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金钱的小小思考
我家在广西小县城,家境一般。 回想最近几年,我对时间-金钱关系的认知,经历了几个阶段。 阶段一.本科期间(低于10元/小时) 和大部分大学生一样,我花钱是比较抠门儿的,经常会为了省一点钱而花掉大量时间。就比如宿舍4个人出去吃饭,两三公里也不打车,走着去花掉半个小时。那会儿打车4个人15块钱吧,平均1人三四块钱。算下来一个人省下来的钱不到10元/小时。我还会为了肝几块钱的游戏道具搞几个小时。可见我这样的大学生的时间是多么的廉价。 阶段二.去年在深圳工作(高于100元/小时) 工作了,我花钱开始放开手脚。总感觉钱来得容易,上班八个小时一天,就能挣个600多块。(前)女朋友想吃零食,直接弄100多块钱京东满99包邮的零食发过去。不感觉有什么,就上班一个多小时的所得而已,更何况上班经常能摸鱼。 于是这个时候,开始对自己的时间珍惜起来,把自己的时间用时薪来衡量。低于我时薪的事儿我干了就会觉得亏了。举个例子,饿了么当时有活动得免单,活动过程十分复杂,我很嫌弃。十几块钱的东西搞超级久,我一个小时就能挣80多块,我搞这个干嘛? 我认为下班时间,如果不加班挣钱,就抓紧时间娱乐享受。加班还得付1.5倍工资呢,花费休息时间去赚那十块八块的,还比不上加班费(100+/小时)的十分之一。 阶段三.去年考研期间(高于2000元/小时) 这时候我开始憧憬未来。如果我考上了,我的未来会有巨大的不同。我考上了研,研究生毕业后,刚工作起薪比现在的工资多个10万到15万很正常。更不用说等到我40岁事业大成的时候,相比我没考上研,能多挣二三十万是保守估计,毕竟本科学历上限不高。 从这里出发,考虑考没考上的差距问题,以平均一年相差15万来计算,工作30年就相差了450万,40年就相差了600万。 好家伙!原来我备考这几个月时间的含金量高达450-600万!一个月的价值超过了100万(我就备考了四五个月)。一天除去吃饭睡觉洗澡的时间,可活动时间以15小时计,一个月450小时,那么每个小时的价值超过了2000元。 真是每浪费一个小时,都感觉钱包在疼痛呻吟。必须争分夺秒啊! 于是我开始实行用金钱换时间的思路。类似于这些:辞职之后我就找了一家寄宿制考研学校(桂林的文登),就为了省下做饭的时间。在文登住了三个月,宿舍费加水电加食堂吃饭,花了我1万块,约等于备考期间4个多小时的含金量,很便宜。外出从不坐公交,全程打车。比如我有事回一趟家,去高铁站坐公交去2元钱,打车去20多元能节省十几分钟,而我1个小时价值超过2000元,打车真是太划算了。 我也讨厌那些花时间换少量金钱的事。比如我妈,一位小学老师,叫我帮她做表格。我直接拒绝,并打了500块钱给她,叫她请别人做。正考着研呢,时间很宝贵的。我在家那段时间,我叔叫我给机顶盒刷个机,我直接拒绝,我这一个小时含金量2000多元,不如我出钱你去街上几十块钱找个店刷吧,或者直接给你买个新的,也划得来。 阶段四.考完后的咸鱼时光(不值钱?,?元/小时) 考完了,8月开学去北京。我做了个腰椎手术不能去工作也不能提前去学校。正所谓深圳挣钱深圳花,去年只工作了5个月,挣的钱只带了2万回来。因为没空卖二手,在深圳时买的东西都送同事了(包括电瓶车)。买的东西都没有回血。 考研我花了1万多,给(前)女朋友买笔记本花了6千多,到了今年,之前挣的钱就一毛钱不剩了。 于是好穷啊。 并且没事做,百无聊赖,手机一部,电脑一台,废人一个。考研期间那种惜时如金的观念逐渐远去,太把时间不知如何挥霍。 昨晚逛拼多多发现给了我399-91的大额券,于是340元买了点电脑配件,京东卖450元,那我准备挂咸鱼卖400元,预计一来一回能小挣几十。实际上咸鱼的人扯皮有一套的,问东问西的小白也很多,卖二手很花时间。 突然回想起来,要是在工作期间我就不会干这种事情,有时间搞这个,不如学点东西提升自己,或者不如及时行乐。要是在考研期间更不会干这种事情,毕竟当时我认为自己一个小时的价值超过2000元。 当前我突然意识到,3月份考研复试后到现在,玩乐了3个月的我,包括时间-金钱观在内的一些观念是不是变得低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