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多系统萎怎么办?
多系统萎缩(MSA)是-组原因不明的,可累及锥体系、椎体外系、小脑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多个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本病于1969年首先提出,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小脑性的共济失调和锥体束等症状。年发病率估计为0.6/10万,患病率约为( 1.9-4.9) /10万。 男性发病率略多, 男女比例约为1.3:1 ,多为.中年起病,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

因此50岁以上的人群年发病率达( 3-5 ) /10万。MSA通常隐袭起病,进展比帕金森病要快,但比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要慢。80%的患者在出现运动障碍的症状后5年内瘫痪,一般病程为5-6年,但流行病学也发现约20%的患者存活期超过了12年。MSA主要分两种亚型,一种是以帕金森综合征为突出表现的MSA-P型,一种是一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的MSA-C型。该病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对症治疗。

多系统萎缩的中医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症状,延缓病程的进展。针对不同的系统损伤,可以有不同的中医诊断。对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中医诊断为痿症,治疗多以益气养血、温补脾肾为法,来对症治疗低血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症状者,中医诊断多为颤证,治疗多以养血柔筋、熄风定痉为法;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诊断多为痉证等,治疗多以熄风止痉、补肾填髓为法。

多系统萎缩真实案例分享
多系统萎缩患者,66岁,患者除了有轻度高血压外,无其他特殊既往病史,患者主要表现为发音困难和持续性夜间吸气性喘鸣,但白天无上述表现。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神经系统体检发现患者有轮度的直线行走困难,血液检查、胸部CT和脑脊髓MRI均无异常发现,喉镜检查发现双侧声带活动受损,诊为特发性联返神经麻痹。

住院8天后,患者出院。4个月后,患者因站立不稳再次入院,患者自诉有勃起功能障碍及尿急症状、并反复做同一个梦,做梦时还有肢体乱动现象,说话发音困难、小脑功能障碍(轮替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后冲表现,体位性低血压,诊断为多系统萎缩。

通过服用氯硝西泮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且持续恶化,共济失调症状继续加重,独立行走经常摔倒。网上看到王常在医生采用中药益脑补髓汤治疗多系统萎缩收效良好,经过咨询了解,前来就医。
服用一个周期回访,患者自觉腿僵硬,沉重没劲比以前好点,颈部疼痛不适感觉减轻,头如果不摆动就不晕,耳鸣比以前好一些。看到了起色和好转,家属也有了很大的信心,每天在家帮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和锻炼。
总共治疗了小一年时间,血压稳定,睡眠良好,晚上说梦话及手脚乱动症状消失,头晕、耳鸣消失,说话比治疗前有劲,也更清楚些,食欲良好,无恶心,走路不稳好转,无摔倒现象。

中医益脑补髓汤疗法:中医认为脑髓空虚是小脑萎缩的病理变化,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肾精亏虚 是其基本病机 。但是,中医治疗疗程长、见效慢,而且无法从根本上控制病情进展,所以我们就得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

多系统萎缩这个病症,到后期痛苦吗,我们说客观的讲,多系统萎缩这个病,到了后期以后,患者是很痛苦的。多系统的萎缩,它的症状在临床表现上,非常复杂,有情感、认知、血压的波动,行为的障碍,生活往往不能自理,严重的可以卧床不起,需要人很好地进行照顾。这样的患者往往是很痛苦的,他的落差,心理的压力非常大,一个活蹦乱跳的健康人到最后卧床不起,也给单位、家庭、亲友等造成了负担,我们说早发现早治疗,尽量的维持、拖延、延缓病情的发展,对患者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北京仁爱堂王常在医生,已经帮助越来越多的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患者恢复起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患者家属远离疾病,重展笑颜。王老大夫认为:疾病往往与人的体质有着密可不分的关系,疾病好治,而体质难调。就如同王常在医生经常念叨的:医道之难也,难于辨证,辨证之难也,难于验体,体质验明矣,阴阳可别,虚实可分,病症之或浅或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悉,而后可以施治,此医家不易之准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