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快周转公司倒下了,鼻祖碧桂园却安然无恙,究竟为何?
昨天跟一个碧桂园的地产人沟通,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今年很多快周转公司都暴雷倒下,为啥快周转的鼻祖碧桂园却没有问题呢?他回答我核心是快,但快不就是很多公司也在学在搞的吗,怎么你碧桂园快了没有事,学你的却出事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发起了了讨论,收到了很多有见解的回答,在此总结分享下。
有时人觉得碧桂园是快,其他公司是想快,但没有真正快起来,有可能始创者通常会留有一手,或者快的话需要有快的基因和文化,其他学的公司可能就无法具备这样的条件或基因,或者老板其实一直决策也有些摇摆。
有些觉得跟碧桂园小股操盘有关系,这样公司的资金占的比较少,风险都被转嫁到合作方了,觉得行情不好就尽快收缩。有觉得碧桂园在施工、材料、物业管理都是自己的,把几个环节的钱都赚了,这个有些偏颇,因为尽管碧桂园有自己的建筑公司,但我想绝大部分应该还是其他施工单位吧,材料也是自己应该只是小部分,而物业跟开发通常是分开的。
有些觉得跟老板的专注有关系,很多公司比如恒大如果一心搞地产也未必会暴雷,碧桂园的老板就一心做地产,即使做一些相关的比如机器人也没有很大规模投入很多,而且也是想机器人能造房子。
有些人觉得碧桂园之前很快,这两年慢下来了,特别再19年之后拿地比较谨慎,发现问题及时消化掉。的确可能是因为碧桂园主要3-4线原因,很少看到碧桂园做地王的。
有些人觉得高管都是项目合伙人,利益共享,不过这样的跟投其实在很多公司都有,中梁可能强制跟投更厉害,感觉这个不起决定因素。
有这样说的:高周转,资金使用效率就高,回款快。。看到开始调控了,就开始减少拿地,,同时加快在建项目取得预售证速度,尽快开盘销售。。事实上市场调控都会有半年的反应期,当消费者反应过来房子不好卖了的时候,,这半年足够回款了。
有这么说的:碧桂园2019年到现在的这一个周期拿地都十分理性,规模合适,地价合适,区位要求比之前核心,压缩报建时间,合理施工周期确保质量,现金流快速回正。
这样说的:碧桂园的本质一是现金流回正周期极短,三四五线首开即回正,后期经营弹性非常大,可以停工缓建缓推售等各种灵活措施应对市场;二是这几年存货管理非常灵活,看似降价甩卖的都是长库存,现金盘活很彻底;这就和快销品一样,管理非常手上积压少没负担,新货出货节奏灵活有空间。
个人觉得这个说的比较专业和全面:认真看完我说的话,因为我就是碧桂园的大项目总。项目总班27期,曾经的9大区域之一粤东区域的大项目总。三个因素:第1:就是快,回答你的是集团那帮没在一线呆过的博士吧,快的意义不单单是快进,更大的意义是快出!当后面有老虎追的时候,不需要比老虎跑得快,比其他同行跑得快就够了。第2:我在万科和碧桂园都长待过,我仔细对比过万科和碧桂园的管控区别,曾经的万科因为王石的原因,管理信念类似于八路军,王石树立一个标杆并神话他,底下的各个职业经理人拥有几乎信仰一样的拥护组织并奉献自身,核心是主要靠自觉!杨国强领导下的组织,没有信仰这种虚幻的东西,但确是“术”的极致,碧桂园是我在同行对比下,集团对各区域管控甚至集团直接管理到项目最“紧”最“严”的房企,虽然会影响项目品质,但是却规避了房企最大的风险即--拿地的风险!任何其他房企,都无法避免职业经理人为了求活求利益,美化项目前景忽悠公司拿地,结果就是让集团掉坑里!只有碧桂园,对投资拿地拿地的风险管控几乎到了变态的底部,真的就是宁愿整个区域裁撤也不会拿有风险的地皮,这点你不服不行。第3:碧桂园的求稳,这点是杨国强个人风格,其他企业学不来的。不提也罢
看到了上面的一些讨论,你的看法呢?猎头胡兆军,职场助你赢!关注我随时获取职场力量!