因:都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