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军事政变:马克龙骑虎难下,非洲国家硬气揭露法国之暴行!
示威者7月30日在法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外纵火:
尼日尔拥有丰富的铀资源,产量占全球总供应量的7%,但是尼日尔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高度依赖国际援助。 尼日尔政局长年动荡,是
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国家之一
。它的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自2020年以来曾发生过四次政变,部分原因是军方不满当局未能遏止伊斯兰极端分子在国内的动乱。 部分示威者聚集在法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外,高喊反法口号,并试图闯入大使馆;还有一些人撕掉了“法国驻尼日尔大使馆”的牌匾,将其狠狠践踏,并挥舞着俄罗斯和尼日尔国旗,高呼“打倒法国!” 、“俄罗斯万岁!”的口号。 “我们要法国滚蛋!”示威者之一哈萨内(Hassane)告诉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0年来,法国一直对非洲人指手画脚,多亏了奇亚尼将军,尼日尔很快便能恢复主权!”另一名示威者奥马尔·巴鲁·穆萨(Oumar Barou Moussa)表示:“我们想对欧盟、非洲联盟和西共体说,‘请别插手我们的事’。”“现在是我们谈论自由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团结在一起,需要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真正的独立。”
为什么法国在非洲这么受人讨厌呢?不得不从历史说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法国目前在尼日尔有1500名士兵和一个无人机基地,而美国则有1100名士兵和两个无人机基地。
尼日尔1904年成为法属西非领地。192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宣告独立。
法国对尼日尔实行的是残酷的经济殖民主义,大量掠夺当地的资源。与其它非洲国家一样,尼日尔被固化在原材料生产和低端产业上。
80% 的尼日尔人用不上电,80% 的尼日尔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一名政变军方代表对外强调:“我们有铀、黄金、钻石和石油,但是却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我们不需要法国所谓的安全保障。” 据悉,尼日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矿生产国之一,法国在当地开采相关资源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而且法国核电站使用的铀有1/3来自尼日尔。 在这之前,从尼日尔开采的铀矿石中,50%以上产量用于为法国核电站提供燃料。 不夸张的说,在法国每 3 个灯泡中就有 1 个由尼日尔的铀提供动力。但讽刺的是,与此同时,在尼日尔,80% 的人用不上任何电。
法国总统府对尼日尔发出战争威胁,企图干涉尼日尔的内政,但帝国主义的这一套早就落伍了,非洲人民不怕法国的干涉:
尽管非洲很多兄弟国家名义上早就独立了,但是法国人还是强行加给非洲人民身上苦难:
尼日尔周边的两个邻国布基纳法索与马里公开表示:对尼日尔的军事干预将等同于对两国宣战,据称两国已向俄罗斯发出军事援助请求。另一个邻国阿尔及利亚也表示:“当邻国发生入侵时,阿尔及利亚不会袖手旁观。”
问题来了,如果动武法国打的过阿尔及利亚吗?答:显然打不过,因为法国是五常中军事最弱的国家,尽管最弱,但是嘴巴最硬,一天到晚喊口号,但是非洲人民不吃那一套,依然让你“滚蛋”!
除了阿尔及利亚,法国和马里、突尼斯等非洲国家的关系也趋于紧张:
非洲有13亿人口,3000万平方公里。中文网的逆天法粉这么爱法国,法国知道吗?能不能不要背离事实啊?法国菜是事实,21世纪非洲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也是事实;法国连20世纪都能被第三世界赶跑,忘记了法军的骄傲成名之战《奠边府战役》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了吗?精法可不能背离事实啊:
看看法国陆军的装备,清一色的轻型装甲车,想找点重装备都难,就这能打得过非洲老大哥埃及或者阿尔及利亚吗?怕不是活在梦里,就凭那215辆主战坦克、11万凑人数的陆军和坦克比将军多吗?就那点武器,人都比装备多:
90门自行火炮、12门牵引火炮、11门火箭炮、132门迫击炮、155mm榴弹炮月产2000枚:
简评:法国一堆轻型轮式装甲车,还想打高烈度战争吗? 更不用说,法军那拉跨的运输能力,最大的运输机也就A400M,通过空运就没办法运输坦克这些重装力量。而且阿尔及利亚空军光是俄系战斗机就100多架,我也不看好法国有能力完成运输。 在目前阿尔及利亚空军的装备清单上,虽然也不乏C-130“大力神”、比奇“空中国王”、阿古斯塔·韦斯特兰的AW-139、欧直AS355(后来的空客直升机)等西方机型,但在以战斗机为代表的一线作战装备上,还是以苏/俄式装备为主,包括苏-30、苏-35、米格-29、苏-24M、米格-25和伊尔-78加油机等。 2020年11月,俄罗斯媒体卫星通讯社报道,阿尔及利亚以近20亿美元的价格订购了12至14架苏-57战斗机(并有可能将订单增加到24架),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交付。 根据近年来SIPRI的数据,阿尔及利亚已经成为继印度之后全球第二大俄罗斯武器装备进口国。阿尔及利亚67%的武器装备都来自俄罗斯:
根据SIPRI的数据,本世纪以来阿尔及利亚从俄罗斯进口的军用飞机和直升机数据:
海运就更搞笑了,法国海军陆战队连1万人都凑不齐,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能力把军事力量投送到非洲强国阿尔及利亚身边。
法国可怜的军事能力完全不具备远征击败一个中等体量的国家;甚至连把力量投送到敌国都做不到。来看看法国的辅助舰队规模支持军事投送吗?
顺带说一下利比亚战争和干涉马里的军事行动。前面的是法国和盟友一起,在反叛军(规模都超过利比亚正规军了)协助之下,干掉了众叛亲离的卡大佐。
干涉马里更不用说,是受马里官方要求帮助平叛,对方只有RPG和小口径迫击炮。
法国很聪明,知道战争要讲道义,要依靠盟友。可是我们的网友,不懂这点。(非要吹嘘法国是非洲霸主,谁乳法国谁要死,法国单挑打遍整个非洲)。请问没有美英为首的北约盟军支持行动,就凭法国那点辅助舰队+运输机能干嘛?难道不知道法国近几十年来在非洲放个屁、吐口痰都离不开盟友的支持吗?盟友出完力,法吹就把功劳全部归功于法国一家,真是搞笑……
然后就是,现在法国是真的越来越玩不转非洲了。原因很简单,欧盟其他国家完全可以取代你,德国、西班牙等跟非洲贸易也不比法国差哪去。更不用说印度等东方大国对非洲也是虎视眈眈。 至于与非洲的贸易,法国跟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也拉不开差距:
更不用说与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额德国一直压倒法国:
马克龙总统要是知道中国网友那么喜欢吹嘘法国是非洲霸主、地球主宰者和战争潜力仅次于美国的第一反美斗士的话,他一定这个表情:
站内第一法吹、马克龙总统关门大弟子可能连法国在马里严重依赖盟友都不知道,典型的吃饭砸锅,事后法粉日常喜欢贬低盟友:
2013年1月10日,马里因内战事危急,向法国请求“紧急军事援助”。11日上午,奥朗德下达行动命令,当日下午,法军便进行空袭,并向马里投送地面部队。3周内,法军向马里投送包括4000名士兵、280辆装甲车辆在内的大批人员、装备和物资。法军之所以能够迅速部署到马里,主要得益于其在非洲拥有多个军事基地,驻军超过6000人。行动开始后,驻非法军利用地利之便,快速进入马里,扮演了预置兵力的角色。同时,这些军事基地也是“薮猫行动”实施的重要支撑,如行动首日的空袭,就由驻乍得军事基地的法军战机实施:
随着行动规模和相应兵力装备投送规模的不断扩大,法军运输工具数量不足、载荷有限等问题暴露出来。为弥补运力不足,法军向盟国求援,美、英等10个国家提供了帮助。据统计,法国的这些盟国承担了行动前3周中75%的法军人员装备运输任务和整个行动中战略运输任务的40%,法军战机30%的空中加油任务也由美军加油机负责:
可见,法军“薮猫行动”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盟国在运输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巨大支持。
然而,在规模、烈度和持续时间都有限的“薮猫行动”中,法军对盟国运力的依赖即达到如此高的程度,那么在可能的更大规模和利益攸关方更多的军事行动中,抑或是重要的非军事行动中,运力不足将有可能成为制约法军发挥作用的一大因素:
除运力不足外,法军在“薮猫行动”中还面临其他诸多困难。行动前,因欧洲债务危机给法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法国国内出现裁减军费的呼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军海外部署的兵力规模与装备水平,使其在行动中只得使用一些服役近30年的老旧装甲车辆。行动中,因盟国没有派兵参战、马里军实力孱弱、西非共同体维和部队“难产”等问题,法军不得不“孤军奋战”。
有没有可能,比法国强的国家人家压根就看不上“薮猫行动”这种小打小闹呢?猫与老鼠的游戏有啥好玩的呀?要玩就玩大的,不投送主战坦克的还叫打仗吗?
法国炮弹年产量,仅相当于俄罗斯一周投入,俄军消耗的各种炮弹截止去年底就超过600万发。法国这种搞笑的国力有什么资格碰瓷欧洲东西两大强国呢?
法国这寒酸样不得不从军费说起了,英法俄三国大家防务开支都是超过GDP的2%,但是法国给人的印象就是搞笑的,截止2022年数据:(美国卫星3415颗、中国535、英国486、俄罗斯170):
全球2022年发射火箭数量排名:
2023年军事大国防务开支数据: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法国经济一塌糊涂! 2010至2020年,各国本币增速对比:法国14%,英德两国超过30%,美国40%……
2013到2021年,法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贡献度只有1.1%(美国18.6%、英国2.1%、德国1.8%、加拿大1.2%、日本0.9%、意大利负增长)。法国经济增速G7倒三,只比日意强 ,难怪法国经济被美德英越拉越远。科研差,经济就会差,反过来也成立,这就是恶性循环:
法国政府债务占GDP也是欧洲数一数二的,领导欧洲债务前10名的,“南欧猪国”名不虚传:
日本可以降低货币汇率依赖源源不断的工业品出口过日子。英国有伦敦金融城吸引外资洗钱过日子。美国GDP增速很高,页岩油革命的先驱、天然气出口大户,可以每年印钱到GDP总量的70%甚至提高债务上限;日复一年的新债填旧债过日子:
全球金融投资排名:按国家英国排第二,按城市伦敦排第一。 伦敦金融城报告显示,英国一直是国际金融和专业服务中心,对世界各地的企业开放,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 数据显示,英国是世界第二受欢迎的金融和服务领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PS FDI)目的国,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欧洲国家。 2021年,英国吸引了186个外资项目,涉及169家外国公司,价值11亿英镑。
在欧洲,英国吸引的FPS FDI项目数量最多,远超德国和西班牙:
2021年,伦敦吸引了114个FPS项目,涉及近6亿英镑的投资,远超迪拜(104个)、新加坡(103个)、纽约(54个)和巴黎(51个)。
作为世界领先的金融创新中心,英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入驻,金融科技公司已成为英国FPS FDI项目的最大来源。 2021年,金融科技公司占所有金融服务项目的三分之一,比2020年增加了14个。
除金融科技公司外(32%),英国还吸引了投资公司(15%)、科技&IT服务公司(15%)、银行(10%)、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10%)等公司的投资。
2021年,英国在金融和专业服务领域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世界第二、欧洲第一;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则稳扎稳打,排名全球第一。 在众多类型的企业中,英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吸引了最多外资。 2023年6月5日,四大会计事务所安永(EY)发布最新年度调查显示,2022年在欧洲范围内,英国吸引了最多的外来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超过法国和德国:
《伦敦金融城早报》:自英国脱欧以来,伦敦每年都是欧洲金融投资第一城:
《每日快报》:英国被评为欧洲第一大金融投资目的地,脱欧怀疑论者错了:
彭博社:英国成为欧洲最吸引金融投资者的国家:
一直被中文网吹嘘的法国工业欧洲最完整,欧洲最具备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国家:
因此法国战争潜力仅次于美国,因为可以战时爆产能,真的吗?
认真看看法国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地位就知道谁是欧盟老大了:
法国的工业增加值落后于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中文网刻板印象中:只会玩金融和教育的英国、美国的后花园和旅游业的加拿大、卖资源和靠留学的澳大利亚):
如果网友认真考察一番的话,澳大利亚军事并不弱,空军远强于法国,而且澳洲还是代理美军导弹生产海外基地之一,美国也在和澳大利亚合作隐身战斗机的空中无人僚机;同时澳大利亚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也很强,美英澳南十字星联合试验助推滑翔高超测试、研发项目:
尽管这样,法国制造业增加值连所谓的去工业化的只会金融和教育的英国都快不如了,看仔细小数点的数字是多么的搞笑,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去工业化,法国在90年代也跟着去工业化:
法国GDP更加不用说了,很强,超级强;毕竟在中文网造成假象~国力仅次于美国(反美斗士),可是在现实里,无论法国总统嘴多硬,日常发表搞笑言论,美国还是正眼都不看他两眼: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数据~ 由于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援和本国防卫力强化,需求正在激增,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英国BAE系统公司的2022年订单创出历史新高。“2022年度全球防务百强榜”(2022世界军工企业100强):美国共有46家入围,防务收入占总榜单的53%;此外英国有8家企业入围,中国有7家企业入围,法国有5家企业入围,德国有3家企业入围。这就是战争潜力仅次于美国的法国军工科技实力:
全球民调:德国VS法国,谁是欧盟领袖? 选择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挪威、芬兰、英国、丹麦、瑞典、新西兰、法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印尼、越南、中国大陆、马来西亚、阿联酋、印度、沙特、中国台湾省 选择法国:菲律宾、泰国
就连法国大多数受访者也认为法国不如德国,结果中文内网的法吹就是不同意,法吹就认为法国是欧盟老大 。可是无论从民调、工业实力和欧洲贸易地位对比法国都不够资格……
拜登表示:加强英美两国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发展新兴技术以及加强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韧性。
拜登声称美英两国将继续领导世界,没有哪个全球重要性的问题是英美无法一起领导和解决的!
拜登在交谈中还提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对苏纳克称,“你知道,丘吉尔首相和罗斯福总统70多年前也曾在此会面。当时他们断言,英美伙伴关系的力量就是自由世界的力量。
美英加强人工智能合作,据悉21世纪将会是人工智能的世界:
受日本邀请,英国与CPTPP组织中的11个成员国完成谈判;2023年7月16日英国● 官宣!
英国正式加入CPTPP,2024年下半年生效:
法国怎么办?马克龙只能买一张北京机票寻找出路了,机票买到手,就可以让所有人充满假象。让法吹觉得在地球上法国依然是国力仅次于美国的存在:
法国寻找出路无他,给外界假象暧昧,认为法国很有实力值得拉拢。马克龙曾经坐在5米开外的凳子与普京会面,以为京爷会给他面子,但是莫斯科很清楚,“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你不配:
要谈找北约老大、老二来谈,你做不了主。他俩依然在递刀子不停止……
法国幻想引入外力在安全上想稀释美英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吗?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6月11日报道称,自1951年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成立以来,副司令的职位基本上一直由英国人担任。
这一职位使得英国在联盟中拥有重要地位,而总司令的职位一直由美国人担任。
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是第一位担任该职位的英国人,当时与之合作担任总司令之职的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2003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2022年5月3日,美国总统 拜登 提名,将由美国 四星上将 克里斯托弗•卡沃利出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英国方面将由陆军上将~提姆·拉德福德出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副司令:
德国方面由海军上将出任北约欧洲盟军参谋长:
法国方面是一直出任副参谋长,怪不得戴高乐当年要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了。然后继任者又屁颠屁颠的跑回去继续当北约老四……为何?指挥权争不过英语系国家呀,法军装备实力又菜。英国起码在冷战中拥有仅次于美国的海、空军和世界第三多的核弹头以及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21世纪的皇家海、空军在北约中也依然仅次于美国),德国在冷战中可是妥妥的北约第二陆军。法国闹小脾气,美英需要看你两眼不?懂“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吗?
冷战中除了军事实力,还有经济实力。1946年的时候还是美英苏三巨头鼎立,直至1954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国衰落变成美苏两极争霸,1958年《美英共同防御条约》签订,正式开启特殊关系被拉拢对抗苏联。美国科技彻底超过英国是什么时候?1960 年代,英国财政实在撑不住了,主动放弃与 F-111 同级的 TSR.2 是个标志性事件:
西德在1960年开始引领风骚,直至今天依然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地位是实力打出来的,而不是嘴巴吹出来的,比如吹嘘“戴高乐主义”这样的笑话,再者1960年之后英国经济衰落,但是军事实力与科技依然是世界第三直至冷战结束让位给东方大国。法粉岂能背离事实自认法兰西是第三军事强国的呢?越南和伊拉克都没你法国会吹呢:
肯定会有法粉又继续说,那是欧洲多国吃了马歇尔计划援助:
我法国没有获得,要不然妥妥的美苏争着舔,能不能不要背离事实发暴论呢?
欧盟总部在布鲁塞尔欧盟就是比利时的吗?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设在比利时的卡斯托市所以北约也是比利时的吗?
逻辑如下:
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大西洋理事会,军事方面,主要有3个司令部,分别是: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加拿大美国地区计划小组。(大西洋联合司令部落户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负责确保北美和欧洲之间的海上通道安全)另外还有两个后备司令部:第一个位于德国乌尔姆,为欧洲的后勤和军事调动提供支持。此外在英国还有一个战略后备司令部,主要作用是策划北约盟军行动使用核武器。(论国力什么时候轮到拉拢法兰西呢?):
还有认为欧盟没有法国签订的条约通过不了的梗,难道不是法国签订了的条约只要匈牙利不签订就通过不了吗?懂欧盟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不:
美国核共享机制部署/可实战用的战术核弹数量(B-61):土耳其50枚、意大利40枚、德国20枚、比利时20枚、荷兰20枚。
根据麦克米伦首相和肯尼迪总统在1962年12月21日《关于核防御系统的声明》(当时以Cmnd.1915号文件公布)中所载的共识,双方于1963年4月签署了《美英北极星销售协议》(Cmd.2108)。根据该协议,从美国采购的导弹(修正后包括了三叉戟导弹)交付的英国核武器将全部用于北约行动,但英国政府有权在国家最高紧急情况下将其用于非北约行动。关于这一点,在我所提到的1962年公布文件中的第9段这样写道:
“首相明确表示,除非女王陛下的政府认为情况可能危及最高国家利益,否则这些武器将在任何情况下都被用于西方盟国的国际防务。”
1980年7月,撒切尔夫人在与卡特总统的换文中表示:
“用于取代北极星导弹的三叉戟导弹将会和北极星导弹一样被用于北约军事行动;除非英国认为情况可能危及最高国家利益,否则新导弹将在任何情况下都被用于西方盟国的国际防务。”(明明是北约老大美国和老二英国给德国为首的一众盟友提供了核保护伞),但是法吹就是造谣德国被法国保护,德国离不开法国打核武器。法粉猜猜德国为什么买F-35A吗?因为德国境内有核弹呀,德国战时也有权利使用美国存放于德国的核弹啊……
还有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公开对媒体表示,法国的核武器只保护法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得到欧洲没有核武器的盟友批评。就这样的胆量与眼光还有什么资格领导欧洲战略自主呢?何况你法国国力也领导不了,目前欧洲安全还真的是离不开美英。更谈何来的法国给德国提供了核保护伞呢?
北约资料显示,北约在冷战中的军事指挥系统职务和国家军事实力地位。法国有什么资格成为老二啊?放到现在2023年,英国军事实力都比你法国强就更别提了,甚至德国人还是坐着老三位置上拥有仅次于美英两国的指挥权!哈哈……絮我直言~法国这种轴针版幻影IV小型轰炸机连给英国“3V”系列中远程战略轰炸提鞋都不配,更别提美国和苏联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了:
法国老传统小家子气,各种核心家底都是缩水“轴针版”,比如戴高乐号航母与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都是搞笑的存在:
往期说过,如果搞不懂核动力压水堆,建议用回常规潜艇别充大头鬼好面子了,反正法国都是冷战快结束了才玩了个2300吨附近的红宝石攻击核潜艇……同期的美英俄核潜艇都玩了20多年了。而且人家舰艇核反应堆基本都是30年起步的艇堆同寿,航速也是32节,潜航深度是法国打1.5倍哈哈……就法国特殊~25节的核潜艇、航母+7年换核燃料棒大修还要发生两次火灾报废了“珍珠号”,好意思吹嘘吗?法国的底裤都漏洞了:
在经济上,法国自然希望加强与“世界工厂”的假合作,意在释放信号,不满被德国排挤。欲让东方工业大国挑战德国在欧洲的传统贸易地位,降低德国在欧盟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无比亲美事出必有因~德国经济实力很强,在欧洲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是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最大贸易国,美国自愧不如。欧盟除了德国、荷兰和北欧,其他都变成了经济殖民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在美国看来,德国依托欧元压低了原有货币马克的汇率,相当于马克“自动贬值”。
美国认为欧元币值不能反映德国产品的实际竞争力,以至在对美出口中获得竞争优势。
保持平稳增长并且经受住了欧债危机的考验,虽然这与施罗德的“改革红利”有关,但欧元更是德国“翻身”的重要推手。
近年来,其他欧盟国家出口普遍疲弱,德国出口反而逆势增长,巨额贸易顺差频频创造纪录。
欧元强化了德国的工业竞争力。
欧元诞生之前,“德国制造”在欧洲大市场并没有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欧盟是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德国60%的出口产品都销往欧盟。
其中包括在欧元区流通的40%和在欧盟中非欧元区国家流通的20%,德国1/6的就业依赖于对欧盟的出口。
“德国制造”之所以畅销欧洲很大程度上获益于欧元制度的建立和欧盟内部市场的形成。
欧元的引入建立了统一的欧盟大市场。
经济相对弱小的国家失去了依靠汇率阻止德国高端产品的屏障,“德国制造”得以迅速占领欧盟内部市场,增强了德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结:英法两国都是历史上的殖民帝国,缺德事没少干,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站后的大洗牌,第三世界的民族觉醒运动,英法两国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在“软实力”方面,1946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决定效仿英国模式,建立“法兰西联盟”。1958年,法国正式将联盟的名字改成了“法兰西共同体”,简称“法共体”,然而法共体的发展却与英联邦完全不同。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法共体的成员国便出现了脱离联盟的情况,且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剩下的成员国寥寥无几,此时距离其最初成立时间不到30年,但法国的这一组织已经名存实亡。
英国对于曾经的殖民地的态度以尊重为主,武力为辅。独立后能够接受其自由发展,并不会过多干涉殖民地的政治问题,更不会去影响殖民地的独立自主经济发展模式,这让各国能够长久的待在英联邦组织内。
反观法国则不然,法国成立法共体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让法国前殖民地永远臣服于自己,永远都是围绕着剥削与武力为中心对待成员国。因此,法国虽然在表面上效仿英联邦,但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无论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法国本身管控。
例如在法共体组织内明确规定,各成员国的国防与外交必须要受到法国的领导,这就意味着,法国虽然表面上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实际上却紧紧操控着他国的命脉,如此行事,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抗!
这也是法兰西共同体解体的原因所在,而英联邦依然在经济、国防、体育、文化教育、和金融领域等国际事物上进行平等合作。反观对前殖民地缺爱的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让非洲独立了,直至21世纪依然对非洲进行剥削,非洲人民岂能不反法呢?何况非洲也没有多余的价值可以供给剥削了,但是法国就是死活不放手,依然让网友高歌赞颂,请问,殖民主义值得新时代学习吗?这不是全人类唾骂的吗?这简直就是违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追求……
英联邦是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各成员国的内外政策各自独立,也可以与英联邦以外的国家组成联邦。1965年始在伦敦成立“联邦秘书处”,负责安排总理会议及促进英联邦的合作。
但是,中文网部分网友认为法兰西共同体还存在,其实法兰西共同体于1961年3月16日废止了,这不得不提阿尔及利亚的英勇了!挺搞笑的:
使用非洲法郎的16个国家GDP加起来只有2830亿美元。看来是黑叔叔每天工作48小时外加光合作用最终一年给法国凑出5000亿美元。法国人这么聪明,肯定掌握了时空扭曲技术和永动技术,倒也能解释。每年从非洲净剥削5000亿美元,结果法国每年军费平均只能拿出来500亿美元不到,国家一年盈余还是负的180亿。估计是都拿去做慈善了也说不定,这证明法国人心善:
不过我觉得法国已经这么厉害了,应该格局大一点,去把美洲那只白头鹰干掉。
非洲14国合计2830亿GDP都能挤出5000亿美元军费给法国?简简单单就是白头鹰军费只有一年8000亿美元,怪不得中文网认为法国战争潜力仅次于美国了。我大法兰西不统一地球,实在屈才啊。 这评论能有1600个赞,足以证明大家都是很聪明的人。一年榨取非洲殖民地50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占法国一年GDP的接近20%。一点小钱罢了。
至于非洲法郎国家与法国的2021贸易额只有29亿欧元,这种情况下做到榨取5000亿美元,只能解释为法国操控了IMD和WTO。 想想法国作为欧洲和非洲的控制者,世界头号强国,操控就操控吧。法国一年的进出口额,2021年全年进口总额6379亿美元,出口总额7331亿美元。其中光是最大的5个欧盟贸易国就占了50%,法国经济靠欧洲还是非洲不言自喻:
法吹天天看营销号看到的法国是西非霸主,足以跟美国抗衡,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
先不说1962年法国被迫撤出阿尔及利亚,也不提现在非洲法郎体系已经脆弱得多,更不提西非与中非货币联盟越来越去法国化(在2019年已经货币独立)。
我们假设非洲是法国彻底的傀儡,只看他们的经济体量:西非8国+中非6国的2021年总GDP为0.28万亿美元,作为对比英国为3.19万亿美元,法国为2.94万亿美元:
非洲大家庭一共有54个国家,其中有 24个国家把英语定为官方语言,21个国家把法语定为官方语言。我在上面都说过了,非洲目前很多国家在尝试把官方语言改用英语,法语地位会进一步下滑。无它,还得是非洲数一数二的大国~阿尔及利亚威武,掀起反法大旗:
21世纪的法国依然采用最愚蠢落后的方法对待非洲,岂能不受到非洲兄弟的反抗呢?被阿尔及利亚赶走,被马里赶跑、驱逐大使,被利比亚骂。布基纳法索、乍得、毛里塔尼亚、尼日尔有了想法赶走驻军。多哥和加蓬还加入了英联邦,真的是“戴高乐主义”宗旨下,越干涉越强大。
法国国内一塌糊涂、各种游行。自身矛盾重重加上国力衰微,非洲还不趁法国病拿法国命吗?21世纪是一个互相尊重的世纪,正如印度总理莫迪说的:“21世纪了,不再是100年以前,通过发动战争,来掠夺土地和劳动力来强国的时代了。那是过去强国的思想了。”
现代的国与国,比的就是经济、科技、自由、民主、法治、民生、军事、文化等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的综合国力。
现代人类的总体主流是和平与文明,发达国家主要依赖先进科技商品带来的高附加值挣钱,而不是动辄发动野蛮战争掠夺土地、劳动力和资源的旧时代了。
现在欧洲多国能源趋于稳定,轮到法国尴尬了,目前非洲多国禁止向法国出口铀,法国能源的命脉被非洲掌控:
2022年,挪威取代俄罗斯,成为德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德国原油进口多样化:
2022年德国电力出口大增,由此看出,欧洲多国纷纷对法国去依赖,转向美国、英国、挪威的怀抱:
法国目前为人处事的风格还适合于21世纪和平发展的主流吗?没有大国命但是有大国梦,问题是法国符合“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这条外交门槛吗?看看隔壁的德国如何闷声发大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